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散心

A+A-

    道一脸上发白,来回地扫了几遍纸条,想看看若自己不想死,箐儿会要他怎么办,就像他和箐儿在杭州初次相遇,又无意中失约后箐儿留下的纸条那样。



    结果这回纸上什么都没有,看来箐儿真是气坏了。



    看着道一惶恐的样子,马兮彤瞪着眼睛问:”你是不是想去追她?“



    道一连连叹气。”她轻功那么好,追也追不上的。再,张大哥的伤还没好,我不能走。“



    马兮彤松了口气。两人很快商定,无论谁问,只箐儿有急事回了终南山。



    第二天,马兮彤让道一再次贴出告示,想见那个目击凶案的乞丐。可是,告示贴出去好几天,乞丐都没有现身。



    梨花和高理死了,箐儿走了。他们一行八人,一下子少了几乎一半,道一变得闷闷不乐。马兮彤来劝慰,两人来去,最后又到箐儿身上。



    道一沉着脸:”我怎么也想不通,箐儿为何那么狠心,要当街杀了梨花和高理。“



    “有什么想不通的。”马兮彤抿嘴道,“她俩从泉州上船后就合不来,吵过多少回了。你不是过,有一回梨花还亮出了刀子?唉,其实梨花这么做,也是为了我”



    道一也早就知道,梨花和箐儿合不来,主要是梨花一直想让箐儿离开自己,故意和箐儿过不去。箐儿又往往拿高理的事反唇相讥,惹得梨花大怒,几次差点动。



    道一想了想:”我还有件事不明白。箐儿究竟是故意去追杀梨花和高理的,还是在街上偶然遇上,两人又吵了架,箐儿一时冲动才动的。“



    ”当然是故意去追杀的。“马兮彤毫不犹豫地,“要是吵架动,那乞丐一定是看到三个人都在街上,而不是箐儿从旁边的房顶上飞下来杀了他们。”



    “可是”道一又想了想,“箐儿是和你吵嘴后才出去的。梨花和高理又为何要半夜上街?我不认为是梨花和高理看到箐儿出去,两人这才出去。”



    “这倒也对“马兮彤眉头紧锁,使劲思索。片刻之后,她忽然眼睛一亮。



    ”我明白了!是梨花和高理自己出去的,不,是高理先出去,梨花才出去的。“



    见道一脸上不解,马兮彤叹口气:”你难道忘了?高理喜欢做什么?唉我恐怕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道一哑口无言。从前梨花抱怨过,从辽东回来后,两人在各地游历时,每到一个地方,高理都喜欢去逛青楼。箐儿正是拿这事对梨花反唇相讥。



    马兮彤劝过高理,要他保证不再犯这事。高理也答应了。不过,马家姐得对,到了杭州这花花世界,不定就是高理又犯了老毛病,夜里出去找女人,梨花觉察后去追,两人这才出现在街上。



    见道一脸色郁闷,马兮彤劝他出去散散心。道一没什么地方可去。



    马兮彤想了想:”不如我们再去给梨花和高理上一回坟。这回连李公公也带上,他还从来没去过。“



    道一点头好。于是,又过了几天,他们见那乞丐应该不会出现了,就向周密提出要带李保宁去上坟。



    周密劝马兮彤不要去,怕她在城中走动太多,会有闪失。马兮彤只好同意了,她让珂儿陪道一一起去,自己正好留下来照顾张大哥。



    周密又,去梨花和高理的坟地,不必每回都绕着西湖走那么长的路。在白堤附近可以坐船横跨西湖,省时又省力。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道一带着珂儿和李保宁离开了周府。三人在西湖东岸坐上船,朝西行驶。



    西湖的西边群山连绵,山中坟地众多,这条船就是为去上坟的人开的。因此和他们同船的人不少。



    李保宁嫌湖上风大,坐到了船尾。船开没多久,珂儿悄悄拉着道一来到船头。



    珂儿道:”姐告诉我,她听你,梨花死的那天夜里,有人看见箐儿杀死了梨花和高理?“



    道一点点头。”梨花出事后,我在街上贴了悬赏告示,是一个乞丐看见的。“



    接着,道一便把乞丐目击的经过一五一十对珂儿了。珂儿听完又问,那乞丐会不会认错了人。道一摇头不会,又告诉珂儿,上回他接着给梨花上坟的会,让乞丐认人的事。



    “那天我带着你们沿湖边走,那乞丐后来杀死梨花的人就走在我后面。那天马姑娘一直和我走在一起,后边只有你和箐儿。那乞丐还,凶杀了梨花后,嗖一下就飞上街边的房顶不见了,这不是箐儿还会是谁?”



    珂儿抿着嘴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那会不会是个长得和箐儿很像,轻功又很好的人呢?”



    道一顿时一愣。“你是是箐儿的师父?可是她在终南山啊再,她为何要杀梨花和高理?”



    “谁知道呢。”珂儿叹了口气,“天下这么大,不定还有其他人呢。”



    



    道一也叹气道:“你是不是也不信箐儿杀了梨花?唉,我也多么希望不是她干的。”



    珂儿仔细看了看道一。“如果你再见到箐儿,会不会杀了她给梨花报仇?”



    道一浑身一怔,随即扶额头,痛苦地摇头。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珂儿在一旁一直看着他,脸上有些悲哀。



    过了片刻,似乎为了安慰道一,珂儿指远方的雷锋塔,开始起几年前道一带着她和姐在西湖上游玩的情形。道一马虎地应者她的话,心思却显然不在周围的风景上。



    在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中,客船已横穿西湖。在靠岸前,船还需要穿过一道长堤,那便是北宋年间由苏东坡主持修造的苏堤。



    就在船刚经过苏堤上的一座桥后,忽然船尾一阵骚动,紧接着有人大叫起来。



    ”有人落水了!“



    道一急忙回头望去,只见一个人影在水中拼命挣扎,再一看,李保宁已不在船尾,显然是他落水了!



    道一急忙大喊救人,一边奔向船尾。船家已开始调转船头,可是船动得很慢。道一心急如焚,可又不敢跳下去救人。



    他还记得上回在去湖州的船上,花亦紫故意落水,他不顾自己水性很差的事实,跳下去救,结果差点双双淹死。



    眼看船只缓慢调头,船上的人只顾大叫,李保宁已经没入水中,只听扑通一声,一个的身影跃入水中。道一扭头一看,珂儿已不在身旁,是珂儿跳下去了!



    道一大惊失色,却见珂儿像条鱼儿似的飞快地游向李保宁消失的地方,然后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道一屏住呼吸,原来珂儿和马家姐一样,也水性这么好。



    果然,没有一会儿,只见水面哗啦一声,两个头顶浮出水面。珂儿把李保宁救上来了!



    片刻之后,在船上众人的帮助下,珂儿把李保宁推上了船。李保宁早已昏迷不醒。道一把他放在甲板上,拼命按他的前胸。



    可道一随即发觉,李保宁胸前有个长长的硬物,很不方便。道一二话不,一把扯开他的衣裳。那硬物是个细长的圆筒,比拇指粗粗。



    除了这个,李保宁胸前还塞着一叠纸,已经被水浸湿。道一立即将圆筒和纸头拿出来,顺塞给一旁的珂儿,然后继续给李保宁按压。



    不知过了多久,李保宁喉咙一动,咕噜一声吐出大口水来。道一如释重负,李保宁总算救活了。



    他扭头一看,珂儿已将那叠纸一张张摊开在船上晾晒着,里还拿着一张在仔细看。可那张纸式样特别,怎么也不像那一叠中的。



    再一看,珂儿的另一只中是那支圆筒,已经打开。那张纸应该是里面取出来的。



    同时,道一惊讶地发觉,珂儿脸色阴沉,从来没见她有过这个样子。道一急忙凑过去看。



    珂儿中的纸做工精美,还盖着朱红色的大印,可是上面的字像是用藏文写的,道一一个也不认识。道一再看看甲板上晾着的纸,上面也全是细的藏文。



    ”怎么了?“道一迷惑地问道。



    ”没什么。“珂儿冷冷地,”等李公公醒来再。“



    船只很快靠了岸,船上的人下了船,李保宁也终于缓过劲来。他扭头看到甲板上晾晒的纸,脸色更加发白,挣扎着去收。



    道一连忙提醒他纸还没干,李保宁这才住,然后又朝身上一摸,脸上再次大惊。



    ”我我“



    ”你是不是在找这个?“珂儿在一旁递上那只圆筒。



    李保宁一把抢到中,立即发觉里面的东西不见了,在抬头一看,珂儿中晃着一张纸卷正朝他微笑。李保宁又想抢过来,珂儿却把一缩。



    ”你先告诉我上面写的是什么?“



    李保宁脸上干笑。”就是一张文牒嘛。“



    珂儿脸上沉了下来。”不,你谎,这是一道圣旨元帝的密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