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秃再秃(4/5,求推荐票求月票)
“杨老师,石导让您试一下这个假发。”
杨逸上午基本上是在化妆间度过的,因为下午才拍他的戏,石艳秋就让人给他试妆。
当然,男人的妆很简单,用不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主要是他得换发型!
杨逸来的时候头发太短,到现在也还没一指长,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改动很明显不现实。
但上假发的话,石艳秋又各种不满意,发型师给杨逸戴了几套假发,石艳秋都觉得没有“高校辅导员”的气质。
“是不是得把发际线往上推一推?辅导员很辛苦,学生工作中很多琐碎的事,会让人觉得心力交瘁,掉头发应该是很常见的事。”
杨逸过来魔都之前,还特别跟史建琴老师讨论过这个角色。
史建琴老师虽然不是辅导员,但她是高校老师,也经常跟学校里的那些辅导员们接触,很清楚他们的工作情况、精神状态。
“也不能把你这个角色往丑里整呀,观众是会看脸的。”
发型师大姐看了一眼杨逸,似乎对他主动要求推高发际线感到很惊讶。
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左文城身上的!
之前左文城在剧组的时候,他对自己的银幕形象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给化妆师、发型师,甚至还有服装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甚至化妆的时候,他的助理都在旁边吹毛求疵,生怕他们把自家哥哥给化得不好看了。
“也不是往丑里整,有时候为了能够跟角色更加贴合,是得有一些特殊的造型。”
杨逸想到的是自己演张东升时候的“牺牲”。
“那我去问一下导演?你能接受这样的处理吗?”
发型师大姐犹豫了一下。
“我没问题。”
杨逸回答得很干脆。
过了一会儿,发型师大姐走了回来,她表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杨老师,你的建议真的神了,我刚给导演,他就拍了大腿,就是这个感觉!那我得给伱把这两边的头发往上面推一推,然后再用咱们这个比较贴头皮的假发套。”
()(e) 发型师大姐站在杨逸的身后,用比划着他额头上方两侧的位置,对着镜子里的他描述起来。
“行,我没问题。”
杨逸很坦然地接受了。
已经演过一个地中海型秃头的老师了,杨逸不介意再演一个发际线后移、也要开始变秃的辅导员老师。
等杨逸带妆回到片场的时候,很多人都瞪着双眼,一脸惊讶。
李梦菲也不例外,她看着杨逸的“新发型”,似乎想到了什么,虽然在努力地装着平静,但颤动的肩膀和抿着的嘴巴还是暴露了她的笑意。
杨逸没会跟媳妇话,他先走向了石艳秋。
石艳秋倒是很严肃地上下打量着他,看了一会儿之后,就跟身后的导演助理吩咐了一句:
“这个形象可以,不过还得要一副眼镜,去拿一副黑框的眼镜给他!”
“你戴得惯眼镜吗?”
石艳秋完才转头问杨逸。
杨逸的视力是很正常的,平时都不戴眼镜。
石艳秋有点担心他戴眼镜会有别扭感,即便道具眼镜是平光的。
“戴得惯。”
杨逸连忙点头,他都戴了一副金丝眼镜演了一个多月的戏。
石艳秋点点头,没有再跟他啰嗦。
找眼镜还要一会儿,已经试好妆的杨逸也不需要回去化妆室,他就坐到片场旁边看李梦菲拍戏,有工作人员给他拿了一张折叠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天拍的是“大学”为场景的戏,但剧组并不需要真的到魔都的那些大学校园里取景。
新世界影视城里有专门的大学造景,剧组也已经提前花钱重新布置过,那些像秋天落叶之类的道具,以及来来往往的学生群演,都能很唯美地为镜头呈现出一个金色深秋的校园世界。
实景拍摄要花费的功夫比现在大多了,毕竟现在还只是立秋刚过,夏天的尾巴都还没离开呢!
虽然举目四望到处都是破绽,但至少镜头里拍出来的效果很好,剩下的就要看演员的演技了。
现在的李梦菲正捧着一杯咖啡,站在看着有些古朴的黄色砖墙前,透过梧桐枝叶的斑驳阳光映照在她的脸蛋上,这一幕美得像一幅油画!
()(e) 景很美,不用看监视器,光是顺着摄影的角度去看,脑袋屏蔽了其他信息,都能感觉得到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
身处闹市的校园似乎有着与世隔绝的安静祥和,路过的学生群演们都没有嘈杂喧闹,他们抱着的书本,也似乎衬托了这座象牙塔世外桃源的感觉。
人更美,虽然打的那模拟阳光的灯光照着李梦菲的脸蛋,更加凸显出她脸色的苍白,但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容颜,这点苍白只会成为点缀,让这份美多了几分脆弱,更惹人怜惜。
“梁晓蓓”今天来学校不是为了工作,所以她不像平日出门打扮得那样精致,也没有穿比较利索的黑色西装。
她身上的衣服是比较显年轻的灰色卫衣,平时都束成马尾的头发也随意地散开,部分还披落在卫衣的帽兜里。
卫衣的袖口覆盖住她大半的掌,修长匀称的指捧在咖啡淡绿色的纸杯上,给人一种秋风萧瑟、佳人体弱的感觉。
其实片场还是比较热的,尤其是那灯光烘着,李梦菲只是用自己的眼神,演出了瘦弱伶仃的形象和气质。
“给我一点回忆感。”
石艳秋了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剧本里也没有明梁晓蓓在这里回忆到了什么。
事实上,很多戏都是这样从无到有拍出来的。
观众们看到的,都是演员演出来的效果,没演之前,包括导演在内,都不知道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画面。
毕竟没有哪个导演能像杨逸这样,能有“原剧”做参考!
“咔,这条可以!”
石艳秋对李梦菲的表演感到很满意。
李梦菲昨晚就跟杨逸仔细研究过这场戏,她没有用台词去表现,也不用太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对学生群演骑自行车的背影简单的凝视,就完成了导演想要的“回忆感”。
学生时期,谁没有蹬着自行车在校道里飞驰而过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