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旧城改造
附郭广州城的南海、番禺两县参考宋制,分别成立街道司管理城内卫生。
街道司由一名正九品官僚担任主官,又拨下银钱雇佣数百个杂役,专业负责广州城大街巷的清扫工作,包括垃圾清运、清粪疏渠、捕鼠灭害等等。
广州是天子行宫和朝廷中枢所在,大人物天天都能看到进展,的九品官哪敢不尽心。
两个主官拼命督促下清理历年积存的垃圾,杂役们有了工钱也干得十分卖力。
在数百人共同努力下,城内焕然一新,街角巷尾不再有恶心的脏物,空气也清新了很多。
由于有六脉渠排污,广州的卫生状况本就比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欧罗巴大城市好很多。这一番清理下来,甚至比他们的皇宫都干净了。
经过连续一个月严格施行,封街巷、清垃圾、煮跳蚤、捕老鼠等防疫措施初见成效。
药物方面,除大蒜酒可用于预防和减缓症状外,史府的数个名医又拿出一个种可以治疗鼠疫的新药方,名曰:解毒活血汤。
解毒活血汤内含桃仁八钱去皮研,红花五钱后下,连翘三钱,赤芍三钱,生地五钱,柴胡二钱,葛根二钱,当归钱半,厚朴一钱,甘草二钱。
这服药的药材种类虽多,价格却比升麻鳖甲汤便宜一些,效果也更好。很多病患经过治疗都得以生还,民间对疙瘩瘟的恐惧也逐渐减轻。
永历十八年八月,广州城新发病患连续十天被压到个位数,下面的十四个县参照广州的成功经验依例实行,也很快将零星出现的鼠疫扑灭。当月中旬的某天,全城终于没有发现任何新的患者,老百姓看到战胜瘟疫的曙光。
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广州城的惨状,以及差点放弃全省的愚蠢行为,知府李汝珍深感后怕,同时对天子的崇拜又上升了一个档次——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经济,朱由榔总是有好办法应付,就连克疫也是如此。
为了降低广州粮库的供给压力,连续十天没有疫症的街巷、里坊逐步解除封禁,御林军和巡检兵丁们也终于可以轮换回营或归家休息。
终获自由的市民开心了一阵,又重新陷入茫然。
()(e) 因为瘟疫肆虐,广州城的工商百业受到沉重打击。码头还没有海船重新靠港;工厂和商铺老板都逃回乡下躲避瘟疫,没人敢轻易开工;就连摊贩亦没什么生意可做——大伙都穷得叮当响,没钱去买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广州几大报社联合刊登一则布告,府衙将雇佣两万民夫到城东清理荒地,每个健壮民夫月银八钱,壮妇四钱,一天还包两顿。
因为距离广州城不太远,大量失业市民踊跃到东门外的十几个招募点报名,一时间东边的几个城门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
按计划,他们会先在珠江边修建简易码头。
大船从香江岛、佛山、顺德、阳江等地运来大量烧剩的煤渣和矿渣,再和当地河边的鹅卵石、砾石混合在一起铺设路面。经过反复碾压夯实后,这种路面平整透水,比广州城内的土路好走多了。
这样的道路将从码头一直向北修,直到连接城东通往新安县的官道。
从珠江边起,一千五百亩官地被命名为“珠江新城”,面向有实力的大老板出售。
在和几十个大老板的通气会上,朱由榔亲自下场描述珠江新城的宏伟规划。在这片土地上,将统一建造一万套民宅、三千间商铺。
建成之后,珠江新城将容纳大约七八万人居住和经商,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县城。老板们只需要招募民工和砖、瓦、木匠,在道路两边把房子盖好,就可以向广州百姓出售。
在老板们怀疑有没有这么多人买宅院的时候,朱由榔透露将在城内扒掉大量旧民宅的计划。虽然还不清楚城内大大的沟渠上具体有多少旧民宅,不过怎么算也超过一万间。
居住在旧宅的百姓都是在广州扎根的市民,在乡下早已没有田地,想在城里继续生活下去,必然会购买新宅。
从珠江新城到城内只有几里路,步行半个时辰即可返回城内,只要不是很贵,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朝廷未来还打算在城东继续划出官地给老板们盖厂房,到时工厂老板就可以招募工人,让珠江新城更繁荣。
总而言之,珠江新城就是为了缓解广州城内拥挤的状态而设,担心没人气的问题不存在。
()(e) 至于担心贫民没那么多钱购买新宅的问题,朝廷也早有预案。
首先,老板们购买官地的钱朝廷不会全要,将按旧宅的面积和人丁数量补偿给市民。按估计,每户人家可以拿到十到十五两的补偿。
同时交通银行将以年息一分的利率贷款给买宅市民,还款年限长达十年或十五年。利息之所以会那么低,是因为以民宅作为抵押十分可靠。
老板们立即让随行账房计算,发现在贷款二十两,等额本息还款十五年的情况下,每户人家每年只需要还二两半银子。
即使将贷款数额增加到三十两,每年也不过还款三两左右。
对于每户有两、三个男丁的人家而言,每年三两几乎没有压力。有些贫困户本来就没有房子,租房子的支出可能都不止这个数。如果能买到一套一堂三厢的正经宅院,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
“看到朝廷新铺大街了吧,朕敢,除了香江岛,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好的路面,堪比御街啊!朝廷将投入二三十万两去挖渠修路,你们要做的只是把宅子盖好,肯定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看到珠江新城完整的计划,很多老板都颇为动心。尤其是沿街商铺,只要人气充足,可比民宅贵多了。即使民宅只收回成本,商铺亦可以大赚一笔。
在伦勃朗画出的几张宅院效果图里,很多老板发现自己住的宅子除了大一些,环境还没有珠江新城的新宅好。
有些老板尝试着提问,能不能不要限定宅子的大,一堂三厢实在太了,普通百姓住着还行,有钱人肯定不满意。如果能弄成两进、三进的大宅,新城外围的柳条篱笆修得再坚固一些,宅子可能卖得更贵。
“不行,一千五百亩如果只盖两三千套宅子,那扒掉房子的贫民住哪里?赚钱和民生必须兼顾,否则朝廷何必花这二三十万两银子修路呢?好了,现在大家筹银子准备买地吧。每亩一百两起拍,价高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