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攻防谋划

A+A-

    大宋八十万禁军,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中央禁军、河北禁军、西北禁军、南方禁军。

    中央禁军,主要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拿最高的工资,呆在最安全的地方,干最少的活儿。在王安石变法之时就已经腐朽不堪,但里面利益牵扯实在太大,王安石也改不动。到了北宋末期完全成了京中权贵吃空饷、套军费的地方,以至于出现历史上金兵一路南下畅通无阻,2000中央禁军打不过骑金兵的故事。

    河北禁军,就是后世的河北、山西、山东三地的诸镇禁军,重点防备辽国。主打一个威武雄壮。建国初期的静塞军也曾辉煌一时,但因为长达百年无战事,基本也就成了样子货。秦明、关胜、张清、邓宗弼、辛从忠、单廷珪、魏定国以前都属于河北禁军一系的将领。

    西北禁军,是当年王安石变法的一块试验田,因为地处偏远,又常年征战,没有太多权贵愿意插,反而给了王安石腾挪的空间。他赋予西军将领独立的领兵权,固定的班底,非大罪不予撤换的许诺。极大的增强了西军战斗力。

    但随着西军打败西夏次数增多,西军越打越强,形成了种家军、折家军这样的大军头,朝廷官家又开始坐立不安了。开始琢磨,如何限制军头们的发展。

    其一,就是限制粮草后勤。非战时,西军吃自己。战斗时,朝廷供应粮草,但每三天送一次。

    好处是拿捏住了军头们的要害;坏处是增加了辎重负担。军兵危意识强烈,超过期限没有粮草到达,就容易闹事。

    其二,扶持军头分权。大军头底下有军头,军头底下也都是一群自己的同乡。只要有军头冒尖,朝廷就以奖赏的名义,把军头扶正,或另立门户,或顶替上官。

    好处是激发了底层将士的战斗意志,限制了大军头转变为军阀;坏处是造成了大军头的危感。开始压制下成长、冒领属下军功。

    比如刘法麾下有辛兴宗,曲端冒头。童贯就用提拔辛兴宗、曲端的方式分走了刘法许多兵力。

    比如党项人刘延庆,看到刘法遭遇,就开始压制麾下将领们的成长,麾下王渊轻财好义,杨可世勇猛善战,但一直被压制冒不了头。

    第三,文人统兵。王安石变法许诺给军将们独立领兵之权,但没不能给他们头上压一个总管啊。

    于是,近些年西军又回到了文人统兵的老路子。童贯总管西军时,任人唯亲,提拔辛兴宗、刘延庆这样的无能之辈,压制刘法、种师道这样的猛将良才,打了许多败仗竟然还被封广阳郡王了。张浚总管西军时,正值金兵大举来攻,西军将士奋勇杀敌,张浚胡乱指挥造成富平之战失败,西军一蹶不振。之后又擅杀曲端等大将,导致西军内乱,精锐尽丧,陕西丢失,结果他还被封魏国公了。

    宋庭就是这样三策,把王安石好不容易提起来的西军,又拉回到了大宋禁军应有的水平上来。

    至于南方禁军,不提也罢。

    所以,当密司和根部暗线,两种渠道,将西军二十万大军抵达曹州前线的详细信息呈报给晁盖时,晁盖并不以为意。

    大宋西军对战西夏那种披甲率不足三成的地方军队或许还能占些便宜,对付自己麾下十成披甲的精锐义军,还是不够看。

    “不过这童贯二把刀,比起什么都不懂的徐槐还是有些战略眼光的。”

    阳谷到郓城县的道路施工现场。晁盖看着西军的兵力布防图,摸着下巴琢磨起来。

    曹州已经聚集了徐槐和七万三衙禁军,当地粮食已经告急。所以童贯也就没有把所有西军堆到曹州,而是分散驻扎。

    刘法、苗履领兵五万前往滨州,伺渡过五丈河,进攻东营,威胁登州。

    种师道、折可求领兵五万前往高唐州,与济南府隔河相望,伺拿下青州。

    曲端、吴阶领兵五万前往大名府,协助北京留守司梁中书,进攻濮阳。

    童贯亲率姚平仲、刘延庆领兵五万驻扎兰考,守卫开封府。

    这样分散驻扎,背靠河北、河南,减少了粮食运输距离,至少饿不死了。

    “占据城池之后,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多了,可用的动兵力不足啊。”

    晁盖感叹一声。以前只需要防守梁山主寨和独龙岗两地,依山傍水据险而守,可以集合许多动兵力来对敌人逐个击破。

    现在占领城池,中可调动的动兵力只剩下背巍军5000、雷鸣骑2400、云风骑3000、龙骧骑3000人。

    其中背巍军的主力还在管理着二十万俘虏大军!真正可调动的也就是万人左右的兵力。

    这可不行啊,中可调动的动兵力太少,许多战术都无法展开。

    晁盖琢磨了一下,命令公孙胜、刘慧娘、闻焕章、魏辅梁、李清照从梁山尽快赶到郓城县汇合。

    天黑之前,五人赶到了郓城县。

    晁盖没有成立什么参谋本部,而是把这五位作为了自己的智囊团,摆出沙盘,将敌我布置一一标明,让大家建言献策。

    众人看到如此详细的敌我布局图,不禁感叹天王情报工作做得好,人在修路,眼观天下呀。

    晁家先了自己的计划,然后众人一番商议,查漏补缺,最终制定了应敌策略,即三步规划:

    ()(e)  第一步:稳固阵线,挫敌锐气。梁山没有后勤压力,拖的时间越久,对他们越有利。

    第二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你管多路来,我只管一路去。

    第三步:迂回包抄,将到嘴的肉一口吞下。

    “天王,要实现这样的三步战略,需要大量动兵力,我梁山现在兵力守成有余,进攻有所不足啊。”

    公孙胜盘算了一下现在可用的兵力,摇头叹道。

    “此事无需担心,我已有定计。”

    从农民良家子中招募、训练新兵速度有些赶不及了。只能把这些俘虏重新拉上战场应急。现在形势紧急,也只能揠苗助长了。

    “你们几位要奔赴前线,作为前线军师,为大军出谋划策了。公孙先生,你去应天府虎贲军。”

    “遵命!”

    “慧娘,你去濮州府苍狼军。”

    “遵命!”

    “魏先生,你去济南府金刚军!”

    “遵命!”

    “闻先生,你去登州豹韬军!”

    “遵命!”

    “易安先生,你的半月谈要派出大量记者前往各地参访,收集战场感人故事,歌颂我们的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把视角放低,不要总盯着勇猛的将领,要多写写普通的士兵,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遵命!”

    “而我,将会在半个月内再训练出十万大军。为反攻做准备。”

    众人听闻都见怪不怪了,这种违反常理的事,别人出来可能是吹牛,但是天王出来,那一定是有把握了。

    确实如此,20万俘虏大军中,已有万人亲和度超过了60点,成了晁盖的天命源。还有2万人进入了蓝色中立区域。

    自己得再加把劲了。

    “暂停修路,召集众人全部到郓城集合,我要训话。”

    晁盖下令,背巍军立刻开始行动。得益于宋庭数次征剿梁山都以郓城为基地,郓城县外有数处宽阔的军营,容纳二十万人不在话下。

    七月十五日,一早,二十万大军赶到郓城县外。

    亲和度60点以上的俘虏八万人,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座军营。

    亲和度40-60点的俘虏十二万人,分别安排到丙、丁营挤一挤。

    先吃饭,发衣服。

    甲、乙营吃了一顿白米饭,蔬菜,猪肉。

    丙、丁营吃了一顿馒头,咸菜。发黄色布衣。

    吃完早饭,晁盖先去甲字营,一番忽悠,四万军兵中有三万五千人愿意继续从军。厌倦厮杀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一辈子拿刀拿枪,没有一技之长,退役也不知道做什么,还不如继续当兵。

    有五千人选择退役成为农夫,晁家安排他们前往梁山主寨淤泥造田。

    “重新编制成方阵,发军衣,铠甲,兵器!”

    晁盖一挥,背巍军将士进场,充当教官,开始按照6人为伍,2为什,60人为队,300人为都,500人为营,500人为卫,3500人为军的编制组织方阵。

    兵器充足,军衣储量也足,禁军原本就有七成披甲,归还他们铠甲之后,还缺的三成,晁盖花了0万点兑换了万套皮甲补齐。

    下午,又去乙字营,故技重施一遍,又花了0万天命值补充皮甲。

    确保人人披甲,兵器不缺。

    七月十六日。

    晁盖在郓城县进行了阅兵仪式。丙、丁两营十二万俘虏作为观众旁观。

    甲字营和乙字营以背巍军士为骨干,排成一个个方阵,绕城一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俘虏生涯,军事化管理。他们都已经适应了梁山军阵。

    “勇士们辛苦了!”

    晁盖站在城门楼上,对路过的方阵士兵们挥道。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路过的方阵盔明甲亮,大声高喝。虽然不太整齐,但气势不错。

    “勇士们辛苦了!”

    晁盖对路过的方阵士兵们挥示意。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路过的方阵步伐整齐,喝声如一,效果好了许多。

    “勇士们辛苦了!”

    晁盖对路过的方阵挥示意。

    “为民请命,为王效死!”

    军兵方阵大声喊道。

    一排排方阵经过,让充当观众的十二万俘虏既羡慕又疑惑。

    羡慕这些俘虏同伴当上了军兵,穿上了新衣、盔甲,不用再每日挑土度日了。

    疑惑又要打仗,又要来新同伴了?

    “天眼,开。”

    晁盖悄悄打开精神天然,一道半径3000米的光环辐射四周。晁盖重点观瞧丙、丁两营的反应。

    他故意进行这次并不整齐的阅兵,一是用仪式感,扭转已归顺俘虏的心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俘虏,而是光荣的梁山义军。二是用对比,来刺激那些还未归顺的俘虏。

    效果还不错,在俘虏们一片羡慕声中,又有两万人的亲和度突破了60点。

    还不够!晁盖准备做一次演讲,能忽悠多少是多少。

    “今天,大家所站立的土地,是我首举义旗的地方!是梁山数次击败官军的地方!是高喊“为民请命”口号的梁山义军抛头颅、撒热血的地方。”

    ()(e)  晁盖开篇明义,先将自己置身于道德的制高点上。

    “众位都曾与我作战,但我不介意。你们兵败被俘,责任不在你们,而在无能的文臣。一群从未拿过刀枪剑戟,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却要你们这些勇猛善战的勇士听他指挥,简直荒谬。”

    晁盖一番话,让许多俘虏心中触动,被不懂军事的人瞎指挥,随意浪费他们的生命,不憋屈,怎么可能!以前从未有人敢这样批评文臣,唯有晁天王敢替他们句心里话。

    “我梁山虽然屡战屡胜,但发迹时间太短,如今才占据两路之地,而宋庭还拥有二十二路地盘。如今官军围剿再至,这也是我此次征兵的原因。也许有人会,晁天王,我只是普通老兵,想要的只是一份工,一块馒头,一亩地,一个老婆。我们只想老老实实做人,安逸生活。是的,你的想法很对,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可厚非。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世界上还有一些东西比安逸的生活更重要,那是安全!那就是尊严!

    只要一天不打败宋庭,你们想要的安逸生活就不存在!

    只要生活在宋庭治下,你们就要脸上刺字忍受文臣的羞辱!

    只要宋庭一天不停止向辽国人、西夏人、吐蕃人、大越人、大理人卑躬屈膝,进贡岁币,你们身为男子汉的尊严就不存在!

    你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馒头!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可以娶妻生子,昂首挺胸尊严做人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哭泣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

    晁盖的一番话,让众俘虏下意识摸向自己额头、脸颊的刺字,这种屈辱的标志将伴随他们一生,而这些,都是拜宋庭所赐。

    一声“贼配军,绝户头”道不尽的凄凉,尊严,哪儿来的尊严!或许只有跟随天王,重开日月天,才有可能改变吧!

    “华夏文明从炎黄尧舜传承至今已四千余年,华夏汉民更是最高贵的民族。然而,到了这宋庭,却变成了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

    高粱河一战,让燕云十六州的汉民沦为辽国最底层的亡国奴长达百年!

    檀渊之盟,让汉民辛苦劳作送给辽国蛮夷。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一丝一毫都是百姓血汗。

    庆历和议,每年送给西夏白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

    庆历增币,每年又多送辽国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熙宁划界,再次割让土地七百里。

    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世上最高贵民族的尊严!

    这就是你们曾经为之战斗的宋庭,这就是宋庭回报给你的耻辱!

    你们告诉我,你们是想做汉唐盛世的高傲汉民,还是这宋庭的窝囊汉民!”

    晁盖言辞犀利,一桩桩一件件,让热血男儿听了都忍不住问一句:为何如此窝囊?我们拿起刀枪,到底干了些什么?

    “我愿做高傲汉民!”

    “我也是!”

    “我要做打的那些蛮夷满地找牙!”

    “还有我!”

    众人语言杂乱,却都义愤填膺。

    “我很欣慰,在你们之中,这样没有骨头的人,少之又少!我们是一个留着千年不屈血液的民族!这血液,曾经在我们祖先的身体里面流淌过,现在,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汩汩奔涌,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它冷却吗!”

    晁盖再次振臂高呼。

    “不愿意!”

    “不愿意!”

    众人拍打着胸膛,高声喊道。

    “今天,我再次招募军队,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好战,而是因为天生要强!

    我们不为杀戮而战!我们为尊严而战!我们不是牛马,我们是从不屈服的华夏汉人!

    我们为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世界而战!

    为把那些骑在我们的头上的四方蛮夷人赶出国土而战!

    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的荣耀而战!

    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骄傲地宣称:我们是从不屈服的汉人而战!

    汉人万岁,华夏万岁!”

    晁家振臂高呼,然后悄悄打开了系统。

    系统提示音叮叮当当响个不停,许多黄色的笑脸变成了绿色,蓝色的冷脸变成了黄色。

    再加把劲!

    “政治后勤术lv2,开!”

    “忠诚+20%、恢复力+20%。”

    众多俘虏突然感觉自己一阵热血上涌。

    “我一介俘虏,得天王如此厚待,竟然还不思感恩,我真不是人啊。”

    “天王如此扩军,一定是又有难处了,我一七尺男儿,正当重新拿起刀枪为天王效力!”

    “天王如此仁义,我当效命!”

    “为了尊严,我也该拼一把。”

    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一口气又增加了五万多天命值。

    二十万俘虏中,已经转化了十五万人。天命值月收入窜到了5万点。

    差不多了,剩下那五万人也不强求,继续去修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