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一鸣惊人
在三汉合一之后,江陵便与汉中一样,处在了一个关键的位置。但是与汉中相比,江陵有一个天然的劣势:地形。
汉中有阳平关天险作为要冲,周边群山环绕,易守难攻;而江陵位于长江中段,永安的敌人可以水陆并进夹攻,而永安——江陵间的距离虽然很长,但是对已经将整个巴蜀纳入掌中的三汉而言,根本不用为后勤而发愁。因此,江陵所要面对的局势,远比汉中要危险得多。
但是相比于汉中,江陵也并非没有自己的优势:作为荆襄要冲,郢都故址,江陵本就是整个荆州最重要的一地,钱粮富庶,人口众多,哪怕是大肆招兵买马,也不会引起后勤的压力:一些郡可能需要砸锅卖铁,破釜沉舟才能凑出五万人马,但是江陵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在不考虑穷兵黩武的前提下,江陵能够轻松拉出七八万人。若是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江陵不是不能只靠一郡之力拉出十万大军。这样的军力,也是楚国能够面对任何敌人的底气。
只不过面对三汉这个庞然大物,楚国自然没有盲目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拉拢盟友,携面对。而幸运的是,周围的势力都并非目光短浅之辈,甚至可以比他的动作还快。在三汉合一的消息刚刚出来的时候,原本还与他打的不可开交的襄阳梁国便停止了边境的冲突,派出了使者与楚国议和。
而梁国提出了议和,也确实让楚国舒了一口气。尽管交时间并不长,但是楚国已经深刻体会到这个敌人的难缠之处:襄阳的富庶程度虽然不及江陵,但是也曾经作为荆州治所,钱粮人口等也不过比江陵逊色一筹而已。真正让楚国倍感头疼的,是江陵的文武。
楚国的治政虽然不能天下无双,但是可以称得上独霸一方,在斗谷于菟、孙叔敖等人的协力下,很快便搭起了内政的架子,但是军务上,无论是楚国最知名的统帅成得臣,还是经历了后世与秦国作战的项燕,比之梁国的韦睿、陈庆之等人还是逊色了很多。在边境的那场战争中,武将的调度差距体现的淋漓尽致:楚国知道自己会败,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会败得这么惨。
()(e) 原本楚国的计划是用一部分兵力作为代价,来探寻后世军队所使用的战术,搜集后世军队使用的装备,以此作为参考,来修正己方的战略战术。但是目的虽然达成了,付出的代价却是远超他们想像的:在楚国众人的筹划下,项燕以申包胥、沈尹戎二人的部队为诱饵,成功的突袭了梁军的营寨,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战利品。但是成得臣的主力部队却遭遇了最惨重的打击:韦睿借助地理优势,命兰钦趁夜渡河袭击了楚军位于麦城的粮仓,并且大肆散播消息,让楚军陷入了短暂的恐慌当中,而陈庆之则是抓住了这个会,直接带着曹景宗发动了攻击,直接打崩了毫无防备的子重的部队。此后便如同滚雪球一样,楚军的部队陷入了连锁的溃败,如果不是养由基箭术通神,即便是黑夜里也能一箭射中了羊侃,暂时遏止了梁军的追击,只怕楚军的损失还会更大。
饶是如此,在战后清点损失时,楚军也损失了八千有余的士兵,若非楚国一开始就征召了更多的军队,能够迅速弥补损失,光是这一场大败就足以让楚军退守——不过在输了这一场之后,成得臣已经指挥楚军扎营防守,不再考虑与梁军对攻。双方这样的对峙一直持续到三汉合一的消息出现之后。
楚国虽然不知道三汉合一意味着什么,但是仅仅看着同舟阁发布的地图上那巨大的一块绿色也能够猜出一二,而梁国主动退让、派遣使者的行为更是验证了他们的想法:梁国是知道三汉的情报的。
也的确不出楚国君臣所料,那位名为范云的梁国使者带来了关于三汉的一部分信息,并且根据这些消息提出了同盟的请求。
楚国的君臣也没有什么故作姿态,在浏览了使者带来的信息之后干脆利落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原因无他:从资料里得到的情报来看,合体后的汉,实在是太强了——从占据的地盘到君臣的能力,完全没有死角,甚至就连白起这样的统帅,三汉合体后都拥有着不止一个。在这样的压力下,只要楚国君臣还有这争霸天下之心,就不可能不与萧梁同盟。
()(e) 而作为“问鼎中原”这个成语的提出者,楚国怎么可能接受成为其他势力的附庸?更不用楚国的君主是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很明显,梁国也是对楚国有所了解,又或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不仅没有提出什么严苛的条件,甚至还放回来了一些上次大战中被梁国俘虏的楚军士卒。
无论是梁国,还是楚国,也都很清楚地知晓一件事情:如果想要与三汉对抗,只靠他们两个联是不可能的——更准确地,在荆襄地区只靠着他们两个是不可能的,必须将荆南也拉进这个同盟之中,为此,楚国也派出了孙叔敖作为使者出使陈国,与范云一同前往荆南。
“大王,好消息。”大概是孙叔敖出使后的一个月,斗谷于菟前来拜见楚庄王,“陈国已经答应加入了我们的同盟。”
“很好,这样一来,荆南便只剩下那个孙吴了。”楚庄王的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范使者有消息了吗?”
“暂时还没有,但是想来应该还是顺利的。”
“但愿如此,不然的话我们就只能对长沙动兵。届时可就麻烦了。”
“如果是半年之前,臣或许会劝谏陛下吧。无论是子玉将军,还是项将军,都不是合适的统帅人选。”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我们已经有了最适合我们的最强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