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到底有什么用?

A+A-

    第章到底有什么用?



    明确了天帅的想法和未来规划,尹卓然也就大致明白自己的定位了。



    就类似中原汉朝的典制,朝廷派人到诸侯国担任国相,用以钳制诸侯。



    今日六王子顺和君就相当于天帅分封的诸侯,而自己就相当于天帅派到诸侯国的国相。



    逐渐代入了这个角色,尹卓然的思考就更全面和深入了。



    然后他就指了指上面,对林泰来问道:“天帅如此操作,皇帝陛下会准许么?”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答道:“你大可放心!皇上一定会支持我!



    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吞并藩属国土,让皇上脸面过得去,一切都好。”



    没有什么能阻止万历皇帝开铜矿的执念,谁让铜矿恰好位于边境,离大明这么近呢?



    但铜矿之事目前只对咸镜道驻军主将杨登山过,对其他大多数人还是保密的。



    尹卓然并不怀疑林天帅的实力,或者两次担任朝天使的他比所有朝鲜人都明白林天帅的实力。



    但他还有个疑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现在和天帅开了,索性就一并问了。



    “我国山多平原少,北方平原更少,大多数人口和钱粮精华之地都在南方。



    所以天帅想着日后割据北方,到底图什么?就这点土地人口钱粮,大明也看不上吧?



    不然的话,在百五十年前,大明也不会放弃我国北方,收缩回辽东。”



    林泰来不屑的:“就算加上贵国南方那点钱粮,我大明一样也看不上啊。



    贵国税粮一年顶了天有三十万石么?也就略相当于我们苏州府的一个县!”



    尹卓然无言以对,大明和朝鲜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只有他这种去过大明的才明白。



    几百年后的后世人可能会觉得,古代各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都是男耕女织没有本质区别,特别是还有韩剧滤镜美化。



    但真不是这样,在古代生产力环境下,不同地方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朝鲜国虽然也号称中华,以东之强国自居,但生活水平比起大明本土差了好几个本。



    此时的半岛日常生活连货币都没有,几乎没有商业,穷苦到让入朝大明官军完全不能适应,拿着银子都无处用。



    边镇在大明已经算穷苦之地了,但是边军到了朝鲜才发现,边镇生活原来也是很舒适的。



    有“何不食肉糜”的大明官员对朝鲜官员问道:“尔国不采银,不用钱,不畜鸡豚,何以通货?何以食肉?”



    还有入朝大臣在奏疏里无奈的写道:“乃我军自入朝鲜,别是一番世界。语言不通,银钱不用,并无屠猪、沽酒之肆,兼以倭奴焚掠,庐舍一空。”



    这个时代的朝鲜国还有一首汉文诗,曰:“餐桌无荤得意素,灶口无柴篱遭殃,婆媳同吃一碗饭,父子换穿一条裤。”



    知道了这个背景,就能理解当年老朱为何将朝鲜国也列为不征之国,除了山川相隔的因素就是这地实在太贫穷了。



    尹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刨根问底的问:“我国民贫国弱,钱粮不丰,除了恭顺于大明无甚益处。



    那么我国到底有什么用,能引得天帅生了割据之心?总不能是为了画新地图吧?”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决定不瞒着尹卓然,如实:“其实我想要的只是矿产,尤其是铜矿,而贵国矿产大部分都在北方,这就是只想割据北三道的缘故。



    至于贵国南方,除了些许港湾之外,我并没有多大兴趣。”



    尹卓然莫名惊诧,不能理解的:“如此大动干戈?就为了开矿?”



    林泰来悠悠的:“据我粗略估计,仅仅甲山郡,就能让我大明产铜数量至少翻一倍,你值得不值得?”



    尹卓然:“”



    铜矿这东西和银矿一样,对物资充沛的大明而言等同于钱啊,就是货币啊!



    连他这朝鲜国“准户部尚书”都不知道的情况,天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掐指一算就算出来的?还是做梦梦到的?



    难怪很多人都天帅是神仙下凡,接触越多,越能感受到天帅身上的神秘力量。



    与尹卓然谈完话,就让他自己下去消化了。



    这时候,恰好咸镜道驻军主将杨登山发来一封密揭,禀报了勘探事宜。



    “根据经略公指示,近日于甲山郡城东北方向的惠山里,果真已经勘探出铜矿。



    此地位于白头山南麓,在鸭绿江上游,距离江岸不过二十里,确实有水路外运之潜力。”



    如果以上都是好消息,那



    “但若要修筑道路、建造码头、聚众开矿,都需要先期储备大量粮食。



    咸镜道本地已赤贫千里,无力就地筹集,仍需赖经略公调拨。”



    林泰来看着密揭,深深叹口气,民以食为天,粮就是命根子。



    就算抓了倭寇之类的去当奴工,那也要管饭吧?总不能把奴工饿死吧?所以一样需要粮食。



    没法子,还得自己制定一份新的筹集运输计划,支援咸镜道的开矿大业。



    来去,都怪朝鲜国本地实在太穷了,在物资粮草方面几乎提供不了多少有力支援。



    绝大多数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明本土运过来,如果不把大铜矿整出来,大明国库注定要巨亏。



    就这样,李朝朝廷的君臣怎么还有脸哭着喊着回国?回国除了给大明增加更多负担有个屁用,老老实实在辽东宽甸堡呆着吧!



    在密揭的最后,杨登山还询问,在咸镜道内另发现铁矿,是否准备开采?



    这个被林天帅直接否了,目前暂时不需要铁矿。



    大明官属匠户目前的生铁产量相对溢出,朝廷生铁经常多到用不完压库的地步,所以暂时不弄铁矿了,还是集中力量先搞利润极高的铜矿。



    另一边崔五魁送尹卓然出去,并负责帮着初来乍到的尹卓然在成均馆内安排食宿问题。



    忙完这些,崔五魁就去向林天帅回复,然后在后堂门口遇到了沈惟敬,就是号称精通倭语、熟知倭情、立志要当斡旋大使的那个沈惟敬。



    念在这个原本历史上的大忽悠确实精通倭语,也算个专业人才,所以天帅就将沈惟敬留在经略幕府充当翻译使用。



    按道理,沈惟敬和崔五魁两人的功用应该是差不多的,一个是倭语翻译,一个是朝鲜语翻译,只是方向不同。



    结果到如今,两人之间的实际地位却天差地别。



    



    在外人尤其是朝鲜人面前,崔五魁宛如是天帅的代言人,受到了最大的尊敬。



    而沈惟敬截止到目前为止,似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陪着为数不多的倭人俘虏聊天。



    沈惟敬内心对现状并不太服气,觉得并不是自己不如崔五魁,而是时运不行。



    崔五魁地位崛起,那是因为天帅经常和朝鲜人交流沟通,崔五魁自然显得重要。



    但是天帅却不与倭人交流,也没兴趣听倭人什么,对倭人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杀了再杀,那他沈惟敬怎么发挥作用?



    起来天帅唯一一次与倭人正面深入交流,还是撕加藤清正那次,但当时不是很被信任的沈惟敬还在顺安大后方看守倭人俘虏。



    不过即便心里再不服气,此刻沈惟敬见到了崔五魁,也得陪着笑脸主动攀谈,正所谓形势比人强。



    “你在这里干什么?”崔五魁皱着眉头对沈惟敬问道。



    人和人之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崔五魁以前是四夷馆通事兼行人司行人,品流虽然属于杂官,但终究还是体制内。



    而沈惟敬就是个野路子混进来的,也没表现出太多过人之处,自然不太被崔五魁看得起。



    沈惟敬将自己姿态摆得很低,恭敬的回答:“在下有事求见经略公,烦请崔行人代为禀报。”



    崔五魁也没多问,点了点头就先进了后堂。



    林泰来听后,感觉新年团拜后就没见过沈惟敬了,又想着今天有点空闲,就将沈惟敬传进来。



    “你有什么紧要事情?”林泰来问道。



    沈惟敬答话:“自从十月中以来,倭将西行长一直被关押,到底要如何处置,还请经略公示下。”



    林泰来稍稍愣了愣,“本部院险些忘了,里还有西行长这个俘虏。”



    沈惟敬:“”



    卧槽啊经略公你是真的吗?西行长好歹也是倭军大将,藩主大名级别的人物,你这是有多不重视他啊?



    林泰来又随口问:“他还健康的活着么?没自杀或者生病?”



    沈惟敬忽然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麻木的答道:“还活着,很健康。”



    林泰来想了想后:“今日左右也无事,将西行长带过来看看吧。”



    不多时,几名标营官军押着西行长进入堂中拜见天帅,沈惟敬在旁边负责翻译。



    林泰来打量了几眼西行长,与自己印象里对比了一下,便好奇的问道:“你似乎发胖了?当初被俘时还没有这么圆润。”



    西行长:“”



    这是什么话?换成脾气刚烈的人,当场就能请求表演自杀好不好?



    林泰来感慨道:“你们倭人的伙食真不行啊,听贵为大名也极为清苦,往往也只能吃汤泡饭和萝卜干、鱼干。



    那加藤清正在你们倭国号称虎将,以高大强壮著称,结果实战被本帅三拳打死,就是因为肉食摄入比本帅差太多。



    西行长你在我大明天兵军营当了三个多月俘虏,就能胖了一圈,看来是p;对了,听你们倭人有夜爬习俗,这是真的么?你与本帅细来听听,真的可以这么随便乱来?”



    可能是林天帅今天确实闲得无聊,话漫无边际,思维跳跃极快。



    前几句还在感慨倭国大名伙食差,后面就直接跳到了风俗猎奇上。



    直接把西行长给干沉默了,原本他还想着与天帅交流一番,现在已经不想答话了。



    沈惟敬翻译完也无语了,知道经略公平常不怎么尊重别人,但没想到还能这么不尊重,到底有没有把对方当人看啊?



    最后沈惟敬忍不住:“实在不行,就给西行长一个痛快吧。”



    就算是一刀砍了,也比这样的精神折磨更人道啊。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很随意的:“算了,把西行长放了吧。”



    这人留在自己里真没啥用,还要花费食物白养着。还不如放回去,让他在倭寇里大肆散布失败主义情绪,打击倭寇的士气。



    在历史上,西行长虽然没被俘虏,但从平壤逃回去后,似乎就吓破了胆,拼命鼓吹天兵战斗力,竭力主张退兵,在本时空只怕情况更甚。



    直接放人?沈惟敬大为震惊,经略公怎么忽然如此仁慈了?



    翻译过去后,西行长突然激动起来,大声的嚷嚷着什么。



    “他喊什么呢?”林泰来对沈惟敬问道。



    沈惟敬翻译:“他不想走,他不能这样回去!



    如果这样无缘无故的回去,他也不会好过,承担败军罪责还要被猜疑!



    所以要给他一些任务,或者使用他做点什么,不然宁可留下当俘虏。”



    林泰来无奈的:“但他现在真的什么用处,本帅实在想不出能利用他干什么。”



    如果是议和或者交换俘虏,西行长还有点用,但目前明显都不可能。



    别林泰来主观上根本没有议和心思,就是客观上来,形势大优、战果辉煌,粮草还能供应上,根本就没有议和的空间。



    在这种胜势下,从上到下谁敢议和,谁就是通倭。



    再临海君顺和君两个王子都被救出来了,至于剩下那些被倭寇捉住的朝鲜官员,爱死不死,林经略没兴趣费心思交换或者营救。



    另外,林天帅入朝以来已经两次先登、一次斩将、杀敌三万七,也不需要用西行长来炫耀功业。



    所以西行长在林天帅里,真是毫无卵用。还不如就此放回汉城,让他回去散布失败主义情绪,打击倭军士气。



    如果能引得汉城倭军的内讧猜疑,那就更好不过了。



    毕竟从以后关原之战的站队情况看,西行长和朝鲜倭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总奉行石田三成是一伙的,而与三兵团主将黑田长政、五兵团主将福岛正则等实力派是仇敌(原本历史上还有加藤清正)。



    放西行长回去,不定有成为汉城倭军内讧导火索的潜力。



    林泰来指着西行长,对沈惟敬:“情况就是这么情况,你如实告诉他!



    本部院真用不上他,如果他识相,就赶紧走吧!



    回去后多宣扬我天兵威武,就算报答本部院的活命之恩了!”



    西行长一声不吭,很不服气的快速的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还能有什么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