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章处您听,”江山笑道:“咱们的江总编多了解我。”
章处长笑着摇了摇头:“江啊,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咱们市只要有两句就成,那事不用太讲究,但这次的事不一样。”
“哦?您慢慢,我仔细听着。”
坐在沙发上的章处长,目光中隐隐透着焦虑。
那天送走了人-民银行的两位客人后,他就一直在琢磨,究竟该上哪去搞一副能叫人看上一眼,就揣着钱包上银行的宣传画。
思来想去,仍觉得是件不可能的事。
直到时间来到了第二天,当章处长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一份新到的上时,他的心,动了!
江山这个名字砰一下跳上了眼帘!
无论是之前两家日化厂的洗发水广告,还是之后的彩色肥皂广告要最令章处满意的还是那一整排的动画墙。
也许,该去找这位屡屡建功的江山同志,好好聊聊了。
哪怕做不出什么让人看一眼,就赶紧去存钱的宣传画。
也应该可以提供一、二点有效建议吧!
“来,先看看我今天带来的两幅画,”
完,章处长站起身,将一直握在上的画卷展了开来。
在这之前,办公室里的几位,早已经瞄上了章处中的这一画卷。
当,两幅画卷完全展开,铺在桌面上的时候,好奇的几位全都围了上来。
江总编只一眼,就了然:“这这是银行的广告画?”
“没错,就是银行的广告。”章处接过江山递上来的一杯茶。
“看着还挺带劲的。”江山如实道。
“带劲?”原先章处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如今“你从哪里看出带劲了?”
“这幅画想要宣传什么?”江山直接转换了话题:“银行吸储的目的?”
“江同志,”章处双眉一皱:“这就是这幅画给你的印象?”
“目前它们给我的感觉,的确就是这样的。”
无论是图上建筑物,还是图上的文字,都已经表示得清清楚楚。
周围的几位虽然没有发言,但都同意江山的观点。
“我也不瞒你们,如今国家要大力发展金-融事业,人-民银行一连出台了几项全新的吸储政策。
我们宣-传部最新接到的任务,就是配合银行更好的实施这几项新政策的推进工作。”
江山与江海互相看了一眼,怎么就忽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了。
章处长继续介绍道:“这两幅画是我们单位的同志给出的画样,但前两天浦江人-民银行的同志过来看了之后,都不太满意。”
这一会的江山,再次瞧了眼两幅画稿。
之后双眼一亮,指着画稿上妇女同志中的一张告示:“这上面写得就是全新推出的政策?”
章处长点点头:“对,就是这些。”
江海弯腰仔细一看:“零存整取、三年、五年整存整取花样的确不少,银行的同志有为什么不满意吗?”
章处点点头:“两幅宣传画的内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那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这个嘛”章处抬头迎上了江山的目光,嘴角边却挂着一丝苦笑:
“他们想要的是让群众们一看就准备上银行存款的那种。”
原本以为江同志会做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没曾想江山竟一本正经的问道:
“也就是,他们想要一副能直接展示利好政策的广告。”
“利好?”章处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利好政策。”
与此同时,屋里的另外几位也没听懂这话。
()(e) “确切的,应该是利好群众的政策,”
江山随拿起一支笔,指着宣传画上的几行新条款明:
“您瞧这里,这一串利率及年限数字的介绍,看起来太书面化了,我们可以将它们换成我先算算啊。”
很快,一张白纸之上,江山刷刷刷的写下了几行文字:
“嗯?”还没等章处长反应过来,蒋壮壮就抢先双眼一亮:
“那我要是每个月存十二元,这些电器岂不是很快就能搬回家了。”
“章处您瞧,”江山抬指着正想着美事的蒋壮壮:
“这位同志不但动了存款的念头,还已经在考虑主动加码了。”
“还真是啊,”章处长刚刚就想:“你别他了,我这会都在考虑是不是该按月存些钱了。”
“对,”江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都是按月留些钱搁在家里,想着攒够了再上银行里去存,每次攒的还挺熬人的。”
“这项业务推出后,”这一会的江山,仿佛已经让银行的柜员上了身:
“你们就可以将平时的闲钱及时放进银行吃利息,急用钱时随时可以取出,如果可以放上一年或更长时间,还可以按照整存的利息支取。”
“好的,”丁铃铃跟着点头道:“这种零存整取的业务,最适合我这种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了。”
一时间,两人仿佛上演了一出“零存整取”的银行广告。
看得章处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还别,给江这么一鼓捣,还真有点看了就动心的意思。”
“其实您仔细想想也简单,”江山继续开导道:
“只要让老百姓明白,把闲钱存进银行后可以得到具体实惠,相信人民都会动心的。”
之前的日子过得有多紧吧,之后就越爱存进银行吃利息。
这样的景象将延续整个、90年代。
“江同志,”
此时的章处长总算是看见了些希望:“就照你刚才的那样,帮我设计两幅宣传画怎么样?”
“两幅宣传画?”
江山当即愣了一下,你要一副的话,他马上都能给你编出来。
但这第二幅该怎么弄呢?
总不能两幅宣传画都走算账的路线吧!
那也忒掉价了,不是他江山的风格。
“怎么?”章处长紧张道:“有问题?”
“成,没问题,”江山答应的噶嘣脆:“我来想办法。”
“其实也不用太勉强,”章处不想给年轻人太大的压力:“能帮我们完成其中一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来东方都市报之前,章处长本就是抱着打枣的态度。
没想到,还真给自己见识到了“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这一会,已经落实一半任务的章处,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嗯,每个月存上个2块的话,三年就是”
一旁的江海:“两台缝纫。”
“我要那么多缝纫干嘛,再家里已经有一台了。”
“那你就买录音呗,这个价差不多能买个这么大的。”江海双比划了一下。
“我爱人倒是一直想换个大衣柜。”
“大衣柜就更容易了,都要不了三年”
当江山的目光还锁定在桌上的两幅画稿上时。
一旁的江海与章处,已经在商量存钱之后该买的商品目录了。
月30日,全国高考成绩放榜的日子。
城镇的大多数高考生,当天就能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
偏僻一些的地方,还得再等上几日。
江川和应如画,静悄悄的走在安和街的人行道上。
()(e) 一步、两步越走越没力气。
虽然早知道自己的斤两,但还是,特别是在看见同班同学抓着成绩单,一蹦老高的时候,
唉,江川羡慕的都快落下眼泪了。
“刀把,”
忽然,俩姑娘的身后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呼唤。
“二哥,”江川低声回了一句,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在身后。
“吃不吃?”江河多问了一句。
江川与如画脚步一顿,依然没有回头:“吃什么?”
“自己看。”
完,提着一只绿色保温桶的江河,大步流星的越过了她俩。
江川定睛一看,赶紧用胳膊肘碰了碰如画:“快走,我二哥买冰棍了。”
一人两只冰棍下肚后,俩个岁的姑娘,终于可以和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挥道别了。
这几天的上,栏目里的鸡汤话,已经转变了话风。
“那个,副刊部的同志注意了,”
报社的编前会上,总编江海再次提醒道:“一定要谨记我们之前的双轨道方针。”
“明白,”蔡文升点点头:“这几天我们都是按照这两个方向在选稿。”
负责鼓励高考落榜生来年再战。
则重在介绍由学生转向其它团体的经验和门路。
作为一家合格的新闻单位,必须想所有读者之想,操所有读者之心。
“月份电影上映后,”负责连载的编辑介绍道:
“我们刊登的原著非常受欢迎,读者们纷纷来信要求重新连载,所以这个周末想专门出个的特刊。”
“可以考虑,”江海点了点头:“的作者是江山同志联系的,会后你找他商量就行。”
“另外,的连载还有一周就要结束了,”连载编辑继续道:“我这里已经挑选了几部感觉还算可以的。”
“嗯,”江海微微一笑:“一会可以交个大家先看一看,再决定刊登那部。”
“好的,总编。”
“距离高考成绩的公布时间已经有些时日了,”江总编笑道:“最近,咱们报社的读者来信是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杂。”
蔡文升点点头:“前阵子总编提议,要新辟出一个板块创办的栏目,我这边正好有几封信,大家看看先登哪篇好。”
随后几封读者来信,开始在会议室里传阅了起来。
江山一声不吭的看完了里的信。
坐在身旁的新闻部主编荣斌,悄悄挨了过来:“那信你看完了?”
“嗯。”
“感觉怎么样?”
“感觉?”江山呵笑了一下:“感觉不怎么样,一会你可别选这封。”
“为什么?”荣斌疑惑道:
“我们编辑部目前收集到了不少知青闹事的新闻,既然某些同志选择了返乡这条路,也可以对外宣传一下嘛!”
“用这方法来缓解知青的就业压力?”江山立刻劝道:
“你可赶紧打住吧,别让人家父母上我们报社来闹事”
“会有这么严重?”经江山这么一提醒,荣斌赶紧设想了一下:
“算了,咱们报社还是别惹这种是非了!”
“本来就是,”江山严肃道:“只要是关系到别人一辈子的事,外人都该闭嘴。”
劝人向善、或劝人向上倒是没问题。
正着,又一封读者来信摆在了江山的眼前。
嗯?
两行字轻轻一扫,江山直接愣住了,赶紧又重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