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百年魔咒

A+A-

    “五弟。”朱标再次开口了。“那么,最后夺了我大明江山的,真是那个什么建州女真?”

    “是。”朱肃再次点点头。

    “虽然大明京城,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的。但是最后捡了便宜的,确实是建州女真那伙人。”

    “他们入寇中原后,便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不止将汉民视为自家奴才,逼他们剃发易服,还一造就了许多屠城惨案。”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是令我华夏文明倒退百年,从此沦为列强鱼肉。”

    “起来,他们还是被我们大明的恩泽喂大的呢!”

    砰!年轻气盛的朱标一拳砸在了桌上,怒声道:“区区蛮夷,竟恩将仇报!”

    “方才,我竟还觉得父皇无故兴兵,太过了些。”

    “现在,我只恨我没有亲自请战,亲将此獠灭族,以雪心头之恨!”

    这话老朱听着可就熨帖了。看来自己选上的大儿子,还没有太过迂腐。

    “咱就和你,那些蛮夷都是白眼狼吧?”

    “那些迂夫子以德服人那一套,没用!”

    “要是有用,大宋朝那些夫子们,早就把蒙元给退兵了!”

    老朱这话得在理!朱肃暗暗给老朱竖了个大拇指。论到以德服人,谁能及的过大送朝啊?

    连皇帝都送给人家当果体舞郎了,也没见人大金蒙古痛哭流涕痛改前非。

    “父皇今早,已经兴兵去平灭建州女真了?”老朱这行动够快的啊。北征刚输呢,这就再度兴兵了?

    “蒙元那边,不会借南下吧?”

    要是因为自己了几句话,导致历史轨迹发生改变,北边元明局势恶化,那朱肃可担不起这责任。

    想躺平,就得先保证大明蒸蒸日上啊!

    “无妨,借他两个胆儿!”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王保保也没在天德里讨到好。而且据你所,他们对文忠那一路的围剿也没成功。”

    “此时正是他们士气低下的时候,听到咱大明再度出兵,元朝皇帝召集残兵自保都来不及!”

    “还敢来咱大明撩虎须?”

    ()(e)  着,老朱恶趣味的笑了两声。

    “正好,也能顺便吓唬吓唬元庭那个娃娃皇帝,让他安分几年!”

    朱肃看着便宜老爹,总觉得老朱粗豪外表下,藏着一颗老奸巨猾的心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没问题,估计就真没问题了。毕竟论到战略眼光,洪武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当世之最。

    比徐达、王保保等一流名将还强上三分。

    朱元璋朱标又细细向朱肃打听了建州女真的事,得知建州女真前身确实是胡里改、托温、斡朵里三部之后,父子二人皆松了口气。

    没屠错人就行!

    虽然屠错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来一遍就是了。

    “老五。”确认了建州女真的问题,老朱自觉给后人补上了一个窟窿,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他看着朱肃,道:“昨儿咱爷俩聊的时候,咱气怒攻心,也没往细里去问。”

    “今天,你就给咱和你大哥细细,这好好一個大明朝,究竟是为什么会亡了的。”

    “一条条一桩桩,有哪些地方出了毛病,都给咱出来!”

    着,期盼的看着朱肃。

    朱标也是神情一震,对啊!现在有了五弟这个穿越者,只要知道大明日后出了什么毛病,爹和我事先补上不就行了吗?

    照方抓药,还不容易?

    总能将大明打造的固若金汤!

    “呃”朱肃有些为难。大明的毛病?那可多了去了。

    展开来,那可三天三夜也不完。

    想了想,朱肃开口道:“父皇,您是想,把那些毛病都堵上,创造一个万世不易的大明朝吗?”

    “那可不。”到这,老朱果断来劲了。

    “咱也不瞒你们,其实,咱从建国那天开始就在思考,到底用什么样万全的法子,才能保证我大明万世不易。”

    “咱觉得,就得百姓安分了,大明才能万世不易!”

    老朱站起身来,拿着白玉如意开始边边走。

    “荀子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爹这话得对。”朱标赞道。

    “哎,咱那时候也不知道唐太宗的啥。”老朱面有得色的一挥。“只是咱和其他皇帝都不一样。咱老朱家,是从百姓起来的!”

    ()(e)  “咱深切的知道,百姓不安分,那就要改天换地!”

    “远的不,要是咱在凤阳还有口饭吃,有个老婆孩子热炕头。谁特奶奶的愿意把脑袋别裤腰带上打天下?”

    朱标、朱肃纷纷点头。朱肃暗道,老朱这话得在理。能躺平了过日子,给个皇帝当也不换啊!

    当然,后宫三千佳丽也很香就是了。不过那一堆奏折公文还有天天盯着你私生活的白胡子文官就敬谢不敏。

    “咱和刘先生、李先生讨论了许多回,最后啊,就想着给大明定一个万世不易的制度!”老朱神情有些骄傲。

    “咱制定户籍,将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又想着让百姓各安其业,各居其户,莫要四处流窜,惹是生非。又着人丈量田亩,制定鱼鳞册。然后咱惩治贪官,让官员不敢欺凌百姓。这样,足以保证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令我大明永远昌盛。”

    这就是老朱的理想化做法了。他希望通过限制百姓的行动,制定户籍制度,让大明永永远远维持现状:村人永远是村人,匠户世代是匠户。还用路引制度限定了百姓的行动范围:百姓永远无法离开家乡,想要离乡,必须向府衙明情况,并开具路引,限期返回。这样,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一种近似于停滞的状态,世世代代,都是一般的模样。

    但是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错的:匠户的儿子不一定适合做木工活,村人也可能失去土地被迫背井离乡。军户的后人不一定会愿意打仗,华夏大地更不可能一直维持这种死气沉沉的模样!

    “父皇。”朱肃忍不住开口了。“您可听过,皇朝的三百年魔咒吗?”

    “三百年魔咒?”老朱一呆。“那是什么?”

    看来这个时代,还没人总结出类似的东西。朱肃正色道:“所谓的三百年魔咒,就是我华夏皇朝,无论如何都无法传承超过三百年之久。”

    “这个魔咒,几乎是所有王朝,都无法破除的一道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