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条件

A+A-

    虽然两军相距只有十里地,可是传令兵要翻山越岭,花费的时间也是不断。



    李成梁看着人离开后,戚继美也派人过去和对方沟通,明军军阵这边率先放松下来,士兵们都选择席地而坐,开始喝水和吃着干粮。



    “继美,派人到后面埋锅造饭,给将士们弄口吃的,反正时间还有,让将士们也吃口热乎饭。”



    李成梁又开口吩咐道。



    这也是在麻痹对面,让他们以为和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明军这会儿才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



    但实际上,明军军阵依旧在,只要战士们起身,军阵就马上成形。



    就算对面想趁着明军放松防备的会偷袭,也根本就办不到。



    缅军现在的情况,就算他们要组织士兵战斗,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



    而准备,也就给了明军时间,也算是给明军的一个预警。



    李成梁在阵前,他丝毫不觉得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瞒不过他的眼睛。



    “是,大帅。



    那就叫人架大锅煮肉汤吧,这么会儿功夫,要做这么多人的饭菜,怕是也很麻烦。”



    戚继美马上就道。



    “可以。”



    李成梁点点头。



    士兵里还有干粮,就着肉汤喝下去,也能恢复不少体力,让他们呆会儿有力气杀敌。



    明军这边暂时放松警惕开始吃东西,而对面的缅军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明军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只是补充时常不及时,而缅军一路逃亡下来,所带的辎重本就不多。



    就算在瑞波城补充了一批,数量也有限,还多是稻米。



    现在大军被堵在这里,要收集附近的柴火也是麻烦。



    明军军阵的动静,缅军自然是看到了。



    明军军阵的松懈,让缅军士卒松了口气,看样子不用再打了。



    缅甸官员去和明军接触,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知道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本来就不想再拼命。



    这口气一松,无边的困意和饥饿感充斥所有士兵,不等将官话,许多缅甸士兵也学着明军的样子,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起来。



    明军还有吃的,他们可没有,就只能干捱着,眼巴巴看着对面吃香的喝辣的。



    不自觉的,心里多少还有对上官的不满。



    抢银子抢东西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上官好,可在这个时候,这种境况下,对缅甸那些官员土司的不满情绪也在很快滋生着。



    之前,只想着活命,那就拼命的跑,还没工夫去想这些。



    现在闲下来了,可不就胡思乱想,然后声嘀咕,到最后发展成三五成群声议论。



    士兵们没有吃的,可那些官员和土司首领却不会饿着。



    他们身边的亲兵也在附近找到柴火,给他们的头领也准备了吃食,他们自己也能落到一些。



    当然,士兵们是不要想了,亲兵都不够吃。



    一个多时辰以后,李成梁终于接到消息,山上的斥候队已经分布好,可以通过响箭传递信息。



    “咕咚。”



    李成梁快速嚼嚼咽下嘴里的肉块,又把木碗里的肉汤喝进肚子里,打个饱嗝儿道:“继美,你现在给对面传话,让莽应里负荆请罪,所有缅军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下的士兵早就吃好了,虽然肯定没他们这些将官吃的好,但干饼和肉汤,对这些士兵来也是难得的美味了。



    “是,大帅。”



    戚继美没有多什么,马上叫来人,把李成梁的话传递过去。



    很快,几个明军跟着两个缅军战俘就出了明军军阵,向着缅军走去。



    而戚继美也马上让下亲兵向各军阵传递消息,让掌队官随时准备整队。



    明军的要求发出去,可以想象对面会是个什么结果。



    只要稍微硬气点,缅甸的那些官员和将领怕是都不会接受,这一战也就不可避免要爆发。



    不过现在,明军优势明显,戚继美也不担心什么了。



    打就打呗,反正已经做好准备。



    明军这边开始悄悄准备,先是各队掌队官知道这个事儿,随后很快



    一会儿,可能要和缅军再打一场。



    正是吃饱喝足的时候,明军士卒的士气也上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打仗粮草先行的重要性,吃饱喝足了,士兵的士气不需要动员,自己就有了。



    而吃不饱的士兵,打仗就没有精气神,很容易就一触即溃。



    明军这边在摩拳擦掌,准备最后一战,消灭眼前的敌人。



    而对面缅军,明军使者并没有进入缅军队伍里,只是在外面,由那两个缅军战俘对着里面喊话。



    瞬间,明军的要求就在缅军部队里传开。



    明军要缅甸王子莽应里负荆请罪,还有缅军全体放下武器受降。



    其实放下武器受降,对于缅军士兵来是可以接受的。



    只不过以往他们都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接受敌军的投降。



    这次好像调转过来,他们变成了战败者。



    但是,放下武器受降,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仗打输了,还能要求什么。



    可是,这对于里还有兵马,还想着战后继续成为这片土地统治者的缅甸官员和土司首领来,就有些不愿意接受了。



    一旦束就擒,接下来的处境可就不是他们能选择的。



    捏揉搓扁都是明军了算,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多少让他们无法答应。



    “明国人以为他们就赢了吗?我们可还有几万人吗。”



    “可是不降不行,现在这样我们打不过。”



    “以前不是这样的,只要表示接受投降,好像明国都会接受的,还会对我们礼遇有加。”



    “是啊,这次怎么感觉不对。”



    土司在声议论,此时他们根本就没人去考虑王子莽应里,明军对他的要求和他们土司有什么关系。



    土司只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兵放下武器成为待宰羔羊,至于莽应里丢不丢人,和他们没关系。



    他们这么想,莽应里却不能。



    他是绝对不能接受这样侮辱的。



    负荆请罪,他当然知道,还知道要脱掉上衣,背着荆条去请求明国的宽恕。



    其实,如果只是给明国皇帝写请降奏疏,他还是愿意的,都知道那是个什么玩儿。



    可要他当着下的面负荆请罪,他接受不了。



    



    以后,他可是这片土地的王,怎么可以受到如此屈辱对待,这让他以后怎么统治这个国家。



    “准备迎战吧,我看明国人是不打算让我们活着了。”



    莽应里忽然开口,大声道。



    “什么?”



    他的话,一下子让身边聚拢的缅甸贵族官员和土司心里都是一紧。



    莽应里看着众人的反应,马上继续道:“明国人让我们放下武器投降,那之后呢,要打要杀可就由不得我们了。



    如果,明国人真接受我们投降,那就该让我们写降书过去,然后像往常一样对我们热情款待才是,拉拢我们,让我们一直听他们的话。”



    他的话,让周围人不自觉都点点头。



    确实,以前缅甸的土司不是没和明国那边闹过矛盾,明军出动以后,他们低个头服个软,这事儿就过去了。



    只是,这次和从前也是有点不同,他们是带兵打进了明国。



    “他们,应该是没打算让我们活着,所以才一反常态提出苛刻的条件。”



    莽应里继续道。



    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还是要把将领和土司拉到自己一边,先做出要和明国死战的架势。



    然后,他才可以和明国谈条件,比如按照惯例,他以缅甸王子身份写降书顺表请求明国皇帝的宽恕。



    这样,他就不用丢那个人了,也不会影响到他将来继续成为这里的王。



    明军要杀死这里的官员和土司,莽应里这会儿其实还没有想到。



    因为按照惯例,他们是知道的,那就是大明的官员并不愿意来到缅甸这么偏远的地方做官。



    别缅甸,听云南都没人愿意来。



    这,其实也是莽应龙敢于对云南出的原因。



    他认为既然明国的官员大臣都不喜欢云南这个地方,那么就有会从明国里拿下云南。



    对那些官员来,没了云南,也就不担心还被派到这么蛮荒的地方来做官。



    是好事儿。



    到时候只要给明国皇帝写封言辞卑微的信件,应该就能糊弄过去。



    毕竟,他也知道,现在明国国家权力其实在大臣们里,明国皇帝年幼,根本就没什么权利。



    当然,这些话,莽应龙只和儿子莽应里过。



    对外,莽应龙的法可不是这样,而是非常强硬,甚至和下讨论如何瓜分明国的江南地区。



    若是不如此,他这次也不可能从国内组织起三十万人的大军。



    那些土司,可不就是被莽应龙的话糊弄瘸了,因为战无不胜的莽应龙真的会带着他们打败明国,瓜分明国的花花世界。



    能统一缅甸,还不断对外征战从无败绩的莽应龙,怎么可能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他难道不会衡量实力强弱。



    缅甸很强大,那是对周边国。



    对上大明,缅甸没有这个底气。



    现在,他也只有利用明国人“儒家”这个思想,希望用强硬些的段,按照惯例投降。



    他没有想到明国这次是要把缅甸彻底纳入图,而不再允许有他们存在。



    大明洪武时期,其实在朱元璋眼里,缅甸已经是明国的土地,他们其实是属于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地盘,所以才在缅甸册封了三宣六慰。



    缅甸的王和土司,其实都只是大明的宣慰使,根本不算外国藩王。



    只不过,当初大明没有强硬要他们去王号。



    对大明,他们以宣慰使自居,对内,则依旧是大王。



    魏广德敢于把伸进缅甸,也是因为缅甸压根儿就不在朱元璋定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里。



    既然朱元璋没不能征服缅甸,那就意味着可以打下来,占领那里。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皇明祖训宣布的“不征之国”,只有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



    只能,莽应里无意间出了真相,李成梁是真的没想要留下他们。



    不过他出明军条件苛刻,都是让所有人都齐齐点头。



    确实,明军的条件是真的很危险。



    在刀没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没人会愿意甘心就缚,自然还是想要挣扎下的。



    “王子,你该怎么做?”



    有人开口问道。



    看到有了反应,莽应里心里没有喜意,只有惶恐。



    他强压下紧张的情绪继续道:“我们要态度强硬的回绝明国人,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投降,但需要体面。



    本王可以代表父王向大明皇帝写下降书顺表,但其他的一概拒绝。”



    莽应里没拒绝明军提出的要他负荆请罪,而是要体面的投降,可以写降书顺表,其他的免谈,倒是很和这里所有缅甸官员和土司的心意。



    “王子的有道理,我们可以投降,但让下放下武器,那万一明军不讲信用怎么办?我们可就是自投罗了。”



    又有人开口喊道。



    其实,对投降一方举起屠刀,缅甸对外征战时也不是没发生过。



    所以这话出来,可就提醒了许多人,放下武器投降,貌似也担着很大的风险。



    “拒绝他们,准备开战。”



    没给其他人更多思考的时间,莽应里就大声喊道。



    不过莽应里毕竟还是年轻了点,他想煽动众人情绪却是没能成功。



    因为没有人附和他,和他一起喊。



    瞬间脸红后,莽应里马上按捺住翻滚的情绪,继续道:“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态度,然后继续谈。



    但是,各部要做出一个姿态,那就是明国若是不满足我们的要求,就只能开战,鱼死破。



    明军如果想要得到我们的偷袭,就要接受我们的条件。”



    莽应里的反应倒是很快,他清楚众人的想法,所以马上就把此事当做姿态,向明军施压的姿态,最终目的还是和明国人进行谈判。



    “这个可以有,让大家做做样子,只要挺过这一关。”



    有人附和起来,很快支持的人占了一大半。



    没出声的,也就是少数。



    “是不是还要让明国人放了大王,让大王回来?”



    有缅甸大臣也提议道。



    “这个当然要加入进去,大家还有什么要的,都出来,然后我们和明国官员谈。”



    莽应里顺势就答应下来。



    刚话的人,是忠心莽应龙的大臣。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缅甸官员可未必听他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