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八·主攻

A+A-

    众人循着声音的方向,转头望去。

    一个身高七尺三寸、大口隆准,有着漂亮髯眉的中年人站在一边,虽然模样有所不同,但是气质隐约间与刘备有几分相似。

    “拜见陛下。”并不用其它人做出介绍,刘备与赵云也猜出了此人的身份——除了光武帝还能是谁?

    “你就是刘玄德?我大汉的后代子孙?”

    “是。”

    “你身边跟着扬大夫,想来已经与高祖联系上了。这么的话你是代表高祖来的?”

    “不愧是光武陛下,见微知著。”

    “你们竟然联系上了高皇帝?”卢植的脸上也难以掩饰惊容,“高皇帝在哪里?”

    “我们在宛城,高祖应该是在成都吧。”刘秀再次开口,“玄德,你的来意我知道了。”

    “莫非”卢植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玄德此来是为太祖做客的?”

    “正如光武所言。”刘备点了点头,“高祖已经察觉了您的存在,故遣我来此。”

    “不知高祖麾下都有哪些豪杰?”

    “武帝、宣帝俱在,留侯、酂侯、淮阴侯为首,长平侯、冠军侯、博陆侯等文武集结一处。”刘备如是回答道,“大致有四五十人。”

    “那你又有多少人?”

    “在下自是不能与两位先祖相比,只不过十几个人罢了。”

    “那我们如果合流,可动用的文武能超过百人。”刘秀直接揭了自己的底。

    “陛下,您”

    “高皇帝尚在,我又何必多费心思。”刘秀笑了笑,“届时大汉内斗,岂不是让后世之人看了笑话?朕身为大汉血裔,自当与祖先同心协力。”

    “这也正是高祖派我来的目的。”刘备也笑了起来。

    “既如此,留侯可有什么意见?”刘秀忽然道,“总不能这一次就是单纯的叫你过来打个招呼。”

    “留侯运筹帷幄,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刘备开始阐明张良的规划,“从我等并未大张旗鼓,而是扮作商队,隐秘来此,您应该已经猜到一二。”

    ()(e)  “高祖并不希望外界很快得知我们合并一处。”刘秀并不愚蠢,直接猜到了大汉的规划,“相比于我方,益州之地更加偏远,待高祖整合好了益州之后,进可以从上庸支援宛城,退可以坐守益州笑看天下风云。而如果这计划提前暴露,大汉立刻就会变成众矢之的,天下英雄的注意力会瞬间放在我们身上。”

    “没错。”刘备点了点头,“但是只要争取到了整合益州的时间就行,我们不可能瞒住天下人太长的时间。”

    “不知现在益州的情况如何?”

    “成都、永安、江州皆属高祖治下,云南、建宁地处偏远,国力衰弱,甚至可以传檄而定,梓潼的成汉也没什么抵抗的力量,唯一的难点”

    “汉中。”刘秀接过了刘备的话语,“阳平关乃是天险,汉中的宇文氏实力又不弱,如果一心防守,就算是淮阴侯统兵,也得费一番工夫才行。”

    “正是如此,所以按照留侯的设想,待我军拿下梓潼之后,同时从梓潼、上庸两路出兵,两线夹击攻取汉中。”刘备开始讲述起张良的安排。

    这一次的会面,宾主尽欢,成都与宛城之间也成功构建起了交流的通道。一切都在按照双方的计划进行那是不可能的。某个消息的传来,让原本的计划出现了变动。

    “许昌,魏?姓曹?”回归成都的刘备接受到这一条来自宛城的消息时,直接站了起来,原本喜怒不行于色的面庞上也多了几丝神采,“真是天佑我大汉!”

    “大哥,可是有那曹贼的消息了?”张飞这个时候接替了赵云,跟着刘备来到了成都。得闻这个消息的他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这一次俺一定要杀了他!”

    “没错,曹操就在许昌!我早就该想到的”

    “许昌的那个曹魏,就是你跟我的那个曹操立下的基业?”刘邦看着一旁的兄弟二人的神色,颇有些好奇地问道。

    “没错。虽然更准确地,他只是所谓的‘帝业’的奠基人,真正废帝的是他的儿子。”刘备回答道,“他活着的时候,只不过自封魏王而已。”

    ()(e)  “哼,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邦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罢了,都那个时候了,还会有人在意一个死人的口号吗?”

    “既然曹贼就在许昌,那么我们不如直接把他灭了!”张飞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大哥,我可以当先锋!”

    “益德休得无礼!”刘备直接训斥道,“高祖在此,哪有你插嘴的份!”

    “没关系,毕竟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刘邦摆了摆,“在座的各位怎么看?”

    “如果从最符合我军实际利益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的第一目标还应该是原计划,两线夹击汉中。”最先出声发言的是娄敬,“但是有些账不是这么算的。”

    “哦?你要算什么账?”

    “想来后世的每个人都知道,我大汉亡于曹魏之,就算我们不知道,他们也一定会让我们知道。”娄敬忽然转移了话题,“而当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没了选择。”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刘彻忽然出声道。

    “没错,自陛下之后,我大汉一直执行的便是这一套理论。”陈汤道,“因此,于我大汉而言,灭国之仇,敌在身侧,若是不举兵报复,便是在动摇大汉三百余年的根基。”

    在陈汤之后,又连续有文武站出来表态,但是他们的意见还是接近一致的:必须出兵,击溃这个敢于向大汉挑衅的反贼。

    “子房,你怎么看的?”刘邦忽然开口,看向这个一直没有发现的自己最信赖的谋臣。

    “杀鸡儆猴,不留试探余地。”张良的回答很简短,但是态度却表达的很明显。

    “大家的不错!要是这种摆在眼前的会都不把握住,我大汉岂不是丢光了脸?”刘邦也作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