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安-1250
赶忙追上转身就走的林炬,安德罗夫边走边解释:
“我们既然能造米直径的火箭壳体,其实造七八米款的运输体就更没问题了,别安225,就算是比她大一号都能设计出来,航空航天的材料都是通用的,而且就造两三架,就算是工装配制造一部分那么多工人都够了。”
“两三架?”林炬回头了句,然后继续走。
“总得有个轮换吧,老板你要相信我,其实我安德罗夫这个名字和安东诺夫是一样的,只是音译有所不同,都是老安家的,造飞同样是一把好。”
林炬差点没被这句老安家的呛到,终于停了下来一脸无奈的道:
“这个级别的大飞研制起来起码一年了吧?有这时间这精力为什么我们不去折腾水运?大不了前进号延迟一段时间而已。”
“不用一年!制造其实只需要四五个月而已。”
“那设计呢?这么大一架飞,光是零件图恐怕就十几万张,基地的人全去绘图都不够。”
“老板你忘了资金加速研究院任务进度?您投进去五个亿,只要状态为成功不就是可行的?”
林炬愣住了,思考一番后默默在研究院中新建任务,
“什么飞?造多大的?”
“长度30米,翼展36米,高度24米,最大宽度9米,最大起飞质量250吨,空重390吨,货舱尺寸5*69米,长0米,货舱载重360吨,背载重500吨;
暂且我将她命名为安250,代号:云鹏。”
起飞质量250吨?是安225的两倍!果然配得上云鹏的名字。
虽然对安德罗夫夸张的设计所震撼,林炬还是在系统中新建了任务。
新建任务:安250“云鹏”巨型运输的设计与建造
进度:0%
林炬向此任务扔了000万试水,然后在面板上的进度条一晃,变成了3%。
面前的安德罗夫仿佛心有所感,闭上眼几秒后重新睁开:
“老板,我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我们去设计室,先给我升级,然后您再投资。”
两人一路进了设计室,安德罗夫在路上升级为b+级空气动力学专家,然后就叫来了二十多个高级工程师组成安250设计团队,在服务器上开始制图建模。
()(e) 林炬再次追加2000万,系统进度条随着一群工程师疯狂电子绘图建模不断增长,一直过了5个多时,进度涨到%停了下来。
高强度械制图后的安德罗夫看上去十分疲惫,拍了怕自己酸痛的肩膀:
“466张图纸,我们已经完成了安250的草案设计,不需要吹风洞,它就是完美的,再投资两三亿亿左右,召集50名左右的工程师,40天加班到2时,我们将完成一万三千多个零件,6000个种类的设计,然后就可以生产了。”
“这么快!”
40天搞定这么一架巨型运输的设计工作,林炬都觉得过于夸张了,光是零件数目就令人咂舌。
安德罗夫解释了一番:“安250是基于成熟体设计的,差不多就是安225的放大,也将会采用台推力达到33吨的涡轮喷气引擎。
它将被命名为w-30,需要一名b+级航发设计师和两名b级设计师才能完成,材料应该没问题,基地都有加工能力。”
既然安德罗夫设计都承诺搞定了,林炬也只能升级航空发动部门,同时新建任务开始用资金进行任务加速。
对于研究院任务的系统资金增加进度,并不是直接把资金投满就瞬间搞定,而是通过提高设计正确率体现。
比如某个零件的设计和材料实验原本可能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才能最终定型,但研究院干预的结果就是可以让工程师们直接就做出了最接近正确道路的方案,堪称科研神器。
不过由于大多数时候产品都来自系统的成熟设计,林炬没怎么主动干预,一时间竟然差点忘记还能这样开挂。
而在了解航空发动部门的状况后,林炬也了解到了w-9和w-0目前的进度。
w-0大涵道比发动还差一个月左右收尾,涵道比的w-9已经基本完成设计目标,准备装上飞测试了。
但问题是找不到飞
w-9最大推力39吨,是为飞行到三万米高空设计的,新远工厂只有一架老图54,最多测试w-0,w-9的性能根本无法得到校验。
而且对测试还有要求,一般的飞在三万米以上高空、以三倍音速飞行哪里扛得住?铝合金体直接软成面条了,必须是采用钛合金或者特殊标号不锈钢的体才能承受住。
()(e) 问题是这种飞国内找不到,国外买不着
w-9和w-0是寄予厚望的外售发动,飞不出个性能奇迹怎么收割人民币啊。
航发部的负责人在升到b+后就抓住了安德罗夫,要求再设计一架验证专飞高空高速。
这种验证不需要什么性能指标,只需要保证进气口能够大能完美发挥出发动的性能就行,其他凑合凑合就过去,安德罗夫接下任务后表示会加大设计力量,与安250基本上可以同时完成设计。
系统面板里,研究院任务“f0高空高速验证”立项,正式开始研发,设计到制造预计消耗3到5亿元资金。
w-30也立项,这台推力达到了33吨之巨的喷气发动核心依然是基于wr-09的喷气部分,涵道比将增加到惊人的2,只有ge90能超过它
仅仅是一个下午,林炬就又被这群系统工程师掏出去0个多亿
好在这些投入依然有希望变成回报,林炬只能期盼多挣一点回来了。
只是林炬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就又有人想从他这里掏钱了。
“您好林总,我们是代表华影股份集团过来的,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还能见我们。”
林炬坐在办公桌后面,迷茫的看着眼前的四五个人,其中一个他还认识。
这些是华影集团的电影摄制组,他们将要拍摄的电影是:流浪地球。
202年,华影股份买下了流浪地球的权,准备翻拍成电影,但一直筹备了三年,今年才刚刚确定了导演:郭凡。
按照原来的历史,郭凡接过任务后也还要两年,等到20年才会正式开拍,最后是在209年春节上映。
现在按理应该还在改剧本的阶段,那他们找上新远是想做什么呢?
林炬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躲在人后的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