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二三事
“保卫科再多加两个名额。”
李卫东将计划书递给王宏伟,面对后者疑惑的眼神,解释道:“训练基地比较偏僻,等这批学员毕业以后,所有的执勤任务都将由保卫科负责,单单靠这几个人有点不足,招两个懂训犬的人,多养点看门的狗,训练成专业的警犬,这件事情我之前跟李占奎提过,让他负责就行了。”
“警犬?好的,我明白了。”
王宏伟点点头。
这个提议,原本就在陈侠的训练规划中。
眼下,没有摄像头,没有天眼的年代,一些失踪,搜寻的任务,单单只是靠人,难免有些不足。
按照陈侠之前跟李卫东商量的计划,未来的训练基地不仅仅是人员的训练,还要有专门的警犬,每支特战队都配备上一只警犬。
但目前训练基地因为刚刚建设,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尤其是警犬的训练不比这些学员,非一朝一夕之功。
原本打算等这批学员毕业以后,再慢慢筹备一个警犬训练基地,专门找一些通晓训练警犬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警犬驯养,然后辅助训练基地这边。
可惜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眼下李卫东提出来,虽然有点早,但好处是不用一上来便直接建个警犬训练基地,可以先从保卫科开始,等摸索出一定的经验之后,再进行推广。
所以王宏伟听到李卫东的话,直接同意。
实际上,李卫东这么做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私心的。
正好趁着这次招收人员,将之前对李春华跟李重九的承诺完成。
毕竟他先前就叮嘱两人,让两人的儿子专门学习怎么养狗,训练狗,如今几个月下来,多少也会有些成效,可以一试。
而他这么做,也算是未雨绸缪。
当然,仅仅只是两个人员招收,对如今的李卫东而言,实在不值一提。
哪怕这两个人是农村的,也不会有什么波澜。
当然,如果赵永亮还在这边,肯定会反对,毕竟眼下的主流是回到农村,一些单位更是开始清退临时工,让更多的人回到农村去种地。
李卫东这种行为,相当于逆流而行。
但现在,赵永亮已经不在,整个训练基地完全成了李卫东的一言堂,再加上只是招收两个人,并且还是以警犬为缘由,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这次加入保卫科,更是直接以正式工的身份,不像之前去农场的,更多的还是以临时工的名义,而且也只是普通的农场工人身份。
可即便这样,也足以让在农村种地的人打破脑袋。
随后,等王宏伟离开后,李卫东开着吉普车来到第六农场。
这趟过来,主要是看看‘卫东一号’的种植情况。
自从卫东一号种植以后,赵立国便领着人时常忙碌在试验田中,仔细记录着这些甘薯的生长情况,不管每天的日照,还是雨水,全都做成表格。
“赵教授,忙着呢?”
李卫东过来的时候,赵立国正蹲在地头上,在他面前,正是那十亩的试验田。
“李大队长,你这真是贵人事忙啊,我还以为你把这边给忘了呢。”
赵立国看到李卫东后,忍不住‘埋怨’起来。
卫东一号都种植一个月了,李卫东第一次过来‘视察’。
“有您老在这边看着,我自然是放心。”
李卫东微微一笑,来到赵立国身边,看着面前的卫东一号,然后跟隔壁的普通地瓜对比着。
当初为了增加试验数据,在周围也种满了地瓜,而且都是同一天,甚至浇水施肥也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两者可以形成一个对比。
此刻,可以清晰的看出,试验田里的地瓜秧要更加粗壮,叶子也比周围的大了不少。
用赵立国的话,叶子大,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秧苗粗壮,可以更好的储存养分跟能量,对于干旱跟病虫也有更好的抗性。
可以,光看此时的秧苗,这些卫东一号明显更有优势。
“嗯,根据目前的生长情况,可以肯定,卫东一号不管抗旱,还是抗病虫方面,都要强上不少,就连根茎的生长发育情况,也更好,可以确定的是,等秋天,卫东一号绝对可以大丰收,比咱们一开始预计的,产量要更高。”
()(e) 赵立国神情显得振奋。
虽然之前在温室大棚里已经证明卫东一号培育成功,但那终究是在温室大棚里,跟外界的环境还是有不差别的,照料的也远没有温室大棚里那么精细。
以前不是没有温室大棚中的上等秧苗,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产量不高的情况。
所以在此之前,赵立国不是没有担心。
但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他基本也放下心来。
因为这些地瓜在外界生长的反而更好,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那就好,这些日子辛苦赵教授了。”
李卫东听闻后,也松了口气。
哪怕他对游戏农场有足够的信心,可毕竟是第一次,就怕在游戏农场里生长好好的,结果到了外界后,尤其是第二茬便迅速退化,反而不如之前。
好在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如此,这卫东一号基本算是板上钉钉了,只等秋天,也就是九月份就可以丰收了,到时候,便可以上报这边的情况,同时展开宣传,继而明年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不管未来形势如何,只要卫东一号被证明成功,可以抗旱,提高产量,任凭是谁,也无法阻挡这股大势。
顶多两三年的时间,整个大江南北,都会改种卫东一号。
“这点辛苦算什么,能够看着卫东一号培育成功,我就算少活十年都值得。”
赵立国摇摇头,脸上透着几分希冀,几分满足。
“那可不行,将来还得指望您继续培育新的品种呢,虽然目前卫东一号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可是因为含淀粉多,口感方面却不怎么样,等以后全国都不缺粮食了,肯定得朝着怎么好吃改良。”
李卫东忍不住道。
实话,目前的地瓜真的不怎么好吃,因为这会的地瓜主要都是白瓤的,甜度很低,主要就是产量高,以及更抗旱这两个方向。
像在农村,除了保留明年要种植,将不部分藏在井窑里,其余的都要切成片,先在地里晒干,然后再收起来。
这样一来可以保存更久。
不管到时候磨成地瓜面,蒸窝窝头,还是直接在锅里煮地瓜干,都能让人在冬天填饱肚子。
相比挨饿,啃树皮,目前这种地瓜,可谓是救命的东西。
好吃不好吃,反而是次要的。
“全国不缺粮食?我倒是真希望能够看到那一天。”
赵立国听到李卫东的话,有些动容。
只不过,他也不敢确定自己这辈子能否看到这一天。
所以对李卫东所的往好吃方面改良,压根就没在意。
“会的,甚至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来。”
李卫东坚定的道。
实际上,等熬过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粮食便已经不再那么短缺,到了八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能填饱肚子。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只有田地是自己的了,收多少,吃多少的时候,才能激起所有人的热情。
相比而言,现在因为都是大队的形式,哪怕有工分激励,偷奸撒滑的也不在少数。
随后,赵立国拉着李卫东去地里转了一圈,了不少提议,才将李卫东放走。
从这边离开,李卫东来到女子农场。
如今这边仍旧是郝爱红当队长,周晓白当教导员,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配合起来也算默契。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卫东的原因。
上次,要不是李卫东出面,郝爱红的闺女不定已经遭遇毒,所以郝爱红一直对李卫东充满感激,几次提出请李卫东去家里吃顿饭,都被李卫东以工作太忙拒绝。
而周晓白作为李卫东的女朋友,自然让郝爱红爱屋及乌。
即便不让着周晓白之类的话,平时也多有帮衬,不会有什么龌龊之类的事情发生。
李卫东过来的时候,郝爱红正跟周晓白谈着农场的工作问题,见到李卫东,笑吟吟的了几句话,然后便离开,将空间留给这对两口。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e) 周晓白骤然见到李卫东,满脸惊喜,便是连郝爱红促狭的眼神都没有在意。
“今天上午回来的。”
半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这次毕竟是李卫东出差,一点音讯都没有,跟平时两人因为工作太忙没空见面还有些不同。
“想我没?”
李卫东问道。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之语,周晓白俏脸顿时通红,但在李卫东的注视下,仍旧点了点头。
“嗯。”
看着周晓白女儿的娇羞,李卫东食指大动,心中也有些火热,然后大一拉,将周晓白拉进怀里,随后在对方略显愕然的神情中低头,触碰那一抹柔软。
屋内,顿时显得春意盎然。
良久之后,李卫东坐在椅子上,怀抱着满脸通红,像是要冒烟的周晓白,指有些不老实的动弹着。
直至周晓白不堪忍受,将其按住。
随后,在李卫东的‘开解’下,周晓白慢慢诉着相思之语,以及这半个多月发生的事情。
工作方面,倒是没有太多的起伏,虽然女子农场刚刚成立没多久,但郝爱红毕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农场里也算井井有条。
而且在女子农场上面还有第六农场,有赵海峰跟周纪在,基本上也不可能出什么大事。
至于周晓白,李卫东之前也教过她不少经验,再加上周纪不时的帮衬,也让她快速成长起来。
而生活方面,周晓白其实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农场这边,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回家。
按照周晓白所,家里最近主要事情就是搬家。
自从周晓白回家把李卫东的建议了以后,周秉安经过几天的考虑,便决定搬走,将那栋洋楼交出去。
原本周秉安还想着找李卫东去家里坐坐,翁婿两个好好谈谈。
结果李卫东因为北边的事情,紧急出国,也就耽误了下来。
因为谁也不知道李卫东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周秉安并没有一味等待,而是迅速找了一处住所。
原本按着李卫东的想法,周晓白一家搬到张云尚所在四合院的前院,毕竟那里经过捯饬,不管环境还是位置,都十分适合居住。
但周秉安却觉得,李卫东跟周晓白还没有结婚,搬到那边影响不好。
而且周家也不缺钱,真要想找,什么样的房子找不着?
所以婉拒了李卫东的好意。
不过,按照周晓白的话,周秉安找的地方,距离张云尚那座前院不算远,位于石鼓巷,也是一座四合院,但不管环境,还是别的,实际上都不如张云尚那座前院。
好在院子还算宽敞,可以独占一座偏院,不用跟好几家人挤在一块。
对于普通人家来,能有这样一座勉强算独门独院的偏院,绝对是梦寐以求的。
但对周家而言,从精致的洋楼搬到这里,更像是一种落魄的选择。
可不管周秉安,还是苏佩云,亦或是周晓白,全都没有半点意见。
实际上,周秉安之所以决定搬出来,除了李卫东对周晓白的那些话外,对方还曾去过周晓白大伯,也就是周秉国那边,跟其商量了一番。
周秉国彻底退下来以后,虽然不再管事,但因为不在局中,反而对形势看得更加清晰了几分。
所以听到周秉安的来意,稍稍思索后,便大力赞成搬出去的提议。
别看周秉安仅仅只是搬家,换了个地方,然后把洋楼交出去,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这更是一种倾向。
尤其是周秉安如今在工商界发展,在公私合营之后,这也成了一个半官半民间的部门,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周秉安搬出洋楼,落在一些人眼里,就是在表明态度。
哪怕他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在大势所趋之下,提前表态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