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水落石出
这是”那人的脸上微微变色,随后平静了下来。“都不必抵抗,没必要造成无谓的伤亡。门外的朋友们,进来吧。”
大门缓缓打开,赵光义居首,包拯、辛弃疾分别站在左右,在包拯的左边还站着一位将军,正是负责开封城防务的孟珙。
“这位先生,不知怎么称呼?”赵光义看着依旧身在暗处的那个人,出声道,“都已经这种局面了,先生既然没想负隅顽抗,是不是应该自我介绍一下?”
“有趣,既然都找到了我们的据点,居然还不知道我们隶属于谁吗?”
“并非如此,我们不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一旁的包拯忽然开口了,“阁下究竟是同舟阁的哪位先生?”
“哈哈哈哈哈哈”那人笑了起来,“越来越有趣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事情还是得从阁下自身起。”
“我?我有什么问题吗?”
“阁下与司马君实的言谈举止,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哦?我可不记得我有什么疏漏。言谈举止恪守礼节,应当没什么错误才是。”
“所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包拯道,“就算是精熟如司马君实,复现古礼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错’——就算是事先准备,反复练习,也依然有在现实中搞砸了的可能性。毕竟在面对一个对历史深有研究的史官面前,任何表演和伪装都有被识破的可能。只有出生在那个年代,把‘礼’刻入了人生的古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的很好,但是仅凭这一点可没有什么服力。”那人反驳道,“东边的齐,北边的晋,也都存在这样的可能。”
“首先,齐国便不可能。”包拯摇了摇头,“我们再怎么消息闭塞,齐国当前的情况还是知晓的。当前临淄城内的,多半是孔圣之前的人物,春秋尚且未出,更何况阐述其中经义?而彭城的田氏一脉所以,齐国的嫌疑一开始就不在我的考虑之中。”
()(e) “至于晋国由于赵魏韩三晋合一,无论如何都没有排除掉他们的可能性在内。”包拯道,“但是,如果真的是晋国伪装,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原来如此,是在这里暴露了吗?”那人叹了口气,“这倒是我失察了。”
“包大人,这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一旁听着的孟珙反而听糊涂了。
“很简单。”辛弃疾开口道,“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孟将军,如果您是晋军主帅,现在最想知道的情报是什么?”
“那当然是周边各国的情报啊,我如果是晋国主帅,周围一圈的后世国家,不详细地问一下怎么敢原来是这样!”
“没错,如果是晋人,受现在三晋周边形势的影响,所谈论的历史部分必然有着极度明显的偏向性。就算不能询问本朝故事,多谈论一些大唐的事情也是好的,但是阁下并非如此。”辛弃疾继续道,“阁下在与司马先生闲谈的时候,却是各朝各代的故事都有所涉及且不偏不倚,如此一来,自然不会是晋国所为。”
“如此一来,不得不让我们怀疑到同舟阁。贵国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可搞出来的不的动静。”赵光义补充道,“但是以贵方作为幕后之人思考下一步也方便了许多。”
“观这大半年里贵方的一些行动,对于你们的目的我们大概也猜到了一二。”辛弃疾继续道,“贵国大概是想拉平各朝各代的外在差距,纯粹靠人才的力量一决高下。因此,时间上越靠后的朝代你们便越有兴趣。我大宋毫无疑问,满足你们的所有条件。”
“不错。”那人拍了拍,“本来明国比你们更合适成为目标,但是不知为何,明国在某些技术上比起你们出现了退步——根据他们的猜测,大概是因为某些技术在另一个层次上取得了突破,导致原本的铠甲军器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偏偏这种突破性的技术,明国没能在这片中原上复现出来——所以,你们便成为了之后的选择。”
()(e) “这话听起来真让人不爽。”孟珙咂了咂嘴。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这里堵到他。”辛弃疾道。
“没错,正因为猜到了是同舟阁的几位先生,所以我们才能判断出各位的目的。”包拯道,“各位既然开始了行动,那边不会在拿到了部分资治通鉴便停下来,否则得不偿失。而我大宋最有价值的东西,第一是司马君实所掌握的历史,第二便是在各个朝代中也算得上最强的军械装备了。而对这些军械装备了解最深的人,毫无疑问,只有沈大人一人。所以本官才敢断定,你们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沈大人。”
“但是,就算知道了你们的目标,我们还是不能直接把沈大人保护起来。”辛弃疾道,“只听过千日做贼的,没听过千日防贼的,我们如果骤然加强了对沈大人的保护,还容易打草惊蛇,让你们短时间内放弃会,事情反而更不好办。”
“所以你们并没有加强人来保护,而是加强人来监视。借着我们之前搞出来的动静在开封城绝大多数地方都安插了人,所以我们劫走沈大人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被你们看在眼里?”那人主动插嘴,道出了这整个计划的后半部分,“你们顺着那些人的指引下,找到了这里。”
“正是如此,你已经无处可逃了,乖乖就缚吧!”赵光义出声道。
“既然知晓了在下的身份,你们为什么会认为,在下会老老实实地听从你们的话语,束就擒?”那人忽然笑了起来,“看起来我和沈大人的对话,你们根本没有听见啊。”
“沈大人,你里的东西是?”孟珙眼前,早就看到了沈括里的绢帛。
沈括无奈苦笑,只得将先前的对话再次复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