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实在是太不欢喜了

A+A-

    苏杭下午主要待在博艺总部一楼的青旭编辑部。

    与谭丰振谈过‘另辟蹊径’的仗剑走天涯,已经看过另外一部同样有些‘另辟蹊径’的理科班且颇为肯定之后,谭丰振对仗剑走天涯更加看好,听闻苏杭规划的男主角流浪路线是从中原省的东部古都洛邑到西部古都启梁,还提议,苏杭应该花两三天时间,在两座城市之间走一走,采采风。

    同时表示博艺可以报销路费食宿。

    苏杭没有同意。

    没必要。

    若真只是6岁,苏杭或许会左右跑一跑,看一看,但,前世在两座城市之间穿梭过很多次,该有的印象都有,就不需要再折腾。

    除了新文章,另外主要的两件事就是‘撤稿’和‘扩写’。

    关于撤稿,得到苏杭授权,编辑部这边负责操作,一下午就通过电话联系到大部分苏杭投过稿的报刊杂志,总体还算愉快,虽然其中不少报刊杂志都选择了放弃,却也让苏杭又确定了两份用稿通知。

    然后是扩写。

    苏杭这次带来了已经完成的所有稿件,大家一起浏览,一起讨论,加上刚完成的理科班,总计24篇,初步确定了其中的篇,基本都是从6000字左右扩写到万字上下。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苏杭接下来的事情也基本确定。

    首先是八篇扩写。

    其次,两篇青旭的稿件,其中一篇确定为仗剑走天涯,另一篇要求风格类似林清和许白。还有一篇前些日子与正茂一起收到的来自冀北省一家杂志的约稿。

    博艺这边要求0月之前完成,苏杭给自己定的期限却是2号。

    因为月2日,河元二中开学。

    今天是月6日,从明天算起,剩余天时间,大概5万字的工作量,对苏杭而言,其实非常宽松,足够超额不少地完成任务。

    临近下班,钟长林赶来,问过今天的工作进度,对后续的安排非常满意。

    于是起另外一事。

    钟长林已经在帮苏杭联系一些采访,而且不打算等到下月,这个月底就开始增加苏杭的曝光,让少年提前准备一下。

    钟长林还因此延伸,要求青旭也做一份类似作家访谈的文章。

    这一下,其他采访先不,下一期的青旭,等于苏杭一个人就要占据三个位置。对此,青旭上下没人反对,反而都挺期待,还起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可不就是一个人撑起的嘛。

    正事谈完,钟长林再次提起,还是希望苏杭接下来能留在商都。

    苏杭坚持回家会更有感觉,却也没有隐瞒,起打算在商都租一套房子,方便经常过来。

    没父亲会常住。

    ()(e)  钟长林立刻把事情揽下,表示他会帮忙问一问,还提出博艺报销房租。苏杭婉拒,钟长林想想自家已经预付了0万,也没坚持,只明天就给结果。

    恰好苏全民来接苏杭,又了这件事,钟长林告辞离开,大家今晚也没再聚餐,苏杭父子俩一起步行返回成江宾馆。

    走在路上,苏杭刚了几句下午的事情,就发现了父亲的异样,不由问道:“爸,出什么事了?”

    苏全民的第一反应还是想要瞒着儿子。

    不过,想想父子俩中午的那些对话,儿子也大了,何况这种事,回了家就能知道,又怎么瞒得了,便起了河元那边化肥厂的情况和自己的决定。

    苏杭边走边听父亲完,一时间不知道该什么。

    倒是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前些天在河源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苏杭看到河元日报上关于化肥厂一旦谈不妥就可能破产清算的文章,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现在想来,是在这里等着啊。

    显然,之前都是在酝酿气氛,直到今天,消息公布,结果比职工们一直提心吊胆想像的要好,也就不可能再引起太强烈的反弹。

    至于集资的事情。

    普通职工万的份额,确实很多,若是两个月前,苏家大概率是拿不出来的。

    因为苏全民已经算是家族里最出息的一个,而苏杭母亲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多年来不得不接济两边亲朋,根本就攒不下积蓄,而现在要用钱的时候,如同苏杭曾经那样,几百块学费还没问题,万块,太难为人。

    不过,其他职工,东拼西凑一下,只要不是太困难,挤出来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就是喜欢储蓄,即使这年代普遍才几百块的工资,但亲朋邻里借一借,万也不是不可能。

    就像十几二十年后,房价再高,还总能有人凑出几十万的首付。

    想着这些,苏杭放缓脚步,看向父亲:“爸,咱们明天从账户里取出一些资金,把钱交上吧,工作先留住。”

    以苏杭现在的收入,理论上,父亲工不工作,其实都无所谓。

    然而,苏杭却也知道,事情不是这么论的。

    曾经直到人生暮年,父亲都还经常起化肥厂的事情,可见他对这家工厂的感情。

    另一方面,苏杭更清楚,老一辈对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多么的执念,以至于,对于孩子,经常做出花几十万帮子女买一个月薪只有2000元的工作这种事。

    因为整个的一代人,不怕苦,不怕累,甚至都不在乎工资多些少些,却只怕身心无所着落。

    苏全民听儿子这么,却摇头:“你的事情更要紧,爸不能让你分心。而且,我已经让你妈把名字报了上去,以后,呵,就专门给你做事,你给爸开工资,咋样?”

    ()(e)  苏杭也摇头,不是拒绝给父亲发工资,而是道:“爸,如果你不想花钱我也有方法。”

    想到某个妮子。

    当初通过陶暖瓷给她父亲陶丙立提出那些建议,帮助对方避开一个大坑的同时,苏杭可是希望能有一个‘皆大欢喜’来着,现在,这结果

    实在是太不欢喜了!

    苏全民心思已定,坚持道:“杭,你不用再劝了,你有你的想法,爸也有自己的主意。”

    见父亲如此,苏杭只能叹了下。

    不再多。

    却也并没有停止考量。

    父亲这辈人,歇下了,内心里反而不安稳,甚至会加速衰老,整个人的精气神迅速流失。

    苏杭不想让父亲再辛苦劳累,却也更不想看到另外一种结果。

    既如此,那就做点别的。

    不出意外,母亲明年也会如同曾经,那就让历史也如同曾经吧,再开一家饭馆。

    当然,这一次,父母却不需要再如曾经那样起早贪黑,只要能有个事做就行。

    打定主意,苏杭没不急着起,免得父亲帮着自己忙完了商都这摊,一个人急着操持起来,那会更累。

    等明年。

    见儿子不再继续劝自己,苏全民放松下来,换了话题,朝路边示意:“杭,咱们吃什么?”

    苏杭指了指前面一家卤肉店:“爸,弄点肉,买些酒,咱们回宾馆吃吧,顺便喝几口,话。”

    苏全民顿时点头:“好,就像中午那样。”

    “中午那些就不多了,这次谈谈你时候的事情,”苏杭知道父亲内心里不会好受,主动找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多讲一些,我恰好当素材,或许还能写一篇关于你的故事。”

    “可别,爸那点事有什么可写的,拿出去让人笑话。”

    “写不好才会被人笑话,爸,你对我没信心吗?”

    “你这孩子,还将我军呢。”苏全民笑着,内心里不知不觉更轻松了一些,点头道:“那就,虽然我自己真没什么,但咱们常林那边的故事可多了。”

    “我知道,记得爷爷以前就讲过一个,咱们那一片早年有个土匪?”

    “李麻子。”

    “感觉好多土匪都喜欢叫‘麻子’?”

    “听着唬人呗,”父子俩来到卤肉店窗口,挑着熟食,苏全民一边道:“咱们村西头那个石碾,你还记得吧,一头少了一块,就是当年李麻子来村里拉人,展示功夫,一巴掌轰下来的,你爷爷和村里很多人都亲眼所见,还真有人跟他走了,可惜再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