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隐藏在暗处的阴谋
“这朱二父母早亡,家中姐弟三个,他排行第二,姐姐很早就嫁了,家里就剩下一个弟弟,从周围的人口中打听过他的为人,和之前的调查没有出入,除了有点贪财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了多些收入,把家中空着的两个房间租给了两个因为此次科举推延不得不住下来的读书人。”
甘南将他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讲给沈青瑜听,“听朱二的弟弟,朱二出事的那天出门前和他提起和人有约。”
沈青瑜反应了下,“刘舜华?”
甘南摇了摇头,“不知道。朱二并没有明确约了谁,但有一点很奇怪,在我和朱二的弟弟提起刘舜华之后,他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哥与刘家的那个姑娘是认识的。”
就算是兄弟,也不会对兄长的交友状况完全了解吧?沈青瑜很想这样服自己,但转念又想,只要朱二和刘舜华是熟识的,那就不可能避过所有人,特别是身边亲近的人。
这样只能明朱二和刘舜华也许是认识的,但也仅限于认识罢了,只有见过面的程度才不会刻意与人提起。
可这种和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关系,刘舜华为什么要去见这样的一个人呢?
只要一个契,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就可以,但如今沈青瑜却毫无头绪,她只能把注意力转到那两个读书人身上,问道:“那两个读书人有什么特别的吗?”
潜台词是想问这两个人有没有可能会对朱二有什么怨恨的情绪。
甘南道:“是两个从不同地方来的举子,反正从表面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问过周围的邻居,和朱二也没有起过争执,相处的还算不错。”
也就是暂时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了。
甘南从袖口中掏出一张纸双交给了一旁的娆雪,“倒是官府那边有了新消息,可以确定朱二头上的伤是用石头不止一次击打造成的,是凶杀无疑了。”
娆雪将纸张呈给了沈青瑜,沈青瑜仔细读过才知道,仵作迟迟不肯下结论以至于又找了另外的人验尸,这才有了结论。
()(e) 沈青瑜第一反应是,这仵作业务能力是不是有点问题?第二反应则是确定凶杀,那刘舜华的嫌疑就更大了,特别是在没有其他嫌疑人的情况下来。
她必须得见刘舜华一面,这样才能知道她和朱二是怎么认识的,又为什么在朱二遇害的当日和朱二碰到。
“哦!”甘南像是突然间想起来,“还有一件事,朱二的弟弟,朱二和他过,他马上就会成为有钱人了,过不了多久就会过上奴仆成群,挥金如土的日子。”
钱?意外的钱财往往就会伴随着危险和阴谋,这才更符合朱二死于非命的既定结局。
朱二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忙的一件事,服刘舜华的父母将刘舜华卖掉,这也是朱二和刘舜华表面上唯一的交集。
难道如果让他做成此事,他就能得到一笔足以改变他一生的财富吗?
那个富户确实有钱,但也不至于会为此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不会是这个原因的,那会是什么呢?
意外之财,
烦死了!沈青瑜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对于蹦出来的一个接一个的不到解答的问题感到十分苦恼。
她深呼吸了几次,平复了下心情,让自己显得不是十分急躁,才开口问道:“朱二身边其他的人呢?他经常和什么人打交道?”
“这”甘南觉得有些话实在不好对着才九岁的姑娘,正觉有些难以启齿。
沈青瑜看着对方的脸色,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哦,我懂了,剩下的一定是些关于情感的爱恨纠葛了。”
一定是些不太好听的桃色纠纷,才会让甘南不出话来。
甘南恭维了一句“姑娘真是敏锐”后,才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前段时间这个朱二似乎和一个寡妇走的很近,两人之间的关系闹得人尽皆知,这个寡妇的夫家面子上过不去,上门给寡妇搬了家,已经搬去别的镇上了。”
那就是和朱二的死没什么关系了!
()(e) 她回想起在案发现场的山坡处的发现,复又问道:“案发现场的凶器是以什么样的姿态被发现的?”
甘南回答得很迅速,“这就是仵作不敢肯定是否是凶杀的原因之一了,那带血的石头是坡下发现的,并没有移动过的痕迹。所以仵作一开始才很有可能是朱二从高处摔下来,头磕在了石头上造成的死亡。”
那她在坡上发现的是什么呢,另外的凶器,还是巧合所致?
如果是凶器,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看,凶捡起脚边的石头,向着朱二砸下去,然后朱二从高处跌落,撞到了头。
所以坡下石头染了鲜血,被当作了凶器。
不对,还是不对,朱二头上的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只一次击打,若是坡下的石头的血是不心撞上去,那明朱二头上的伤全是坡上的石头做到的。
那找不到的石头才是真正的的凶器吗?沈青瑜不敢肯定,这件案子,她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地方,一时间却很难解释原因,仿佛是被一张看不见的将她笼罩。
看着甘南退下,沈青瑜让人拿来纸笔,将整个案子的关键词记录了下来。
朱二身边的人际关系简单,除了弟弟,还有两个租客,和一个已经搬离了这里的寡妇。
当然这并不能作为能断言他没做过会被人怨恨的事的理由。
然后就是刘舜华,数来数去,朱二身边真正有可疑的似乎还是只有刘舜华一个人。
沈青瑜觉得自己的进展实在是太慢了,问题越来越多,而得到解答的却越来越少。
看来,她唯一有可能的会就只有从刘舜华那里入了,无论是刘舜华和朱二如何相识,还是刘舜华为何会去见朱二,只要问问当事人,这些都将迎刃而解。
只是很奇怪,她心中那股莫名的不安究竟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