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赶集
“各家吃各家的饭,各人过各人的日子,用得着看别人的眼色吗?都闲得慌!”
一听这声音,易中海和何雨柱脸上的神色都服贴了——四合院的镇院之宝聋老太太驾到。
“老太太,我不是管柱子,您也知道,人无我有这种事情最容易遭人嫉恨,我也是为他好。”易中海可不想得罪聋老太太,他的大部分声望都是来自对聋老太太的尊敬,一大妈更是长年侍候聋老太太的吃喝,那真是当祖宗供着,是居委会宣传的重点。
“你什么?”聋老太太侧着耳朵做倾听状。
得嘞!
易中海对聋老太太的天赋秘技心知肚明,一般聋老太太祭出这门秘技,答案只有一个——快歇着吧!
“奶奶,我要出门一趟,回来给您带好吃的。”
何雨柱跟聋老太太打个招呼就走了,他没时间理会那些莫名其妙的人。
他前脚走,后脚何雨水就跑过来扶着聋老太太回家。
易中海也没有在院子里多待,回到屋里生闷气,一大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问他也不理。
没过多长时间,二大爷刘海中和三大爷阎埠贵一起走了进来。
“老易,刚才的事情我听了,这个傻柱太不像话了,分不清好赖人!”刘海中气愤地道。
“是啊,你也是为了他好,可惜这子不领情啊!我觉得要把他当做咱们院里的典型好好批评一下!”阎埠贵在一旁添油加醋地道。
“批评他什么?吃工会送给他的猪肉?还是他花自己的钱买东西?”易中海没好气地反问。
刘海中和阎埠贵就是纯粹来看热闹的,之前何雨柱生活腐败其实也是他们故意在易中海面前抹黑何雨柱,易中海不过是想借题发挥而已。
“老易,有没有问题是一回事,这尊老爱幼是另一回事”
阎埠贵又开启了海唠模式个没完没了,而一大爷权当他是放屁。
()(e) 何雨柱今天要去的是房山县大安乡,他以前去过那里,还算是比较熟悉。
坐车去房山县,也就是个把时,车上人挺多,很多人都是去赶集的,有些人还大包包地带着东西去的——卖!
何雨柱哦,原主也做这种事情,工厂里发的劳保用品非常受农民兄弟的欢迎。
大安乡的市集就在距离乡政府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大约有三、四個篮球场那么大,这已经是颇具规模的市集了,卖的产品也不少,而且商品都是分类分区的,很是规整。
一块是卖蔬菜的,现在已经进入秋季,乡下的菜地都逐渐罢园了,像韮菜、芹菜、番茄、茄子之类的蔬菜越来越少,大白菜、土豆、萝卜、芥菜嘎达、胡萝卜、大葱、姜、蒜等等这些容易储存的过冬菜则是陆续下了大白菜下得少,大规模上市怎么着也得十月份以后。
第二块是卖副食品的,这里有卖豆腐、豆芽和粉条的。
第三块是卖日用品的,锅碗瓢盆都有,还有些柳条编的筐等等。
最后一块就是卖牲畜的,现在这个季节大多是卖猪仔和羊羔,也有一些鸡苗鸭苗和鹅苗。
何雨柱最先进入的就是日用品区,他直奔卖筐的地方,买了一个大号的背篓只花了两毛钱。
然后他就直奔蔬菜区——东西买了之后就放在筐里,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送进空间仓库,最后,他总算是看到卖蔬菜种子的了,跟摊主讨价还价了一番之后,将他里的蔬菜种子全都买下来了。
又买了一些地瓜之后,何雨柱来到了副食品区,这里大多是卖禽蛋、豆制品等,卖肉的比较少,卖水产的基本上是没有。这个年代的豆制品都是一板一眼加工出来的,没有使用什么化学物品催生,所以他买了一些豆腐、豆芽和粉条,还向卖豆腐的人买了一大桶的卤水。
还有几个摊位卖自己腌制的鸭蛋和松花蛋,全被何雨柱扫了,特别是有一个摊位居然卖牛肉,是不心摔断腿的老牛,何雨柱将大部分牛肉也买下来了——这里不需要肉票。
()(e) 看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之后,他又把油、盐、酱、醋和各种调料都买了一些这次没有扫货,免得惹人注意。
其实之前有些交易已经显得夸张了,但也还能遮掩过去,但大量的买肯定会有人注意的——买不是问题,放在哪儿就有些不过去了。
看看在副食区没有什么买的了,何雨柱绕了个圈子把筐子里的东西清空之后,进入牲畜市场。
他先看的是猪仔和羊羔,猪仔的价格哪都一样,五毛钱一斤,跟毛猪的收购价格一样。羊羔子的价格就要稍微的贵一些,八毛一斤,但这个很少有人买——不单是它的肉少,而且它不像猪肉膘那么肥实,卖不出钱来,所以大家宁可养猪也不爱养羊。
何雨柱当然没有这种观念,他买了一对猪仔和一对羊羔一个养着吃肉,一个养着喝奶。
然后他又买了十只鸭苗和十只鹅苗,随也送进空间里了。
在市场的一角,他看到有卖大白鹅的,可他仔细一看造孽啊!那是一对白天鹅!
也不知道那人是怎么抓到的,何雨柱也懒得问,既然他当作大鹅卖,那何雨柱就当作大鹅买。
“老哥,有没有卖奶牛的?”何雨柱转了一圈,没看到有卖大牲口的,便有些着急,拉着一个卖羊的农民问道。
“大牲口基本上都是公家的,私人养不划算。不过你要买奶牛的话,可以去奶牛场试试,他们有时候也有卖处理奶牛的。”那个农民回答道。
奶牛场啊?
何雨柱问了一下奶牛场的位置后,有些闷闷不乐地踏上回程。
他准备回去之后再想办法联系一下奶牛场,看看能不能买上两头奶牛嗯,黄牛也是可以的。
不管怎么样,今天的收获不少,何雨柱准备下两个赶集日再来几趟,多买一些日后可能不太好买的物资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