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文官集团

A+A-

    目送黄歇离去,黄子澄嘴角扬起一抹笑容,他轻喃着。



    “陛下,这可怪不得老臣,老臣都是为了新朝啊,谁让摄政王权力太大了,新朝绝不允许有这样一位王的出现。”



    漆黑的夜笼罩着西州城,这一夜就和平常一般,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一晃就过去了。



    随着天边渐渐亮了起来,西州城内立马被一则消息给震动。



    那就是关于摄政王亲自拖动要改革内政一事,也就是三司一院、六部等朝堂的诸多构。



    一时间,整个西州城上下,都被这则消息给震了很久,不过也能渐渐接受。



    许多人对这一决定,并没有那么抗拒,毕竟是苏祁安推动的,也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他们自然会接受。



    但还是有不少人,感叹他们这位王的魄力,毕竟,内政不像军队,真要推动改革,得罪的人会很多。



    而他们的王敢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底气,因此城内百姓也就拭目以待了。



    随着风声传出,约莫过了四五日,关于内政改革终于提上了日程,朝廷也是拿出了改革的方案,



    按照苏祁安的计划,此次内政改革,除了清理人员,也会改变各构的位置。



    之前,因为苏祁安只是一方郡王,占据三、四州之地,那时的三司自然以各州为主,可现在随着地盘扩大,三司还继续像之前那样,建立在西、交、甘三州,明显不妥。



    为了统筹大局,最先动的就是军司,从甘州直接调动至中州之地,军司的高层,也有所变动,由王震山、吴定国二人主政。



    接下来就是政务司,位置不动,高层调动,增添楚雄入政务司,和罗清远共同主政。



    最后是谍政司,而谍政司相比较前两司,变化是最,不仅不动位置,就连高层也没有调动,动的只是司内的人员而已,这反而是问题。



    这倒不是苏祁安偏爱谍政司,而是新朝建立以来,谍政司的发展是最平和的,即便期间遭遇暗桩渗透,但都能将其反制,在平定南方战乱,是出了很大的力。



    相比较其他二司,谍政司是最稳定的,哪怕三巨头之一的李妹,被抽调在西州,谍政司依然能够顺利运转,足以明谍政司的稳定。



    所以,谍政司自然没有动的道理,而其他二司被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安排。



    特别是军司从西北之地,抽调入中州,这么做,就是为了后面更好的统筹各州军团,出兵与苏泰一战。



    之前,苏祁安的地盘大多以西部为主,三司都落在西部,这也正常,可现在整个南方平定,在这样布置,会有失衡的架势。



    所以,为了平衡,三司必须要改变位置,当然这还不是最彻底的改革,只是初步。



    按照苏祁安的真正目的,内政改革分三步走,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等击败了苏泰,大凉有重回一统之势,军司会去往东州,政务司接替去中州,谍政司往北进入西州。



    这样三司便彻底达成一致平衡,也昭示着新朝要一统大凉的决心,结束天下战乱。



    而天下战乱结束之日,第三步就是最后一步,政务司北上,进入京都,同时也会选择迁都,重返京都。



    到那时,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凉一统,天下战乱平定。



    这才是苏祁安内政改革的三步计划,目前第一步正在进行,剩下的两步,也就一步一步的走。



    这是三司的改革,解决了三司这个重头戏,剩下的监察院、六部就好了。



    监察院、六部会随着政务司一同去他该去的位置,有政务司在的地方,就有六部和监察院在。



    这三方,基本上所做之事,都是相互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这是三司内部人员调动,而负责总管三司的也相应调动,谍政司由秦子音负责,政务司由苏凤玲负责,军司直接对陛下和摄政王负责。



    最终秦子音、苏凤玲将汇总告知苏闲和苏祁安。



    此次除了三司一院、六部的改革,顺便也把中坐拥的商会也是调动了一番。



    如今在苏祁安里,拥有最大的两个商会,一个是西州的望归商行,另外一个就是东州的沈氏商行。



    苏祁安没有将两大商行整合,而是相互扶持,商行会长人员自然也是定了下来,沈氏商行不用,依旧以沈万福为主,望归商行负责人是秦怀、叶重,而原先负责的陆婉往上升一级,统领两大商行。



    日后,整个南方军队的后勤运输,全部交给两大商行处理,这样一来,也算解决了军队后勤这一块的问题。



    



    起码不会像之前,会遇到人员不够,甚至要民兵参与运输,有两大商行坐镇,至少不会没钱请人运输。



    商行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苏祁安目前最担心还是三司的改革,更准确是军司。



    按理,三司中,权利最大的是政务司,但现在的改革,将军司排在首位,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应付后面的战事。



    南方战事平定,北边可还没结束,更别提更北边的荣国,以及海外的扶桑。



    因此,这次改革,苏祁安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以军事为先,政务为辅。



    这么做,应对战争没错,但时间久了,会留下一个让人诟病的东西,会出现重武抑文的现象。



    在大凉立国三百多年,哪怕四分五裂,诸位皇子内斗,始终坚持的就是抑武重文,这么多年下来,始终都是这种想法,并且也是这么做的。



    你可以这些文人官员迂腐,古板,但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苏祁安这么一变,势必会引发许多文官集团对他的抨击。



    刚开始或许能够凭借自己身份的权势,能够镇压,但时间长了,肯定会压不住。



    一旦让这些文官联合起来,对苏祁安会有很大的冲击。



    这点苏祁安不是没想过,即便如此,他也要不遗余力的推动这次的内政改革。



    在他心里,哪怕遭到再多人的反对,唾骂,他也要重用武将,大规模的培养军队,只为完成天下一统。



    至于那些抨击他的文臣,苏祁安自有对付他们的段。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祁安定下的内政改革一项项推动,基本上完成的还算不错,可直到将军司给排在首位,不夸张的,一下子朝堂的众多文官都是炸开了锅。



    纷纷出声反对,更有甚者对着苏祁安破口大骂,他有狼子野心,竟然违背祖宗之令,改变国策,根本不是辅佐陛下的能臣,就是有野心的枭雄,想把新朝带进入无尽深渊。



    而后,更是在朝堂上,强烈的请求苏闲停止苏祁安定下的改革方案,直接罢免苏祁安的摄政王一职。



    朝堂上,可是群情激奋,苏祁安的内政改革,就像捅到了马蜂窝。



    面对众多文臣的愤怒,苏闲只能一一安抚,但结果并没有太大作用,哪怕苏闲后面下了狠心,将带头闹事的老臣,给直接抓了起来,这些文官依旧不为所动,甚至更以被抓为荣。



    完全是一副不怕死的样子,非得要求罢免苏祁安,停止这场内政改革,否则,哪怕全部下狱,也在所不惜。



    西州城,永川王府。



    听着童战的汇报,苏祁安并没有想象的愤怒,反而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他轻声道。



    “欸,真是苦了陛下,早就听这些文官各个如倔驴,今日一见真是开眼了。”



    “可不是,听着陛下因为此事,还被不少文臣给堵门了,后面陛下对这些人也是头疼的很,干脆不见了。”童战也是开口补充着。



    苏祁安脸上有着淡淡的无奈,他能够想到现在的苏闲有多头疼。



    这些文官,平时也参与到了对他的弹劾,但一旦坐视他们处罚律法的把柄,基本上都是乖乖听话,可唯独这事,哪怕把他们杀了,这些文臣都没有退缩的,甚至还以此为荣。



    觉得能够参与到制止这场将新朝推动深渊的改革,哪怕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这就是这些文臣的性子,即便是苏闲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些家伙,性子迂腐,十分头疼,也不可能全部都杀了,真这么做也解决不了什么事,只会涌来更多的文臣,纷纷请愿,到时全杀光了,哪有人做事?



    “这些人,真是可恶,难道不知道大凉走向今日,就是因为他们的迂腐软弱,对这些人就是不能客气,要是陛下心软下不去,那这个恶人就由我来做,就不信,直接杀一批、关一批,还这么头铁。”



    这时,苏凤玲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她缓缓走到苏祁安身旁,脸上明显带着怒气。



    对这些迂腐的文官,她太清楚不过了,大凉被搞成这个样子,少不了这些文官集团出力。



    如今又是这些文官搞事,以苏凤玲的脾气自然忍不住,恨不得直接把出头的人全部砍了。



    苏凤玲的愤怒,苏祁安自然理解,但他肯定不会让苏凤玲真这么做,倒不是怕这些文官,也不是顾及名声。



    而是即便杀了一批,也会冒出下一批,就和野草是杀不完的,他们能够如此放肆,可不是自己多不怕死,而是背后的文官集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