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图谋

A+A-

    瓮城的城门打开,高名衡领着开封城内一众大官员和军将前来迎接。

    陈望自然是不会托大,也是下马迎了上去。

    陈望的态度表现的极为恭敬,还未到近前便已经是带着一众军将率先行礼。

    陈望是认得高名衡的,当初从北方一路南下经过了河南。

    高名衡是在同年出任的河南巡按。

    不过陈望和高名衡见面并不是在河南,而是在京师。

    最后的几步距离,高名衡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直接跑了起来。

    高名衡跑到近前,双托住了陈望的双,实在是难以压住心中的激动。

    陈望眼神微动,他很清楚的感受到高名衡的双再颤抖。

    高名衡主动搀扶,陈望自然也不会推让,顺推舟的便重新站直了身躯。

    高名衡平复了一下杂乱心绪,他知道自己的举动有些失态,但是眼下也顾不得这些旁支末节。

    要知道,现在河南早已经是百孔千疮,开封城也是危在旦夕。

    陈望此时来源援,无疑是雪中送炭。

    洛阳城的快速沦陷,宛如一盆冷水当头从高名衡浇下。

    本来高名衡已经是心生绝望,抱着死守开封,与开封城共存亡的心情。

    但是谁曾想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陈望在此刻带兵入援,让高名衡不由的心神大定。

    建奴凶恶,常年犯边,九边军队屡次在建奴面前翦羽受挫。

    比起流寇,建奴无疑是要强上十倍。

    而陈望麾下的军队,比起建奴却还要更为的强悍。

    青山关之战,早已经是在明廷的大力宣传之下为天下所知。

    甚至民间都有很多人将其改编成话本,讲起了青山关的大战。

    鏖战青山关、箭定公树台,还有济南、贾庄等战也都有书人在讲述。

    如今陈望的名声在北直隶与山东等地,上一句如雷贯耳亦丝毫不为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的话本和故事也传到了其他的地域之中,和三国演义等等一起为众人所熟知。

    高名衡带着期许的问道。

    高名衡将姿态放得极低,态度极为温和,尽量的压着心中的急切,询问道。

    陈望微微垂首,仍然保持着恭敬,回答道。

    高名衡神色微僵,脸上不由的浮现出些许的焦急之色,慌张道。

    陈望看着一脸急切的高名衡,余光也向着跟随在高名衡身侧看去。

    在高名衡的身侧,一众文官皆是神情惶恐,难掩紧张。

    武官将校几乎全都是陌生的面孔。

    当初南下经过开封之时,陈望和河南省内的一众领兵的营将几乎都是打了照面的,眼下相熟的却是只有陈德一人。

    一众武官皆是环绕着陈德而站,似乎陈德已经成了城中守军的主心骨。

    心念转动之间,陈望对于开封城内的大致情况已经是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陈望也在这时注意到了。

    如今的开封城内的情况,比起历史上似乎要差上不少

    高名衡情绪低落,谈起郑州之败,只觉得一片昏暗,他的语气十分的低沉。

    前番数次进剿虽然失败,但是官兵到底是能够重整旗鼓。

    但是这一次,逃回来的溃兵经过统计甚至不到出征之时的半数,河南兵马遭遇此败,只怕是将会彻底一蹶不振。

    ()(e)  不过高名衡到底是作为巡按,很快便将话题重新带回了正题。

    陈望没有告知,自然是等待着高名衡继续询问。

    因为这样,可以一点一点的将主动权抓到他自己的中。

    陈望侃侃而谈,在短暂的交谈和了解之中,他已经清楚了高名衡对于军事完全是一窍不通。

    讲出这一番话,一来不仅可以让高名衡不再追问,二来也可以将自己的安排借助高名衡的口,完全的合理化。

    陈望向着旁侧移了移身躯,让高名衡的视野更加广阔了一些。

    此时瓮城之中,一众汉中镇的骑兵皆是已经下马。

    一名名甲兵威风凛凛,一杆杆长枪寒光迫人。

    一般来无论是九边还是内地的诸镇,大部分的营兵都是装备着的布面甲,内里是铁,外面是布。

    汉中军的步卒,基本都是穿着这样的布面甲。

    不过所有的骑兵,在陈望的安排之下,全都是统一穿戴明盔明甲。

    甲片在外,没有上漆,打磨抛光,明若银盘,称之为明甲。

    盔甲鲜明,犹如三冬冰雪。

    鞓带腰刀、配弓带箭。

    而且和普通的明军不同的是,汉中军的骑兵还装配有不少的长兵,专门用于冲击敌阵。

    刚刚高名衡所有的心神都是在陈望的身上,在听到了陈望言语之后,才将目光投注到了陈望的身后。

    只是一眼,高名衡便已经是深陷其中,为眼前众军气势所震撼。

    高名衡并非是没有见过强军

    。

    早在京师之时,他便已经是见过了九边各镇的精锐。

    青山关大捷之后的举办的献俘,他也参加了观礼。

    刚刚从青山关战场之上走下来的数千甲兵在午门之外的英姿,仍然铭刻在他的心中。

    哪怕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许久,每每想起午门献俘的景象,高名衡都仍然会热泪盈眶。

    正是因为见过强军,所以他才能够明白,就在他眼前的这一支军队,同样也是一支强军。

    高名衡忍不住出言感慨,心神不由自主的也随之稳定了下来。

    比起流寇,建奴无疑凶恶百倍。

    建奴都败在了陈望的下,些许的流寇又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陈望面不改色,眼神如常,将高名衡和周围一众官员的反应全都尽收于眼底。

    他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离开封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下令全军披甲,就是为了这一刻而准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话的对。

    有的时候确实应当隐藏实力。

    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展露力量。

    而现在,正是展示力量的时候。

    河南兵马在郑州大败,巡抚李仙风身死,河南正处于一个权力的真空期。

    这,无疑是接管整个河南军事最好的会

    陈望的观察着众人的神情,缓缓将知道的情报讲述了出来。

    跟随在高名衡的一众官员神色变幻,有人面露惊恐之色,但是却没有多少的震惊,看起来对于这个事情也是知晓。

    这并不奇怪,也没有超出陈望的预料。

    李岩麾下的万民军到底是初建不久的军队。

    虽然李岩能力出众,通晓军事知识。

    ()(e)  但是他们成军的时间到底是还是太过于短暂。

    而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也不足以使得李岩成为真正的名将。

    万民军主力大规模东进,这样的消息确实很难隐瞒下来。

    陈望不动神色,缓缓出言,用余光注视着高名衡的脸色变幻。

    陈望没有直接向高名衡请求军事指挥的权力。

    而是直接问起了城防情况,然后起了守备开封的事务,将自己直接摆在了指挥的位置之上。

    一切都像是顺理成章一样。

    高名衡并没有察觉陈望话语之中的心思,直接便是顺着陈望的话往下继续去。

    他不懂军事,对于如何守备开封城本就是一头雾水。

    这些时日以来大部分的统筹安排,都被高名衡交给了陈德。

    不过城中的军兵数量和组成,高名衡自然也是知晓。

    杨嗣昌请了练饷之后,各地都练新兵,一部分是各镇练兵,另外一部分也是用于民兵。

    营兵主战,民兵主守。

    明廷认为流寇之所以难平,是因为他们出没无常,流动不居。

    要想灭寇御敌,一味的征调加派追缴兵马起到的效果并不会太大。

    流寇人数众多,转进迅速,但是也需要补给。

    他们必定需要劫掠地方,因此地方上如果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可以有效的遏制流寇的劫掠和膨胀。

    所以在崇祯十二年后,各地加派练饷,各镇抽练精兵,各县各州各府加练乡兵,也称为民兵。

    府裁去通判,设练备一职,品级相当于官军的守备。

    州裁去判官,县主簿,添设练总一职,相当于把总级别。

    练备、练总隶属于知府、知州、知县,专门负责训练民兵。

    民兵的任务是扞卫乡土,包围城池,不允许越境追击,并且明确的规定数额,不允许多练。

    加练的政策先在是在京畿、山东、河南一带实行,然后推广到其他地方

    一般来每府练民兵一千、州七百、县五百。

    开封城作为河南重镇,自然不仅仅只是练一千人,实际上给到的兵额共计有三千。

    开封城内如今只有两千两百的民兵原因也很简单。

    要饷的名册上面必然不多不少,肯定有三千人,高名衡现在报的必然是实际能用的人数。

    余下的那八百人的缺额,就是吃的亏空。

    这些事情,陈望再清楚不过。

    杨嗣昌当初加派练饷编练精兵,加练民兵的想法确实不错。

    若是能够依照着纸上面的计划实行,流寇要不了多少的时日便能被彻底的平息。

    但是纸上面的东西,很多时候终究是只存在于纸面之上。

    历史上李自成第一次兵围开封之时,开封城内拥有军事力量并不薄弱。

    但是因为陈望自己的影响,现在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开封城内的情况也随之而变化。

    不过,开封城的兵力越是薄弱,对于陈望来,便是约是有利。

    因为

    在历史上,真正使得开封城固若金汤的,从来都不是朝廷的兵马。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