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慢工出细活的《敕勒川》

A+A-

    随着20年的到来,孩子也全部出生,魏阳放了许久的鸽子敕勒川也正式开始重新启动。其实在这一年来,虽然这部剧暂时停拍,但很多筹备一直在进行。乃至因为这拖了一年,敕勒川的底蕴更深厚了。剧本进行了更好的打磨,服化道也准备的更为精心细致,乃至演员选角也可以慢慢挑选,部分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其他各方面也都有了充足的时间雕琢。慢工才能出细活!这话在影视圈虽不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的经典作品从创作到成品都得几年时间,乃至更久。比如庆余年系列之所以成功,就多多少少有这方面因素。第一部时还好,魏阳有挂。而第二部和第三部属于半原创,仍能成功,要依托于第一部成功后,带来的充沛资金和相对充足的时间。看起来是三年三部曲,但实际上是一个顶级团队在那几年里大半的心思都放在庆余年整个项目上。二三部连拍,表面上是节省演员剧组拍摄时间,但省出来的时间都给了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上。蓝鲸鱼成立这些年,佳作颇多,但庆余年这个项目却一直具备非同一般的意义。成绩和公司贡献就不了,在幕后层面上,正因为庆余年三部曲的锻炼,才使得蓝鲸鱼的制作团队彻底成熟,走向巅峰,也可以是蓝鲸鱼至今为止投入精力和感情最大的项目了。甚至因为庆余年时间周期够长,项目规模又大,几乎所有的蓝鲸鱼员工都或多或少和这个项目打过交道。这是大多数项目比不了的,魏阳接后的蓝鲸鱼,也就早期创业项目来自星星的你有这个待遇。拍东宫时,蓝鲸鱼已经有所发展,上并不止一个项目,不算全司动员。现而今,随着蓝鲸鱼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恐怕来自星星的你和庆余年两个项目的盛况无法复制。敕勒川投资够大了,动用人员也多,但也就将将牵扯到蓝鲸鱼20%35%左右。还别嫌少,也就是魏老板了,其他人能有个0%那就了不得了。没办法,现在的蓝鲸鱼一年到头参与的项目大大几十个,人员之多,牵扯到的资源之广,都汇聚到一个项目里,哪怕有魏老板坐镇也得挤爆。魏老板也没打算所有人都来给他捧臭脚,现有的人员和资源已经够用了,乃至隐隐有些浪费。不过,慢工出细活+人多力量大敕勒川的各方面配置,尤其是幕后方面,是历史第一夸张了,但时下这个阶段,乃至倒推十几二十年,少有敌。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成本嗷嗷涨,敕勒川的预算直接变了三次。从最开始计划的3亿投资,后来变成了4亿,现在是5~55亿。这个投资在荧幕领域,绝对是最顶级了,乃至很有可能是近年第一。至于外界盛传的什么企鹅投资4亿拍将夜,45亿拍斗破苍穹,4亿大秦赋,听听就好了。宣传嘛,懂的都懂!45亿能拍成斗气化马?难不成剧组花了2亿买草料?而敕勒川约5亿+投资是实打实的,到时候宣传时可能奔着6亿乃至亿去了。如此成本之下,魏老板还在带头减片酬,个人只拿了5000万片酬+象征性的分红。要知道,传周公子拍如懿传都拿了9000万,霍建华片酬也超过5000万。抛开魏老板本人地位身家不谈,哪怕是其在荧幕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5000万翻几番都不过分。没办法,不减不行!请的人太多,真要实打实给片酬,再加几亿都不够使,魏老板为了控制拍摄资金,只能带头减。即便是这样,他本人就是最大的投资人,其实也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但好歹有个辞。而其他演员来参演敕勒川,更多的是为了履历镀金+出名+卖魏老板面子,所以片酬方面也好商量。即便如此,零零散散的片酬和相关预算加起来也将近两亿,看的魏老板牙疼。娱乐大热就是如此,赚钱狠,花钱更狠!照这么下去,会不会做第四次预算也不好,毕竟敕勒川后期战争戏不少,这玩意要想拍好烧钱的很,不好控制成本。好在有魏老板坐镇,还有pptv兜底,赔是肯定赔不了,赚多少就看命了。魏阳虽然近来很忙,但对敕勒川还是很重视的,还抽出时间听了剧组的研讨会。蓝鲸鱼,会议室执行制片人熟练的打开ppt,开始介绍敕勒川相关信息,有些在座的之前知道,有些是新信息,大家听得都挺认真。“敕勒川预计拍摄60集,分为三个阶段,理想状态是每20集一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欢崛起,从城门卒历经奋斗加入尔朱荣集团,成为重要核心人员,镇守一方。”“第二阶段,走向巅峰,尔朱荣死,高欢野心勃勃,开始自立,击败了各路对,最终成为东魏大丞相、北方霸主,虎视天下。”“第三阶段,双雄争锋,高欢西征,与宇文泰多次大战,互有胜败,最终折戟玉璧城下,英雄暮年,遗憾身故。”经典的三段式结构,戏剧很常见,电视剧和电影也很多这么拍。比如前面提到过王胖子的追龙,还有后面大红大紫的狂飙。崛起——巅峰——落幕仔细看他们的人物走向,与现在的敕勒川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偏人物传记类的一大套路。不过还是那句话,套路不怕老,好用就行,高欢的故事恰好符合三段式,你换别的套路还不好看呢。魏阳本人是这个项目的总编剧,三段式也是他定的。从编剧角度上很完美,但从演员角度上,三段式也意味着演员要从少年\/青年演到中年,再从中年演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人物变化也大,很考验演员的功底。早些年魏阳还有这些顾虑,但现在就好多了,这是演技提升带来的自信。以前发愁的是中老年的气质,现在魏阳反倒是担心自己满心沧桑,还能演出少年的意气风发吗?不过,高欢本身就属于枭雄,年少也应有沉静之气,可以少年老成一些。剧情大概都有了解,执行制片人也没有多,而且开始介绍起了服化道。敕勒川这部剧属于南北朝,而且正好处于朝代更换的节点,所以很多资料比较杂。剧组在历史顾问的指点下,又考虑到艺术和现在审美,没有一味的去追求历史还原。而是把北魏晚期、东西魏、北齐和北周早中期的服装和饰物都塞到剧里,然后挑好看的来,反正一共就是几十年的历史,有所联系也很正常。北魏晚期时剧情出现北周早期的服饰物品特点,也可能是该流行款式的萌芽嘛。东魏末期剧情出现了北魏晚期的服饰和物品,也可以是复古嘛。这也不是没逻辑的,民国的很多衣服就有现代服饰特点的雏形,现代人喜欢汉服的就更多了。魏阳拍摄作品一向以实用为主,在他的影响下,蓝鲸鱼服化道会贴合历史,而不是死板的还原历史。不是所有的历史物件和服饰都符合现代审美的。营销号都是夸老祖宗的眼光和艺,那是因为老祖宗“眼瞎瞎”的东西没人理,多扒拉扒拉,发现丑东西也不少。比如,南北朝的很多服饰物品,就不太符合现代审美,而且部分看起来偏“倭风”。这也不奇怪,日本很多东西都是两晋南北朝和唐朝时传过去的。只不过大家更熟悉唐朝,所以能分清,但实际上南北朝被日本抄的更厉害,日本的高帽子、长袍,还有那个不少奇奇怪怪发髻都是南北朝的流行服饰。以至于魏阳一直发愁,要不要采用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混淆的服饰。不用吧,觉得白白便宜了日本,自家的文化就该多宣扬宣扬。用吧,怕部分观众接受不了,毕竟有违不少人对古装的认知,还有人乱带节奏。而且服饰复原有一定主观性,很难保证完全一样,而且不但得研究自己,还得防着避开日本方面的“原创”,万一要是有什么错漏,再被打上一个“精日”的帽子,费力不讨好。所以想拍好一部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单单一个服化道,还原历史不行,不还原历史也不行,还有一部分其他风险。以至于魏阳个人更喜欢拍架空,不是没有原因的。只要架空,我就可以随意的吹服化道,有些人想找茬都站不住脚,毕竟架空朝代嘛,想怎么编怎么编。这次敕勒川,魏阳也没打算在服化道营销太多,点到为止,省得一帮历史迷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不单单是服化道,其实敕勒川剧情方面也不是完全和历史一致。大方向是相同的,但很多剧情、人物的细节做了相应处理。毕竟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到一部60集电视剧,想要事无巨细是不可能的。很多不必要的剧情枝节能砍就砍,一些人物也是如此,乃至一两个人物揉杂在一起的。比如王思政,这位其实很牛逼,让高欢快乐无比的玉璧城就是他修的,也是第一任守将,后来镇守弘农,还玩了一次“空城计”,后来镇守河南围攻被俘虏。但这个人物的高光点不少,但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多,所以这个人物就没必要出场。而与王思政有关联的韦孝宽,虽然是后期出场,但作为敕勒川最后的守关大b,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塑造。但韦孝宽的前期生涯出彩不多,或者和主线剧情没啥联系。这怎么办?总不能让之前毫无存在感的韦孝宽最后几集直接蹦出来,一下子就把高欢这个主角捶了吧。虽然历史上确实是这回事,但你电视剧不能这么拍呀,你得给铺垫。于是,敕勒川就把王思政这个人物给砍了,把他一些前期高光点,放在了韦孝宽身上。虽然韦孝宽依旧出场不多,但用一些剧情塑造了这个人足智多谋、性格坚韧、军纪严明、善于守城等特点。让观众明白这个人很牛逼,但没等到什么发挥的好会,属于潜龙在渊。所以,等他最后出场疯狂锤主角高欢的时候,大家难受归难受,但可以理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出场人物太多,观众记不住人。所以,很多历史剧都是这么干的,尽可能的把剧情围绕在核心和重要配角身上。敕勒川被砍的不仅是王思政,北周八柱国出场的也就五六个,常出场的只有三四个。高欢历史上的怀朔八友,也都主要围绕在有剧情的四个人身上。尉景:姐夫+亲信司马子如:心腹谋士,也是半个黑套刘贵:高欢投靠尔朱荣的关键侯景:宇宙大将军,肱股大将至于其他几个,要么出场凑两回热闹,要么就是活在其他人的台词当中。此外,尔朱荣死后才投靠高欢的斛律金,也提前出场,算是高欢在老家的好大哥,如此最后唱敕勒川的时候也更有感觉。这也不算胡编乱造,高欢出身的怀朔镇就在朔州,而斛律金正是朔州人。历史上不定两人还真认识,能走到一起,也可能是因为老乡的缘故。总之,很多细节和历史上变动还是不的,更多的是为电视剧剧情和观众观感所服务。毕竟,真实的历史往往没大家想的那么浪漫和传奇。刘关张从来没拜过把子,关张历史上只是刘备的部曲,随着战争慢慢被发掘重用,而且只是以兄事之,实际上还是君臣。但大家更喜欢也更津津乐道的还是刘关张的桃园兄弟情。电视剧更要艺术化处理,把历史书上的人物变得鲜活,事迹变得有趣,才会受大家喜欢和商业收益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