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不报

A+A-

    魏广德一边伸接过那文书,一边对方逢时问道:“礼部十年前可曾接到过暹罗国书?”



    “没有,收到消息后,我让人查过,近十年来暹罗除了有勘合贸易的文书,绝无其他。”



    方逢时听到魏广德的问话,马上答道。



    “呵呵”



    闻言,魏广德当即笑了出来。



    都没心思看所谓的国书,魏广德拿到里晃了晃笑道:“大明在南洋影响力势微可见一斑,暹罗都被人打到灭国尚且没有向我大明这个宗主国求助。



    那它现在是缅甸的藩国还是我大明的藩国?



    方侍郎,你能吗?”



    看到方逢时哑口无言的样子,魏广德又看向张居正笑道:“叔大兄,你也是认可这份所谓暹罗国书吗?”



    听到魏广德这么,张居正一脸严肃道:“暹罗无君无父,确实不该认可。”



    看到首辅和次辅对这份暹罗国书都是这般辞,方逢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话了。



    “首辅大人、次辅大人,怎么都是朝廷颁赐金册的藩王,如此怕是不好吧。”



    张四维见此,只好出声道。



    好歹转圜一下,免得气氛尴尬。



    何况,虽然暹罗多年来已经少有对大明恭敬,但上国该有上国气度,是否承认暹罗藩国身份,这个可不是事儿,最起码也得要内廷做主才是。



    内阁,虽然暂摄大权,但始终都只是协助皇帝理政的衙门,可不能直接代表皇帝做出决定。



    “不是都了,所有东西都被缅甸掠走,就算有御赐之物,怕也在俞大猷里。”



    魏广德确实摇头笑着了句,随即正色道:“若是真到灭国时,但凡有宗主国的念头,也会向大明求救,断不至于连份求救文书都发布过来。”



    到这里,魏广德忽然想起之前在翰林院时曾看到过的一些文书,不由得继续道:‘记得当初在藏书阁中翻阅前朝旧事,正德十五年时,我朝倒是收到过藩属国求救国书。’



    听到魏广德这话,张居正、张四维等人都来了兴趣。



    正德朝旧事,他们可没经历过,自然不知道。



    虽然他们都在翰林院呆过,可未必有魏广德看的书多。



    见三人都有了兴趣,魏广德笑道:“那还是嘉靖三十六年的时候,我还在翰林院做编修,看到正德十五年是,佛郎人侵占满次加,满次加国王曾向我朝发来求救文书。”



    “那后来呢?”



    魏广德稍一停顿,张四维就追问道。



    “当时武宗皇帝还在江南,对满次加使者的奏请,只御批了‘不报’二字。”



    魏广德淡淡开口道。



    “不报”,其实就是不管、不问、不处理的意思。



    满次加的王都就是马六甲城,也就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段的一个海滨城市。



    在十六世纪初,被第二任葡属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艘舰船、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攻破。



    准确就是正德六年的时候发生的事儿,不仅破国,还彻底占领了满次加的国土。



    满次加国王打不过,只好逃亡大海之上。



    之后,才想到曾经的宗主国大明。



    毕竟好多年没有联系,于是在八年多以后,满次加的国书才送到正德皇帝里。



    葡萄牙人在攻破马六甲城后,阿尔布克尔克下达了抢掠的命令,抢掠行动持续了一整天。



    珍宝数以万计,几乎是满剌加王国三分之二的财富,而且还进行了残酷的屠城。



    对于满剌加亡国时的惨状,明朝人是有所耳闻的,并不是一无所知。



    明朝的兵部侍郎黄衷曾编撰海语一书介绍西洋风貌,其中就提到了满次加破国情形:



    “(佛朗人)乃治大舶八艘,精兵及万,乗风突至,时已逾年,国中少备,大被杀掠。”



    除了兵员上略带夸张外,其他基本都符合实情,尤其是记录屠戮的情形。



    稍晚于此书的东西洋考也载:



    “佛郎破满次加,入据其国。而故王之社遂墟,臣隶俛首无从报仇。”



    满次加不但被殖民者攻破了,而且还被占据了,国家社稷一片废墟。



    之后,正德皇帝就一直在病榻上直到归天。



    本来这个事儿到此似乎就结束了,满次加已经被灭国,多无益。



    只是在嘉靖元年的时候,佛郎人用掠夺的满次加金册宝玺想要蒙骗大明,跑到广州来通商。



    不仅想和大明贸易,甚至还想蒙骗大明,希望获得大明的册封,让他们得到满次加的正统地位。



    “肃宗皇帝没有答应吧。”



    张四维开口问道。



    魏广德笑笑,道:“实录中记载,‘海夷佛朗,逐满剌加国王苏端妈末,而据其地,遣使加必丹木等入贡请封,不准。’



    肃宗皇帝拒绝了佛朗人请封和贸易的要求,和武宗皇帝不同的是,肃宗皇帝命礼部出面斡旋此事,争取为满次加复国。”



    这种事,值房里三人都不曾知道,毕竟在他们印象里,似乎就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记载。



    “失败了?”



    张四维再次主动做了捧角,声问道。



    因为嘉靖皇帝对佛朗人不感兴趣,又不同于正德皇帝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对满剌加来是个大好事。



    而且刚刚继位没几个月,所以在朝政上的发言权并不多,所以最后这件事还是由礼部全权处置了。



    对于嘉靖皇帝交代的命令,礼部也忠实执行了。



    他们召集了佛郎人和满次加国王进行三方会谈,三方会谈的结果,是全面倒向满剌加,把弗朗人驱逐处境:



    “礼部已议绝佛朗,还其贡使。”



    并且质问侵夺藩国之罪:



    “佛朗非朝贡之国,又侵夺邻封,犷悍违法。”



    关键是佛朗人在还广东一带骚扰,动不动就亮下肌肉,这就更糟了明朝的忌讳:



    “驾大舶突进广平省下,铳炮之声,震动城郭。”



    但礼部只负责处理外交事务,顶多能驱逐佛朗人出境,断绝和他们的贸易。



    至于帮助满剌加复国的事,就需要大动干戈了,他们管不了也做不了主,所以被移交给兵部了。



    就在三人等待魏广德出大明最后的处理态度,魏广德也没卖关子,直接道:“既而兵部议,请敕责佛朗,令归满剌加之地,论暹罗诸夷,以救患恤邻之义。”



    听到魏广德背出实录中的记载,张居正微微张大嘴巴,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这个计谋实在不怎么样,要暹罗等邻国出兵,开什么玩笑。



    整个就是一出借刀杀人,流暹罗人的血,大明坐收人情,这笔账算的是挺美的。



    可是大明兵部把算盘打得响,自己什么都不出,暹罗会做这个冤大头吗?



    张居正此时思考的却是如果他当时在内阁,应该是不会批准兵部这个决议的。



    



    最起码大明要出兵一部分,再号召周围藩国一起出兵攻打佛郎人才对。



    如果,大明还是永乐盛世的时候,或许这样的诏书对暹罗等藩国有用。



    毕竟知道身后大明的实力,那时候大明水师还是横行大洋之上的。



    有靠山有底气的情况下,或许会和暹罗谈条件要好处,从而出兵救援,再不济还有大明兜底。



    这都是出兵能得到好处时才会做出的决定,绝对不可能但靠一纸诏书就能实现的。



    “暹罗没有回复朝廷的旨意?”



    方逢时开口问道。



    “呵呵,方大人何必明知故问。”



    魏广德笑道,“虽此事,兵部做的不地道,可你做不做也得有个回声吧。”



    魏广德这话,其实多少有些强词夺理。



    那种情况下,暹罗要是回报大明,他们国王脑袋才是秀逗了。



    不过也多少明在嘉靖时期,暹罗对于大明的态度就已经非常消极,除了市舶外,几乎很少有其他联络。



    这和朝鲜、琉球等国对大明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也因为这事儿,大明和佛郎人的关系就急转直下。



    当然,其实没这个事儿,两边的关系也不会很好,毕竟对外来的佛郎人保持着警惕。



    于是因为明朝彻底断绝了和佛郎的贸易,所以双方爆发了西草湾海战。



    此战,其实并不是印象里大明最后惨胜。



    当佛郎人进犯至西草湾时,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军抵御。



    激战中,潘丁苟率先登上佛朗军战舰,明军齐进,生擒包括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并俘获佛朗军船只两艘。



    但佛朗军残余三舰又发动反攻,将明军所俘战舰焚毁,王应恩战死,佛朗军残部逃走。



    此后,明廷将所俘佛郎人处死,并枭首示众。



    可见,此战虽然似乎大明损失比佛郎人,也阻止了佛郎人妄想获得据点蚕食大明的计划,但实则是战术上吃了大亏。



    当然,此战最主要的战绩还是明军缴获了大批佛朗炮和西洋火绳枪,并因为战争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得到明军的认可。



    之后,佛朗炮大批量生产,迅速武装大明各军,成为军队中的制胜利器。



    不过此时火绳枪并未得到军中重视,直到嘉靖倭乱时,明军围剿双屿倭寇,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也就是铁炮。



    明朝的兵仗局才因为明军多被铁炮所伤,开始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那这份文书该如何处置?”



    方逢时问道。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可礼部不能等啊,他们得先有个态度才好。



    虽然从魏广德所透露的意思看,结果不会太好,但也得有个明确答复才好。



    “不报。”



    “不报。”



    就在这时,魏广德和张居正几乎同时道。



    “那好,文书我算是送到内阁,你们票拟以后送到宫里吧,我这就回礼部去。”



    方逢时开口道。



    “稍待,方侍郎不知道内阁给礼部下条子的事儿?”



    魏广德开口拦下要走的方逢时道。



    “下条子,什么条子?”



    方逢时显然出来的早,并不知道内阁召集礼部的人。



    “大人,兵部谭尚书到了。”



    就在这时,外面书吏通报道。



    “快请。”



    张四维对外喊道,随即就对方逢时笑道:“方大人有所不知,事才我才给礼部条子,让礼部来人商议大事。



    我就方大人怎么来的这么快,想来是错开了。”



    听到内阁有事要议,方逢时也就不走了。



    很快,谭纶进了张居正值房,相互见礼后坐下就问道:‘不知内阁相召为何事?’



    虽然猜到可能和西南战事有关,但谭纶还是问了句。



    毕竟看到屋里还有礼部的人,李成梁打了胜仗,按该找户部要赏银才对。



    现在朝廷财政不宽裕,兵部自然知道。



    所以对有功将士的赏赐,户部应该早做打算,别大军班师赏赐还没凑足,那就闹笑话了。



    “此次召集礼部和兵部来此议事,主要还是受仁圣太后和慈圣太后之命,事关缅甸战事结束后对缅甸安排的事务。”



    魏广德开口道。



    听到是两位太后的意思,谭纶和方逢时都打起精神来,想要听听内阁和内廷到底谈了什么大事。



    接下来,魏广德就把内阁对缅甸战后的考虑了一遍。



    听到内阁打算直接在缅甸设省管理,方逢时和谭纶都是大吃一惊。



    若不是有魏广德这个异数,大明的官员是绝对不会有这个考虑的。



    云南都够穷了,还要弄一块更加偏远的穷乡僻壤回来,还怕朝廷负担不起吗?



    方逢时还未话,谭纶倒是先问道:“此事是否已成定论?”



    张居正微微点头道:‘此事内阁曾于慈庆宫奏明,今日请二位来此,就是做一些前期准备。’



    听到张居正这么,方逢时就知道,他就算阻止也是无用,已经定下来的事儿,要服内阁,还要服内廷,他没那个本事。



    ‘礼部要如何做?’



    方逢时也算圆滑,既然不能反对,那就只按照命令行事即可。



    “礼部准备相关仪注,兵部则要考虑此事,妥善做好各卫所移驻之事。”



    张居正开口道。



    谭纶看了眼魏广德,见他微微点头,于是马上道:‘回去后,我就会让各司做好规划。’



    倒是方逢时迟疑片刻才道:“此事,以前似乎并无先例。”



    “翻阅典籍考考,总能找到。”



    魏广德笑道,张居正和张四维都是微微点头。



    大明的仪式,都要参考古籍,试图恢复唐宋旧制。



    “此事急否,礼部上下最近都在忙着选后之事。”



    方逢时开口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