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大胜大败
次日,天朗气清,正是一个厮杀的好时节。汉魏两军共计十万士卒,在这长社的平原上对峙。双方都毁掉了各自的军寨,就是要在今日分出一个胜负。
曹军布置成了一个巨大的鹤翼阵,位于两翼的将领是徐晃与邓艾——经过一年的相处,邓艾的统兵水准已经得到了魏军众将的一致认可。对于他和钟会的争执,众人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当作没看见。为了保持鹤翼阵的灵活性,两翼的部队均为混编,便于在面对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而在两翼的内侧,则是由于禁与乐进统帅的护翼,外侧由乐进指挥,以枪盾兵为主,内侧则是由于禁指挥的弓箭。
再往内便是魏军的中军,曹操本人便在此亲自指挥,郭嘉、荀攸、钟会等众谋臣也伴随左右,许褚、典韦两人则是一身重铠分立两侧。作为整个魏军的指挥中枢,这里的护卫力量毫无疑问也是最强的:一支大概数百人的重装步兵围在中军,将曹操与众谋士保护在内。大量的刀盾与强弩安置在重步兵之前,形成了守护中军的坚实防线。
后军则是由满宠指挥,同样随军的曹植作为副。
在前军与中军之间,张辽率领着魏营内为数不多的骑兵蓄势待发。之前那一系列的骑兵交,让魏军的骑兵伤亡不少,现在张辽里的可用之兵也不过千骑。但是骑兵终究是骑兵,纵使只有千骑,只要时合适依然能够起到改变战局的作用。
与魏军不同,汉军则更接近于一个大号的鱼鳞阵,吕布、姚期、公孙瓒、段颎、窦宪、皇甫嵩等各位将佐被分别安置在鱼鳞阵的一块“鳞”之中。
虽然事实上,就算是五万人摆开的大鱼鳞阵,也没有必要将这么多将军安置在鱼鳞当中,但是奈何汉军兵多将广,这么做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战斗力。
“居然是一个鹤翼阵?”当看到魏军阵型的时候刘秀也有些惊讶,“看起来那曹孟德对自己的属下还真是充满信心。”
()(e) “现在鹤翼阵的两翼张开,这意图就是想要和我们打对攻。”虞诩道,“按道理对方士气损伤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是鹤翼阵也应该把两翼收起来专注防守才是。”
“久守必失。”刘秀倒是看的很清楚,“因士气低落而选择防守,打出一波漂亮的交换比拔升士气,逐步转守为攻,这个作战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问题的往往在执行方面。”
“还请陛下指点迷津。”
“如果对方守的确实坚实,毫无破绽,那么这个做法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遇见了难以解决的锋头类人物,强行在防守阵型中打入一个楔子然后以点破面,那么这个防守阵型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刘秀道,“而我军是否存在这种能够强行突破阵型的锋头那曹孟德恐怕比我们都清楚。”
到此处,虞诩的目光不由得投向了吕布。
“更何况,在这种十万人规模的战场上,短时间内士卒的死伤并不会影响战局。但是战场上的‘势’会——如果开局便专注于防守,便是主动放弃了战场的‘势’,而‘势’一旦失去了,再想要拿回来就难了。所以这曹孟德摆出了鹤翼阵与朕对攻,那便一点都不奇怪了。而且,别忘了我们要面对的可不止眼前的五万人。他还有一支万人队在另一个方向埋伏着呢。在厮杀最激烈的时候伏兵杀出,你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
“原来如此,臣受教了。”
“此外,还有一个理由。”阵中的刘秀目光深邃,似乎能够看到对面的本阵,“他只能和朕打对攻,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足够才行。”
话得没头没尾,但是虞诩听懂了。
“按惯例朕似乎应该和他话什么的,但是算了。朕不需要和一个叛贼那么多。那句话是怎么来着——‘汉贼不两立’,足够了。”
“果然,光武帝并没有要出面的意图。”同样位于阵心的曹操望着对面的鱼鳞本阵,似乎在与光武帝对视,“想来对他而言,与孤这样的反贼无话可吧。”
()(e) “对于光武而言,没有太多东西比汉统更为重要了。”郭嘉回答道,“曹公做的事情,正所谓论迹不论心,更何况就算是论心”
“只是可惜,明明我们相距这么近,孤却没有会一睹光武风采。以前总‘恨不见古人风貌’,但是明明有会了,却没办法相见,岂不是比不见更为遗憾?”曹操感慨道。
“其实如果想要见到光武的话,并没有那么麻烦。您还是有不少会。”荀攸忽然道,“如果您取得了一场大胜,活捉了光武,又或者是您一场大败,被光武活捉,都能够见到光武。”
“公达,我可不记得你什么时候喜欢讲这种让人眼前一黑的笑话啊。”此言既出,一时间场上短暂地安静下来,随后郭嘉、钟会、曹操等人都用着一种奇怪的表情看向了荀攸。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注定要发生的事实。”荀攸那张略显木讷的脸上倒是颇为认真,“莫非曹公和奉孝你们认为这种规模的战役会以一方败而告终?”
“这”郭嘉和曹操一时语塞,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荀攸的话是对的——这种十万人的决战,想要败一局和平离开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以曹魏现在的战略,也根本不可能仅仅寻求一场败。要么大败,要么大胜。
“那公达觉得,我会是哪一种可能?”
“哪一种可能不取决于我,而取决于曹公。”
“好好好!”曹操大笑了起来,“那公达、奉孝还有士季,你们就看好了,看我军如何破敌!”
“咚咚咚”
“嗡”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两军中鼓角之声响起,这一场决定曹魏命运的战役就在长社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