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头疼

A+A-

    女王维多利亚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阿尔伯特亲王只瞟了一眼就知道大事不妙。n



    “怎么了,亲爱的?”n



    阿尔伯特亲王轻声问道。n



    “还能怎么样?那些愚蠢的政客,整天只会勾心斗角。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n



    经济危、政治危、爱尔兰人起义、宪章派,不停地卷入欧洲战争之中,舰队失踪,陆军又遭遇惨败,我看继续支持奥斯曼人早晚会引发军事危!”n



    维多利亚抱怨道,她真是受够了这些政客。维多利亚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承诺:n



    “面包会有的!黄油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你们,是你们造就了英国的强大,没有你们,就没有英国的今天。我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此宣誓我会保护你们应有的权利,财产”n



    但现实是她必须忘记这些,因为她的承诺对于国家政府来是一种负担。至少那些首相们是这样的。n



    与维多利亚不同,阿尔伯特亲王更清楚近东的重要性,易地而处他也会支持奥斯曼帝国对抗神圣同盟。n



    只不过要是因此将整个英国都搭进去就是愚蠢至极了。n



    此时英国国内的局势阿尔伯特亲王十分清楚,爱尔兰岛上的局势已经失控。n



    游击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现在没人得清楚。好在此时英国地主的武德还算充沛,他们组建了大量民兵组织来保卫自己的农场。n



    英国陆军则是负责保卫城镇和港口。n



    那些游击队的人数和装备都处于劣势,毕竟绝大多数爱尔兰人到此时依然不敢反抗,英国对爱尔兰岛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还是很有成效的。n



    但这种曾经绝对的统治已经松动了,动摇它的并不是近乎种族屠杀式的冷漠,而是有人在斗争中吃饱了饭,甚至获得招安摇身一变成了英国宪兵。n



    这就好比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爱尔兰人心中的涟漪。颇有一种“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的感觉,语出紫柏尊者全集。n



    虽然这样改变命运的段会被有些人评价为极端或者野蛮,但在十九世纪这也许就是他们唯一可行的段。n



    当然将爱尔兰人引入歧途的弗兰茨也付出了代价,在之后几十年间不断有人为了公义和死难者向弗兰茨寻仇,毕竟如果不是他的所作所为爱尔兰岛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惨死。n



    但弗兰茨并不后悔,一方面他的根本目的始终是为了奥地利帝国的利益,他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如果他不这么做死的人只会更多,所以他问心无愧。n



    阿尔伯特亲王叹了一口气,轻声安慰道。n



    “亲爱的,那些政客虽然无耻,但现在的舆论对我们很不利,你如果这个时候出面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人把脏水泼在你的身上。”n



    帕麦斯顿事件完全刷新了维多利亚对于政客品德的认知,在她眼中政客们就算是干出再卑鄙无耻的事情好像也不稀奇。n



    “那怎么办?”n



    “好办。这件事就让约翰罗素那些人继续做,我们就表个态表示自己是和公众站在一方的,这样就不怕他们反咬一口了。”n



    阿尔伯特亲王是想将责任推给政府,然后表现出一个亲民的态度,这样更容易受到民众的谅解。n



    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王室就一直很在意公众的态度,毕竟谁也不想再当下一个查理一世。n



    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一世,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n



    



    但阿尔伯特亲王还是太天真了。n



    “馊主意。”n



    维多利亚用扇子敲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头一下,娇嗔道。n



    “你这样做,这个国家才是真完了。我如果真的公开和那些民众站在一起谴责首相的过失,那些政客会怎么解读?n



    他们会认为我在捍卫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吗?n



    并不会。他们只会认为我是在挑战议会的权威。”n



    阿尔伯特亲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n



    “没什么不可能的,那些家伙最在乎的是自己中的权力,国家利益什么的,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判断。n



    我敢保证只要我今天公开批评了约翰罗素的政策,那么第二天报纸上便全是我违宪的新闻。n



    到时候议会一定会逼着约翰罗素做出选择,他是个聪明人,到时候一定会把皮球再踢给我。n



    他大概会向我递交辞呈吧。n



    如果我没有接受,就会被视为软弱和伪善,如果我接受了,那就做实了我违宪的言论。”n



    维多利亚漫不经心地着,但阿尔伯特亲王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他没想到自己的自作聪明差点害了整个王室,更没想到维多利亚将这一切看的这么透彻。n



    这还是平日里那个不问世事的女王吗?n



    “那我们该怎么办?”n



    “简单,明天我们可以把首相大人请过来。然后就看我的吧。让约翰罗素和内阁成员们也好好看看那些所谓的艺术品。”n



    第二天,约翰罗素被骂了个狗血淋头。n



    俄国,圣彼得堡。n



    乔治维利尔斯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讨厌圣彼得堡这座城市。n



    冬天冰雪覆盖,走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夏天河水泛滥,道路泥泞不堪,依然是寸步难行。n



    城市的基础建设奇差无比,只有部分主干道铺设了鹅卵石和木板,绝大多数道路依然是夯土地面。n



    再加上临近海边,春秋两季的大风会让人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飞沙走石”。n



    没有铁路、没有路灯、没有公共马车,乞丐、盗匪在城内横行无忌,无论什么时候到这座城市都让乔治维利尔斯感到头疼。n



    不过最让他头疼的还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沙皇尼古拉一世本人。n



    此时尼古拉一世也很头疼,自从北保加利亚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神圣同盟的军队就再也无法前进分毫。n



    俄国一方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变成了十万大军瞬间让俄军在北保加利亚地区的兵力变得捉襟见肘。n



    至于奥地利人则是毫无进取心,整天缩在俄军后面。不过话又回来,奥地利人能履行盟约来帮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