第一百三十七章 条件
应龙心道果然如此,不过应龙倒是放下心来了,有要求才是正常的。
那种无缘无故对人好,施恩不图报的,要么是真正的老好人,要么就是所图甚大。
应龙怎么看,也不觉得帝子辛是那种老好人了,这大殿地上躺着的百来号人也不觉得,虽然他们已经不能话了。
“你有什么条件?”
应龙刚要直接答应,她也不担心被帝子辛坑,毕竟自己的身份摆在这。
不过女魃显然不太放心,当初她参加自己父亲和蚩尤的战争,就是被有心人利用,以致堕落至此。
“孤刚刚跟你们了,第三次量劫将起,是为人族内战。”
“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帮你打赢这场内战?”
战争嘛,应龙的强项,应龙不以为意。
“不,一群凡人,孤还不会在意,重点是,三教会介入这场战争。”
“人,阐,截三圣人教?!”
“什么?”
如果,应龙是一脸的沉重,那高明、高觉两兄弟就是惊慌失措了,本来还想终于有个大靠山了。
却没想到,这大靠山居然要与圣人为敌,这这这,这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我们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女魃沉默了,而墙边的,或者墙里边的姜文焕直呼好家伙,乖乖,我都听到了啥。
“没错,这场量劫,是人族王朝更迭之战,也是三教的内战。”
帝子辛语气坚定,但应龙却不以为然。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清原本是一家,三教内战?子,不要以为你是人王,就可以乱,心圣人找你麻烦。”
三清是盘古父神的元神所化,可以是亲兄弟。
凡俗间亲兄弟尚且相亲相爱,虽有时候也会爆发冲突,但你以为圣人是什么?俗人吗?
应龙此时有些怀疑,这当代人王是不是被量劫吓傻了,偷偷瞄一眼,嗯,不像啊。
虽第一次量劫,第二次量劫,洪荒强大的生灵,或是大族中的老祖宗辈都知道,这两次量劫都有圣人在推波助澜。
()(e) 但是要是,这第三次量劫,会应在圣人教统之中,还是宛如亲兄弟的三清教统,这谁能相信。
“是的,三教内战,确切的,是截教战阐教,人教观战。”
没办法,人教少啊,而且还是修的太清无为,对道之外的事,根本不感兴趣。
“为什么?他们不是一家人吗?”
女魃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当初人族内战,她的父亲和蚩尤的战争,就让她很不明白,为什么同为人族,要互相残杀。
父亲,权争!
胜者为人皇,败者为草寇,这场战争,他不能输,人族也不能输。
女魃不明白,现在,高高在上的圣人亲兄弟,竟然要内战,就如同凡俗间的兄弟,争夺家产,争夺王位一般。
现实,而又丑恶!
“因为,这是关乎与他们自己的,道争!纵然他们想要避免,但天命也不会允许。”
“这是从他们成圣时,便早已经注定了的,他们终究要一战,这是道和信念的一战。”
是啊,一个顺天阐道,一个逆天截道,一正一反,截然不同,怎么可能会一直相安无事呢。
帝子辛暗叹可惜,两教最后,两败俱伤,玄门势力大减,被西方教捡了天大的便宜。
截教不用了,直接灭教了,弟子们没得没,死的上封神榜,连教统大师兄都进入了西方教。
阐教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通天教主被一个弟子背叛,很伤心的话,那元始天尊可以心都碎了。
自己的副教主,带着自己三分之一的徒弟,叛逃进了西方教,作为一教教主,真的很失败。
结果玉清圣人元始天尊和太清圣人道德天尊,还欠下了西方教二圣一个大人情,大因果。
第四次量劫,佛教大兴!
也许,在所有人眼里,圣人高高在上,宛如凡人眼中的神明,不可高攀。
但帝子辛却不以为意,在知晓这些结局的帝子辛看来,和那些俗人相比,圣人也不外如是,只是他们争的东西更高级一些。
()(e) 自身的道,教统的兴衰,等等。
连太清圣人也不能免俗。
几人无言,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阐教和截教的教义,相差甚远。
若不是他们是圣人,若他们是普通凡人,洪荒众生灵,早就猜测他们何时打起来了。
世事如此,越是笃定的事,就越是容易出现偏差。
“所以,你是要我们加入你的麾下,为你抵抗圣人教统?!”
饶是应龙见多识广,反应迅速,可也是难以置信自己的猜测。
看见帝子辛点了点头,应龙不禁扶额,大脑一阵晕眩。
再看高明、高觉两兄弟,听到应龙的话,看向了帝子辛,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两兄弟连浮空术法都维持不住,向着地面摔去。
帝子辛见状无语,他还是低估了圣人在洪荒生灵心中的分量。
这让帝子辛心中暗暗警醒,连久经杀伐的应龙,都是这么一副头晕目眩的表情,要知道,经历过战场洗礼的人,其内心的坚韧,非一般人所能及。
帝子辛明白,不是他们胆,是自己的原因,毕竟牧苍生来自一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时代。
看着旁人对圣人的敬畏,帝子辛恍然大悟,帝辛,这就是你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替牧苍生遮掩的原因吗?
那么,你知道牧苍生也只是其中一环吗?你知道吗?
帝子辛甩了甩头,将脑中繁杂的念头甩出,看着眼前仿佛失去希望的几人,帝子辛笑着道。
“只是对抗圣人教统,又不是对抗圣人,你们在怂什么呢!孤又不会让你们去送死。”
“更何况,圣人教统内战,自然有一方是站在孤这边的,孤又不是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三圣人教统。”
“应龙,你不想救女魃了?女魃,你不想离开这石棺了?还有你俩,就你俩那战力,还指望孤让你们上阵厮杀?”
帝子辛的一番话,虽然没有让几人放下心中的担忧,但好歹也没有再沉浸在对圣人的恐惧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