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李如松你记一下(求月票!)

A+A-

    lt;d=”dl-bnner-300250”ref="//lrdeekgtee/4/53335"tyle=”bkgrnd:tr!prtnt;

    brder:0!prtnt;

    dpy:blk!prtnt;

    rg:0t!prtnt;

    tle:nt;

    -wdt:300p!prtnt;

    wdt:00%!prtnt;”trget="bnk"gt;lt;/gt;

    第6章李如松你记一下(求月票!)

    虽然林经略给柳成龙十天时间,用来彻底清理平安道朝奸。

    但是只过了八天后,林经略忽然就传令三军,开始过江!

    目前已经集结整训好的东征军,被林经略编组为三个兵团。

    其中第一兵团兵力最多,主将李如松,又分为中左右三路。

    中路副将杨元,下辖九个纵队,总兵力一万三千人。

    左路副将李如柏,下辖九个纵队,总兵力一万一千人。

    右路副将张世爵,下辖九个纵队,总兵力一万三千人。

    加上李如松标营一千人,第一兵团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八千人。

    第二兵团主将麻贵,下辖十一个纵队,总兵力一万七千人。

    第三兵团主将董一元,下辖八个纵队,总兵力一万人。

    除了三个兵团之外,林经略直属的三个标营有兵力六千人,其中达云营一千马兵,叶邦荣营两千马兵,吴惟忠营三千步兵。

    三个兵团加经略标营,共计有四十六个纵队丶六个主将标营,共计七万一千人。

    这个兵力比林泰来预估的稍多一些,更是远远超过了历史上大明天兵第一次大规模入朝的兵力。

    毕竟在本时空,大明已经没有宁夏之役扯后腿,应对调兵肯定更从容。

    当然对林经略而言,只要粮草能供应的上,兵力就是“多多益善”,这点他和韩信一样。

    按照林经略的命令,李如松第一兵团和经略直属三标营是过江第一梯队,主要任务是攻击平壤。

    麻贵第二兵团和董一元第三兵团在后面过江,另有任务。

    十月初七,由经略大臣林泰来指挥的大明天兵开始在九连城过鸭绿江。

    按照计划,第一兵团中路九个纵队一万三千兵马率先过江。

    这九个纵队将官分别是副总兵都督佥事杨元丶参将李宁丶副总兵查大受丶副总兵王有翼丶镇守辽东东路副总兵都指挥使孙守廉丶统领保定蓟镇调兵原任副总兵王维贞丶义州卫镇守参将李如梅丶辽东总兵标下管领夷兵原任参将杨绍先丶统领保真建遵调兵游击将军葛逢夏。

    江边已经搭起了点将台,经略大旗在猎猎寒风中飘扬,林泰来坐在点将台中间。

    “本部院请了贵国国王前来送行,为何不见人?”林泰来将朝鲜国方面的接伴使李德馨叫了过来,不满的问道。

    李德馨无奈道:“经略大人先前已经请我国王上迁往宽甸堡,如何在九连城送行?”

    林泰来拍了拍额头,“军务实在太忙了,忘了此事。”

    李德馨:“”

    准备过江的众将官在点将台下排成一列,朝着林经略行礼。

    林经略抬头看向鸭绿江,只见水天一色,在远处的朝鲜国境内山峦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忽然他抬起了指着对岸,对着众将官大声:“此乃尔等建功封侯之地也!”

    实话,这种话对大明将官的激励效果有限因为大明武官的品级普遍虚高,很多将官都是升无可升的处境。

    比如面前点将台下,一堆堆的都是副总兵或者参将,上面哪还有那麽多总兵位置可升?

    不过大家部下兵力都差不多,大都是一千到两千人,在林泰来这里都视为一个纵队。

    当第一兵团的三路二十七个纵队全部过江后,林经略便也率领标营亲自过江。

    此时天色渐黑,半岛救世主太阳林泰来终于踏上了朝鲜国土地,进入八道之一平安道义州地界。

    本道两个最大城叫平壤和安州,各取了首字凑在一起就叫平安道。

    朝鲜国八道的命名规律大抵如此,又比如咸镜道,名字就来源于咸兴和镜城。

    还有忠清道,名字来自于本地的忠州和清州,也不是因为“忠于大清”。

    先前过江的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在江边迎接,并且对林经略:“我心有所感,写了首诗,还望军门雅正。”

    随即李大将口占一首道:“提兵星夜渡江干,为战三韩国未安。明主日悬旌节报冬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林经略冷哼道:“大战在即,你竟然还有心情写诗!如此懈怠,怎能成功?”

    附庸风雅被训斥的李大将愕然片刻,忽然心有所悟,低声道:“你焦虑了?”

    “滚!”林经略呵斥道。

    真没焦虑,就是有些许忐忑,毕竟这次扛得责任有点大。面对倭寇这种敌人,若稍有闪失就愧对穿越者良心。

    前年和去年在西北宁夏鏖战,只要顺着历史轨迹走,加速一下进度就能很完美解决问题。

    所以看着林泰来七战七捷一直很莽,其实并没多大风险。

    但这次东征半岛,林泰来有些跟原本历史完全不一样的“原创”规划,那就确实存在一定不可预测的风险。

    当晚林经略住在义州的义顺馆,及到次日继续向南行军。

    沿途林经略按捺不住好奇心,骑着马冲进路边的村庄人家里看了几眼,然后又满脸失望的出来了。

    在旁边护卫的左右护法疑惑的问道:“坐馆这是怎麽了?”

    只听到林泰来自言自语道:“现在女人的上衣这麽长麽?居然什麽也没有显露出来。”

    张家兄弟莫名其妙,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坐馆时不时迸发出的奇谈怪论,就当没有听见。

    大军再继续沿着海岸平原往西南走,忽然就又看到了有点惊骇的场面。

    道路两边时不时就有木头架子,上面绑着死人,皆被开膛破肚,甚至还有乌鸦盘旋于上。

    右护法张武愤怒的:“莫非这是倭寇乾的?当真是灭绝人性!”

    林经略有点尴尬,答话:“为掩盖大军消息,我命朝鲜陪臣柳成龙在平安道清理给倭寇充当耳目的朝奸。

    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血腥,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恐吓百姓不要去当朝奸。”

    张武:“”

    沿途数下来,到目前为止起码上百个木架了。现在离平壤还有几百里,后面不知还有多少,更不知有多少是被枉杀的。

    林经略叹道:“这就是真正的战争,你死我活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大军抵达平安道第二城安州时,柳成龙正在这里等待,向林经略禀报导:

    “活跃在平安道北部的朝奸首领金顺良已经抓到,牵连出数百人,皆已快速处理完毕!

    保证天兵在靠近平壤之前,不会被倭兵探查到,以及后面粮草运输的安全!”

    林泰来:“”

    如果他没记错,金顺良这帮朝奸其实也就是四十多人而已。

    但又不好打击别人的工作积极性,林经略就违心的勉励了几句。

    柳成龙又趁:“在下有一个的请求,还望经略大人准许。”

    林泰来随口道:“你先。”

    柳成龙指着身后两人道:“此乃我国将领李隘丶金应瑞,希望能与天兵共同光复平壤。”

    林经略恍然大悟,就是想硬蹭军功呗,不过也无所谓,反正养狗也要给点骨头的。

    “他们有多少兵马?”林泰来问道,心里开始考虑着怎麽编组。

    柳成龙声的:“三百,只有兵没有马。”

    林泰来:“”

    我有几万人马,你们只有三百步兵,怎麽好意思“共同”光复平壤的?

    算了算了,是自己想多了,随便扔在哪个不重要方向当吉祥物吧。

    兵贵神速,在安州休息一夜后,大军继续出发。

    第一兵团和经略三标营合计四万四千人,在过鸭绿江五天后,抵达位于平壤正正北方的肃川,这里距离平壤只有一百里了。

    当夜宿营后,林泰来召集李如松丶杨元丶李如柏丶张世爵这些分路副将级别以上将官开会。

    当众将走进经略大帐时,却见林军门正负而立,对着张挂起来的地图沉思。

    听到脚步声后,林泰来缓缓的转过身,对着众人:“坐。”

    然后又开口道:“此地距离平壤城已经不过百里,大军肯定无法再继续隐瞒行迹。

    即便西行长再麻痹大意,也会注意到我军了,所以今晚就要做好攻城部署。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要让各纵队牢记军令,并严格依令行事!”

    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起身道:“军门放心!我会详细做攻城部署,今晚全部传达下去!”

    即使不算经略标营,也有三万八千人丶数百火炮攻城,问题不大。

    林泰来没回应李如松,却指着地图:“平壤地势西高东低,北部又有牡丹峰。

    平壤城南北长,东西窄,有七座城门。东城有大同丶长庆二门,南城有芦门和含毯门,西城有普通丶七星二门,北城有密台门。

    预计城中倭兵守军应当在一万五千到一万八千人之间,北城外牡丹峰上也驻扎着二千倭兵。”

    李如松答话:“军门放心!诸将对平壤城形势都已经烂熟于心!”

    此时林经略沉吟了一会儿,突然又开口:“李如松,你记一下,我要做如下部署。”

    李大将:“?”

    如果由你林军门直接部署,那他这第一兵团主将还能干什麽?

    林泰来快速而流利的:“以西城为主要展开和主攻方向,南城为次要攻击方向,北城牵制策应,围三缺一东城放生。

    以查大受纵队加吴惟忠营,进攻城北牡丹峰,牵制北城倭兵;

    杨元丶王有翼丶孙守廉丶王维贞丶杨绍先丶葛逢夏丶李如梅七个纵队进攻西城七星门;

    李如柏丶章接丶钱世祯丶戚金丶方时辉丶高升丶王问丶施朝卿八个纵队进攻西城普通门。

    张世爵丶张奇功丶梁心丶赵文明丶高彻五个纵队负责策应七星门和普通门,破城门后负责迅速进城巷战和扩大战果。

    骆尚志丶王必迪两个纵队加叶邦荣营丶朝鲜国李隘丶金应瑞部攻南城芦门。

    李芳春纵队加祖承训部佯攻南城含毯门。

    李宁丶赵之牧丶张应种三个纵队绕城前往南边大同江埋伏,在此截击向南溃逃的倭兵。

    李如松你在西北督战,本部院在西南督战!”

    李大将不明觉厉,莫名觉得林军门的腔调好有气势。以后自己是不是可以效仿一下?

    看着发愣的李如松,林泰来皱了皱眉头,“李如松,伱给我复述一遍。”

    一脸懵逼的李大将:“”

    卧槽!三十多个单位的部署,谁踏马的听了一遍就能全记住?

    其他副兵团级将官同情的看着李大将,幸亏不用他们来复述。

    林经略似乎很失望的摇了摇头,“那我再几遍,李如松你记好了。”

    最近爱上写诗丶立志军旅文学的李大将终于知道掏出笔来,将部署记录在稿纸上。

    将部署真正交待完毕后,林经略又:“另外我还要强调三点。

    第一,倭兵火铳犀利,要善用先前打造的木楯车进行防护,减少官军伤亡,毕竟今后战斗还有很多。

    第二,西行长在城中依托城墙修筑了六座所谓的阵城,也就是朝鲜国人所的土窟,算是一种型堡垒。

    倭兵就习惯于修筑这种工事,日常都住在土窟中,保证自身安全。

    如果我军攻入城中后,这些倭兵还会依托土窟,进行顽强防守。

    尽量不必强攻这些土窟,要多采用火攻,在土窟里面纵火焚烧,如此可省心省力。

    第三,大局其他方向的二丶三兵团将有行动,这边攻打平壤城要尽量速战速决。

    故而本次不以首级记功,不要让军兵把时间浪费在割取首级上,快速突破推进者为功!

    我的话讲完,命令传达到纵队,散会!”

    次日大军从肃川继续南下,抵达距离平壤城只有四十多里的顺安,然后进行最后的休整。

    前锋查大受派人来报,被沈惟敬忽悠的西行长还在想着议和,派人来接洽询问,该如何对待?

    林经略回复道:“好吃好喝招待他们,我们就是来议和的,兵马都是为了逼着议和摆个样子,然后放他们回去。”

    同时又对随军的沈惟敬:“要不然,你再去一下倭营,将西行长忽悠到底?”

    沈惟敬:“”

    把西行长忽悠到底是没什麽技术难度,但大军攻城时,自己还能活着出来麽?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