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何必写得这么狠

A+A-

    与晚饭时华灯初上的万家灯火相比,这一会的灯光明显稀疏了许多。

    99年的如幻星辰,是江山怎么也看不够的时代风景。

    此刻的5号院外,也站了一位正在仰望星空的男同志。

    从下班后就在街边晃悠的潘主编,此时竟不知不觉走到了5号院的大门外。

    “嗯?我怎么到这来了?”

    抬头看了眼5的门牌号码后,郁闷了一晚上的潘主编抬脚就跨进了院。

    沿着道一路向里,两边的窗户时不时就飘出些电视或收音的声音。

    当他走到最里面的一进院时,迎面就看见了两位坐在窗口的老熟人。

    “你俩都还没睡呢,”

    潘主编可怜兮兮的站在院中:“正好,都出来陪我聊两句吧。”

    江山和李若诚同时抬头,只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哟,”江山首先看了眼时间:“这不潘主编嘛,怎么这个点上这来了?”

    跟着李若诚也惊讶的拿下了眼镜:“潘?出什么事了?”

    和之前不是给送新书,就是给送礼物的潘主编相比,此刻的李若诚更觉得对方是来传达坏消息的。

    “唉,”潘主编也苦笑着摇摇头:“这还真是个多事之秋啊!”

    “别得那么吓人,”江山笑着打开了房门:“潘主编,快进来坐吧!”

    几分钟后,李若诚也端着一壶茶走了进来。

    一杯清茶在里这么一捧,潘主编的话匣子跟着就打开了。

    “吓人的确谈不上,”他看着面前的二位道:“但也是件愁人的事呀!”

    别他,李若诚的心这几天也没踏实过:“怎么?卖不动了。”

    “的就是呀,”潘主编拧着川字眉:“整整40万册的书呀,这事要这么一直拖着,可怎么得了!”

    “唉!”李若诚长叹了一口气:“你们出社的叶总编,跟着着急了吧?”

    “我都这样了,他就更不用提了!”

    眼见面前愁眉苦脸的二位,江山拿起一支香烟在鼻子底下闻了闻:

    “早在94年的时候,在介绍完之后,就跟了一段点评。

    在这段点评中,毫不掩饰的了这部的优缺点。

    与此同时,同年出的中,也出现了差不多的篇章。

    他们在指出的缺点后,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观看角度。

    就是里那种面对忽然降临的灾难,永不放弃,不向环境屈服的精神。”

    原本,潘主编还没有这样的感觉:“听你这么一提醒,还真想起来了,当时看的时候,我还真有这种感觉。”

    “的确是的,”李若诚也点了点头:

    “翻译的时候,我感觉里面很多无奈的描写,都和我当年很像,所以当主角闯过去的时候,我也会跟着一块开心起来。”

    “这就叫心里引导,”江山点着香烟道:

    “潘主编,伱们出社现在也可以学习英美百科全书的做法,从正反两面去评价这本,告诉读者是怎样一部,他们又能在这本书里学到什么。”

    “哦?”

    “当然,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表现给”江山向上指了指:“给他们看的,你们可以专门给这书配一本册子。”

    “册子?”

    “对,这册子就是描述一下的优缺点。”

    “这倒是个办法,”李若诚忽的领悟到了什么:“就好比过去翻书时,都要求写一篇批文一样。”

    “我知道了,”潘主编缓缓点了点头:

    “的确是个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主动提一下的优缺点,让读者们自己去判断。”

    上一世,发行的出社不是浦江出社,而是浙省出社。

    但,他们也遇到了和浦江出社同样的难题。

    之后实在没办法了,就专门出了一本书,叫。

    这是当时唯一的一本“书中书”,但也的确暂时解决了的后续征订销售工作。

    “也不用多写,能摆出优缺点就成,”江山继续道:“只要能让继续上市,就根本不用操心销路。”

    ()(e)  “能不操心嘛,”潘主编可没他想的那么乐观:“就在今天,又有一家报纸对提出了批评,你知道他们都写了什么吗?”

    “写了什么?”

    江山只依稀记得,当提出了对的批评后,很多家报刊都发表了跟进文章。

    毕竟还是个报抄大报,大报抄主报的时代嘛!

    “他们:希望我们的出界,不要飘得太远了!”

    “啧啧啧,”江山摇了摇头:“这话得有点过了,是吧李叔?”

    “过了,”李若诚很赞同老三的观点:“都是在一口锅里吃饭的单位,何必写得这么狠呢!”

    “就是,”江山追问道:“是哪家缺德的报刊呀?”

    “你俩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潘主编奇怪道:“不就是咱们市的嘛!”

    “啊?”

    “他自己不还登过连载嘛,”江山彻底服了:“还真是敢于自我批评啊!”

    “可不,”

    潘主编也没想到对方会来这招:“他这不是逼我们出社也跟着一块承认错误嘛!”

    “潘主编,”江山立刻意识到:“那你们可得连夜去印册子呀,这不也是另一种自我批评的方式嘛!”

    “嗯,没错,”潘主编越想越对:“是到了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除了印一本介绍的册子,”江山给对方搬来了上一世出社的经验:“你们还可以去请一些外国的文学家为发声。”

    “我们总编倒是认识几位,但这样有用吗?”

    “放心吧,”江山很有信心的道:“如今他们话比国内管用多了。”

    “这话倒不假,”直到这一会,潘主编才总算有了些头绪:“但愿之后做的一切,能让40万册出货的顺利些,可千万别砸在里了。”

    “这点你完全可以放心,”江山笑道:“相当年,老美那边可比我们这闹得厉害多了,可你猜后来怎么着了?”

    “后来怎么样了?”

    “仅仅一年的时间,的发行量就突破了百万册大关,之后出社根本来不及印,原本标价3美元的,硬生生被炒到了60美元。”

    潘主编简直难以置信:“我的天!”

    李若诚也惊大了双眼:“60美元?这也太离谱了吧。”

    “离大谱了,要知道这个价都能在当时的米国,住一个月旅馆了。”

    江山至今也想象不出那是怎样一个盛况。

    就像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花巨资去看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一样。

    “但这正好能明一个问题,这本书是非常吸引读者的。”

    “你别了,”这一会的潘主编,已经开始两眼泛光:“打去年开始,只要是国外的名著,我们是印一批光一批,恨只恨纸张协调不过来,不然的话真跟”

    后面的话,潘主编及时收住了。

    江山呵呵笑了起来:“不然的话,就跟印钱一样痛快了!”

    “哎哎,这话可不能乱,”

    潘主编连忙压了压,向窗外看了一眼才笑了起来:

    “江啊,我明天就把你这个点子向出社汇报一下,如果真能解决的难题,那才是真的痛快呢!”

    这一会,李若诚和江山相视一笑,他俩心里都清楚,那可是整整40万册的书。

    的确够出社痛快一阵的了。

    浦江日报社的会议室里,解决了这块烫山芋后,大家又展开了对下一部连载的讨论中。

    来去,无非就两种意见,一种赞同连载武侠,另一种则主推科幻。

    “我们已经有一部科幻连载了,再来一部未免太画蛇添足了。”

    “怎么是画蛇添足呢,好东西就应该多多益善!”

    “还是百花齐放更好些。”

    “就算按你的刊登武侠,”吴主编问道:“我请问你,有哪篇能超过?”

    一听这话,坐在c位的魏远行,终于下了决心:

    “得没错,不同的报社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别人有武侠,我们也有科幻,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e)  于是,在一场早会之后,就成了一家具有科幻特色副刊的报纸了。

    与此同时,东方都市报社的蔡文升,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科幻的坚持。

    一大早就围在了总编江海的办公桌前,喋喋不休诉着科幻的种种优点。

    “咱们连这种魔幻都能刊登,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现在正流行的科幻呢?”

    完,蔡文升拿出了一本书:“这是今年刚获奖的,你可以抽空看一看。”

    “好,”江海接过了:“你已经看过了?”

    “是的,特有意思的一本科幻。”

    他俩这正商量着,江山忽然敲门走了进来。

    “蔡主编也在呀,”他也递出了一本:“正好,你不是一直想连载一本科幻嘛,我最近找到了一本。”

    “哦?你终于同意我的建议了?”

    “我可一直都赞同你的建议呀,”江山笑道:“只是最近不是刊登这玩意的时候。”

    “嗯,”江海点了点头:“老蔡,实话跟你吧,江山在外面听到些风声,所以我才一直没答应你的建议。”

    “是嘛,”蔡文升早就听江山有这号关系,这会好奇的问道:“你都听什么了?”

    “这个嘛”江山了跟没一样:“别人也没敢仔细,就稍稍提醒了我一句。”

    “就提醒你科幻不行?”

    “差不多吧,”江山这会倒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我也奇了怪了,你现如今科幻多火,怎么就不能碰了?”

    “无风不起浪,”蔡文升反过来叮嘱起了江山:“既然你已经听到风声了,就一定要重视,你瞧瞧,完蛋不就完蛋了。”

    “你的有道理,”江山老老实实的承认:“我听你的。”

    “这就对了,”蔡文升放心的点了点头:“听人劝吃饱饭。”

    “那我找来的这本书,你们还看不看了?”

    “不是都不要科幻了嘛?”

    “其实,它也不能算是科幻,”江山递出了:“它是一本探险,倒更准确些。”

    “,”

    江海看着里的书:“听名字倒挺有趣的。”

    “这书不是被译成了文言文嘛,”蔡文升^^:“又出新了?”

    “早出了,只不过这本是今年的再书。”

    “我先拿回去看看,”翻着里的,蔡文升的目光已经挪不开了。

    对于江山推荐的几本书,他是本本都爱。

    最近这些天,除了上班,就成天抱着本。

    不仅是他,整个副刊部的编辑都差不多。

    当蔡文升抱着准备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回头提醒江山一句:

    “江,关于陈佩丝的采访稿还有没有了?很多读者都来信询问呢?”

    “没了,”江山两一摊:“能给的,全都给你了。”

    “那下一周的每周一星登谁?”

    “放心吧,过两天就把稿子给你。”

    就在蔡主编摆摆,离开办公室的时候。

    燕京饭店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来自英-国的科幻作家布里安,和一群国内的科幻作者,正在进行友好的交流。

    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向布里安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请问布里安先生,英-国的科幻是怎样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的?”

    布里安一听,直接就愣住了:“首先,我觉得您对科幻有些误会,它和科普书籍不一样。

    科幻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没有传播和教育科学知识的义务”

    当在场的多位记者,听见了布里安的观点后,全都震惊的看向了另一边的科幻作家。

    尽管这一会的科幻作家,都觉得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分可笑。

    但从这帮记者惊讶的表情里,仿佛也看出了一丝丝不对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