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新华字典
文青男遇上了文青女,志趣相投的两人,开始了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故事。
赵明诚和妻子李清照从大观二年(0年)至宣和三年(2年),曾六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夫妻二人合作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不食人间烟火的两人,沉浸在金石、古玩、字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意境生活中,过了多年琴瑟和鸣的日子。
但是父辈积累的财富,总有用光的一天,政和五年之后,他们也不得不开始为柴米油盐发愁。于是赵明诚开始离家奔走,想要去捞个一官半职,结果奔波两年一无所获。
赵明诚0年出生,科举不顺,但因为父亲赵挺之当年曾任宰相,自己又娶了礼部侍郎李格非的女儿,所以他在03年,22岁便蒙荫为官,走了捷径。
但是0年赵挺之去世,李格非病亡,赵明诚也遭到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赶回了家乡,走的捷径变成了断头路。
现在蔡京老太师权势滔天,谁敢启用这个被太师赶走的前宰相之子呢?
无奈之下,赵明诚只好返回济南府,却听到了一个更大的噩耗,自己的妻子李清照竟然在去年十月被梁山带上山去了!
“梁山贼寇,我与你誓不两立!”
赵明诚痛声大哭。
“家主慎言,如今济南府被梁山军管,周围都是他们的眼线,心祸从口出,被人举报啊。”
管家心提醒道。
“我与梁山有夺妻之恨,难道骂两声也不行!”
赵明诚能想到的,也只有骂两声了。他无缚鸡之力,胸无灭敌之策。想报仇也没法儿啊。
“我爱妻是被梁山谁人所夺?晁盖?林冲,还是那花和尚?”
赵明诚听的梁山头领不多,但他还是想知道自己的仇人具体是谁,好有目标的骂。
“老爷,此事原本并不能怪罪梁山,都是那慕容知府造的孽”
“胡,慕容知府文人楷模,岂容你污蔑!你为梁山贼寇话,难道也被他们收买了么?”
赵明诚大怒,不等管家话,指着鼻子就骂。
管家也有些无语,老爷外出两年,别的本事涨没涨不清楚,这脾气是涨了许多啊。
“老爷容禀,是这么回事。去年十月,梁山向各州县收缴人头税。要各州县缴纳5-30岁的学子。每县20名,州府00名。那慕容知府懦弱无能,便真的准备乖乖献出一百学子求平安。谁知,有钱的人家纷纷向慕容知府行贿,不让自家儿子被选中。结果到最后,被选中的都是贫苦学子,那慕容知府向我家索贿不成,便将夫人的名字也列入其中,导致夫人上了梁山。”
管家将事情缘由娓娓道来。
“谄媚人,他一定是听了我想复官四处碰壁,所以想拿捏我家,向那蔡京谄媚!那慕容老贼现在何处?见之,我必当面唾他一脸!”
唾人一脸,这已经是赵明诚能想到最重的侮辱了。
“老爷怕是见不着了。听他被以前的兵马总管秦明给砸死了。慕容彦达先是杀了秦明一家父母妻子,后来被梁山捉住,秦明便亲自报了仇。”
“哦?那也是恩怨到头了。”
赵明诚离家两年,对青州这里的许多事都生疏了。
“老爷,听去年上山的学子并没有受到虐待。反而许多人当了官。今年还征召第二批学子去入学,报名的人都挤破了头呢。”
“什么?在那里上个学出来就能做官?”
“做官”这两个字对赵明诚诱惑很大。他肩不能扛,不能挑,又没有经营的头脑、做事的段,除了做官,他别无所长啊!
“这个适合我,看来我要亲自去梁山一趟!”
已经36岁的赵明诚当不了学子,但是他有两年的跑官、要官经验,虽然都没成功,可他脸皮磨厚了呀。
去试试,试试又不掉层皮。还能顺便寻找一下娘子不对,寻找娘子是主要的,到梁山试探是次要的!这才是我的真实心意!
没错,就是这样!
政和七年,六月五日。
晁盖新一月的天命值工资发了。这一个月的忙碌,让他又增加了五万天命值,终于突破了60万点/月。
供养5万大军的米粮花去5万点,兑换铠甲、马匹装备扩张后的军队再花去30万点。剩下5万应急。
“天王,山下有一学子,自称青州名士赵明诚,前来拜山。”
聚义厅二楼办公室内的晁盖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好奇。这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一个前宰相之子,一个大宋第一女词人,在青州确实算是知名人物。
“带他来见!”
现在要从打江山向坐江山转变,晁盖“义薄云天、为民请命”的人设之外,还得再加一个“礼贤下士、广纳贤才”的人设才行。
闯王李自成、天国洪秀全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将文人视作了仇敌,将他们拒之门外。相反,同样的农民起家,朱重八就非常重视文人作用,以广纳贤才的姿态,高筑墙、广积粮最后得了天下。
大宋文风之盛远胜前朝,文人数量数以百万计,将这些人都拒之门外,殊为愚蠢。
以后坐天下,还是要用文人,但是用之前,要先改造。
不久,赵明诚被人从金沙滩带入聚义厅二楼。一路上赵明诚左瞧右瞧看不够,这梁山主寨比各州县的城池都要气派。
“赵先生所为何来?”
两人落座,晁盖开门见山。
“在下特为天王献计而来!”
赵明诚觉得为寻妻而来,有些过于羞耻开不了口,所以就先效仿古贤,以献计为开局吧。
“计将安出?”
“晁天王如今已据有京东两路五府十三州一百零八县,兵锋之盛,盖莫能挡,正是大展宏图之时。然,梁山缺陷有三。这便是我为天王要献的三策。”
赵明诚拿出指点天下的架势道。
“哦?来听听。”
晁盖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前的文弱书生。
“第一策,名曰定都!天王如今身份已不比从前,继续屈就在梁山之上,难免有偏安之嫌。不如迁都淄博。淄博乃先亲时代齐国古都,人杰地灵。齐国乃战国七雄,号为东帝。正符合梁山气象。”
()(e) 赵明诚慷慨激昂的着。晁盖面上不露声色,却暗叹,自己还是贪心了,以为能发现一人才呢,这赵明诚果然还只是书生之见啊。
一国之都需有山川之险,交通之便,平原之利,遍数华夏,也只有那么几个地方,而临淄地域狭、交通不便、平原不足,作为一路首府都争不过济南,何况一国之都。
“第二策,名曰正名!天王已有如此势力,何不称王?并封赏麾下将士,加官进爵以安军心!”
晁盖笑而不语,不予置评。我都是天王了,还称什么王?封赏麾下将士?还太早了,海外地盘还没打下来呢。
“第三策,名曰纳才!人交游广阔,朋友众多,听闻天王仁义之名,皆心向往之,想要来投,又惧无发挥才能之余地,若是有相应的官位以待,我那些朋友一定会欣喜来投!天王也将广收京东两路才子之心,岂不美哉!”
“你的这些朋友想要做官,那你呢?”
“我”
赵明诚想不到自己的试探之意这么轻易就被天王看穿了。
“若是赵先生愿意,我这儿倒是有一职位,非先生莫属。”
简单的交谈,已经让晁盖对赵明诚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确实不是做事的料,做官也只能做个庸官。但不如让他继续做学者。
“何职?咳咳,我的意思是我的朋友们很想知道是什么职务这么适合他们?”
“校书局总编。”
“校书局?难道是校验勘察书籍的部门?”
赵明诚有点失望,不是一方主官啊?但又一想,这个职位倒是跟自己对口,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起校验书籍,还有谁比得过自己夫妻呢?
不好,忘了问夫人了!
“天王容禀,下官此来,除了献计之外,还为寻找拙荆。不知可否让我夫妻一见。”
赵明诚直接开始口称下官了。
“你是你的夫人易安居士?她怎么会在梁山?”
晁盖诧异道。
“天王,是这么这么回事!”
赵明诚把从管家那里听来的情况给晁盖讲述了一遍。
“竟有此事?我忙于军事,倒是对文院疏于管理了。来人啊,查探一下是否有名为李清照的学子!”
晁盖命令下去,公孙胜亲自查办,很快就有了结果。
“原来易安居士化名李易安参加学习,正月十六兵器推演中还曾击败刘慧娘,获得过“兵法第一”的称号。原本以为只是名字相似,想不到竟然真是天下第一女词人易安居士当面。”
公孙胜向晁盖继续禀报道:“易安居士没有选择去地方当官,而是选择留校担任教习,如今正在学院内给新来学子授课呢。”
“啊?娘子竟然成了教习?”
赵明诚又喜又惊。喜的是娘子上山这么久没有被抢做压寨夫人,惊的是一女子竟然抛头露面当教习?
“走,前去一观!”
晁盖对李清照这位传奇词人也很好奇,便和公孙胜、赵明诚一起赶往梁山文院。赶到李清照正在上课的第七班,她在教授神话课。
“咦,她不应该去教授语文么?”
三人爬着窗户向里观瞧,只见里面一玉面俏郎君,穿着一副黄色大褂,拿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山海经的地图跃然而出,继而叉腰开讲,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听得台下学子心潮彭拜,恨不得立刻去买个香炉炼丹长生
“谁在那里?”
“嗖嗖嗖!”
三根粉笔精准的透窗而来,晁盖和公孙胜眼明身快,一矮身躲过去了。可怜赵明诚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三根粉笔砸在了脸上,顿时脸上出现了三个白斑。
“相公?”
“娘子!”
“你怎么也?”
“如今宋庭奸臣当道,我与蔡京有不共戴天之仇,早就想来投靠天王!”
夫妻二人相见,自然少不得一番叙旧。
“难得天王来文院视察,不如就给我们讲一课吧。”
公孙胜提议道。
“那好吧,就让学子们都到操场来,我给大家上一堂时政课。”
晁盖顺水推舟。
不久,学院两千五百学子都兴奋的按班级排队,在教习们的带领下,在操场排成一个个六十人方阵。
“有位伟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深以为然”
晁盖站在高台,24k的大嗓门可以把声音传入每个学生的耳朵中。简单讲述了一下梁山崛起、发迹、终成燎原之势,席卷中原的过程,然后分析当前形势,最后预言宋庭在内外交困之下,必然崩溃的结果,坚定了大家必胜的信心。
引得众人阵阵欢呼。
“天王如此文采,实在不像是个只读过几年书的乡间保正。现在外面都在传天王乃是山东大儒晁补之的后人,难道是真的?”
赵明诚奇道。
“济州晁氏家族皆为汉代御使大夫晁错之后。但是千年传承,晁家分出多支,晁补之乃是宋庭太子少傅晁迥五世孙,仕宦世家。而天王家这一支,一直在郓城乡下,即便有亲,怕也很远了。”
公孙胜在东溪村住过一段时间,倒是更清楚一些。
“但是天王如此文才,非诗书传家难以养成,奇哉怪也。”
“这也许就是天命所归之人具有的特异之处吧。”
一堂公开课讲完,晁盖做了总结词,希望众位学子好好学习。将来还有广阔的天地,众多的职位等着他们去担当作为。
“愿为天王效死!”
士兵中盛行的这句话,被学子们也都学了去。
晁盖在众学子的欢呼声中走下操场讲台,将公孙胜、赵明诚、李清照一起叫到了办公室。
“看到这些学子,我似乎看到了梁山麾下州县蓬勃发展的未来。但是,京东两路人口五百余万,每年却只能挑出两三千学子,你们不觉得太少了吗?”
一坐下,晁盖就开始感叹。
“会,会吗?我在国子监读书时,诺大的东京,也不过才三千人国子监学生而已。”
赵明诚壮着胆子道。
晁盖道:“那是宋庭,却不是我心目中的梁山。我的心目中:
将来,每村要有学,学制三年,让学生读书识字。
将来,每镇要有中学,学制三年,让学生们明理开悟。
将来,每县要有高中,学制三年,让学生们学习专业技能,教师、医生、工程、造船各类科目。
()(e) 将来,每州郡会有文武学院。为国家储备人才。
将来还会普及扫盲班,让人人能识字、人人有书读。”
晁盖完,赵明诚、李清照张大了嘴巴,被晁盖的宏伟理想给惊呆了。这可能实现吗?若真能让大宋近亿人实现脱盲,那功绩空前绝后,几乎可以媲美孔圣人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每教出一个学生,就距离伟大的目标更进一步。”
晁盖先灌了口鸡汤,接着道:“那么,阻碍文化知识普及的障碍是什么呢?”
“是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改变。”
晁盖自问自答。
“古代技术落后,仓颉只能在沙盘上造字;后来发明竹简,大家用刻刀书写;后来又发明纸张和毛笔,才让文化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现代,更是有百万学子的规模。这就是科技进步带动文化传播。
然而,书籍和笔墨纸砚,依然太贵重,只能是富裕之家使用。平民之家依然负担不起。所以,才需要科技更加进步,让书籍和笔墨纸砚变得更加便宜,更加普及。今年以来,京东两路将建造9座造纸厂,利用芦苇、麦秸秆等物来大量制造纸张,从此纸张将不再是贵重物品,而是可以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东西。
而书写的工具,也将有毛笔、铅笔、羽毛笔、油墨笔、粉笔等多种选择。”
当然,纸张多了还可以制造柔软舒适的卫生纸,将来作为拳头产品向达官贵人们兜售,这种消耗品的利润,堪比食盐。
接受过梁山教育的李清照很容易就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不断点头。赵明诚听的迷迷糊糊,虽然不明白,但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而且娘子一直点头,那一定是极厉害的,也假装听懂,不断点头。
“完科技,就该思想的改变了。也正是我成立校书局的目的。”
晁盖点名主题道:“最先要改变的思想,就是汉字的简化问题。”
“汉字简化?”
赵明诚是搞金石研究的,一本金石录记载了从殷商到宋代文字的变迁历史。
“不错,从上古象形甲骨文,到先秦金铭文,再到大秦统一的篆,再到汉朝的隶属,魏晋的草书,大宋的瘦金体,虽然一脉相承,却有一种越来越简化的趋势。”
李清照也是金石录的作者,对此也有了解。
“而汉字要想进一步普及,又到了进一步简化的时候了!”
汉字形制优美,寓意深刻,一个爱有心还是无心都能让人争破了头。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原周边,无论是契丹、西夏、日本、高丽、大越、吐蕃,他们初期都曾引进汉语和汉字,作为上层人士之间交流的语言和文字。但是他们后来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各自风格的简化与取舍。
何故?
繁体汉字太难学了!普及不开。
在我们嘲笑日本用汉子的偏旁部首做片假名时,是否反思过,既然人家认为片假名就能通晓文意,为何还要用全字?
“是梁山武院教授给军将们的那种简体字么?”
李清照早就发现梁山文院和武院在用两套不同的文字体系。文院用的还是繁体教学,武院却用的是貌似错别字的简体字,据还是天王所创?
“不错。繁体古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继续保留。但是全民普及,却要用简体字。所以我需要有才华的专业人士,来编纂一本繁体、简体对照,加上拼音声调,诠释文意的字典。”
“字典?是像东汉许慎先生编纂的文解字一样的著作吗?”
赵明诚有些激动了。著书立,那可是流传千古的好事,自己一本金石录之后,难道又要有一本名著传世了么?
“差不多吧。如果赵先生愿意担任校书局的总编,那我命名的新华字典将会是交给你的第一项任务,到时候署名,可以写上总编赵明诚的名字,你意下如何?”
“好,好,我答应,我答应。”
赵明诚欣喜应诺。遇到这种专业对口的事情,合该他赵明诚扬名千古啊。
李清照看到丈夫这么开心也不好意思泼他冷水,他难道就没想过推行简体字将来会遇到多少文人卫道士的唾骂么?唉,算了,谁让是夫妻呢,自己也帮他一把,有唾骂,一起承担吧。
在梁山晁盖欣喜谋划编撰新华字典的时候,曹州城官家的圣旨也已抵达。
太监尖声宣旨。众人跪伏一地。
听完前面又臭又长的废话开篇词,终于到了正题:
“着,升徐槐为太子少保。赏绢三百匹,钱三千贯,玉如意一对,以示嘉奖。党世雄、党世英、周昂三将壮烈殉国,各赏钱五百贯。”
“耶!”
跪在地上的徐槐额头冷汗瞬间消失,不禁握紧了拳头,他赌对了!
自己也抓住了升官发财的密码:做得好,不如的好!打胜仗不如哄官家开心!
只要掌握这两条规则,自己封侯拜相还不是指日可待?
“不枉自己妙笔生花,果然不愧是我徐虎林啊。”
“”
众禁军将领听到圣旨内容,不禁对徐槐总管更加敬畏,想不到徐总管竟得官家如此看中!打了这样的败仗,不但不罚,竟然还加官赏赐了!以后大家可要心侍奉,不能违逆了徐大人的意,因为得罪不起啊。
徐槐倒大方,将自己受赏的三百匹绢、三千贯钱全部分与众人。不管是封口费也好,施恩惠也好,他徐槐老爷还真不把这三千贯放在眼里。他轻松可以从后勤里挪走三万贯。
之后又把赏给党世英、党世雄、周昂的500贯同样分给了众人。这是官家封赏给阵亡的将军的,他们三个又没阵亡,要什么赏赐啊!
众军将更是感激莫名,大家心想,跟随这样儿的行军总管似乎也不错,至少利益均沾啊。军心反而诡异的稳定了下来。
“哈哈哈,果然,这一切都在我徐虎林的算计之中,我算无遗策,才有此次升赏!”
“”
“此次升赏,还是不足,或许该再立战功才能封爵!”
“”
“你为什么不话了?”
“你给我滚!”
徐槐老爷终于威风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