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归来仍是少年

A+A-

    似乎感受到了中原所发生的一切,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的早。

    楚江边那片红枫林已是白雪皑皑的世界,起先是一片红叶上出现点点雪白。过了一夜,这层白色竟然将红叶全数覆盖。寒风吹过,又有几片枫叶落下,远远观去一片洁白上点缀的几点鲜艳的红,格外醒目。

    枫林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两行字,只见上面写着——

    枫林落尽千秋叶,孤道独守万古寒;

    阅尽繁花落与开,又是一年阳春来。

    这首诗不知出自何人之笔,若单单只看前两句叫人心中直觉悲春伤秋与百年孤寂,可后两句又给人一种信念——即便悲寂的秋冬年年会来,可阳春依然会如约而至,赶走萧索与寒冷,让人感到些许明亮。

    枫林旁一座宁静的村庄忽然出现一位外乡人,一位青衣男子捧着一个的罐子,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在得到他想要的信息后,他便带着怀中的罐子离去。

    这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带着先生骨灰的姬阳与。

    他走啊走,来到一个土坡前,看着土坡上一个个的土包子,便走上前去。他弯着腰一个一个地确认,最终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土包前停下。他伸擦拭了一下墓碑上的灰尘,在确认了上面刻写的字后,他按照老人的吩咐,将墓碑中的石砖一块块地取下,而后再将罐子心翼翼地放进去,最后再将一切复原。

    这座坟包估摸着已经砌好七八十年了,当地有个风俗,人只要过了六十岁就会先选好地儿做好坟,这样知道自己将来会埋在哪儿,心中有个着落。老人选在他父母的旁边,落叶终要归根这是他的夙愿,如今姬阳与替他完成了这个愿望,若他在天有知,也会感到欣慰吧。

    姬阳与拿出一把香,三柱为一组,替未能前来的人一一上香。当他上完第九组香后,他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拿出最后三柱香,点燃后虔诚一跪,最后将这三柱插在前面二十七柱香的前面。敬完香后,姬阳与起身拍了拍膝上的灰尘,最后看了一眼墓碑以及未烧完的香转身离去。

    这几日常府上下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全府上下都笼罩在一股压抑的气氛中。书房内,铁戈正苦苦地请求着什么,但常之山却依旧站在窗边负而立,似乎不为所动。

    “将军,这事儿您就这么让他了?”

    “事已至此,莫要再什么了”,常之山淡淡地道,对于事情发展到今日,似乎他已默默地选择接受。

    “可是——”

    “你退下吧。”

    不等铁戈再什么,常之山便让他退下。

    面对常之山,铁戈无论接到任何命令与指示他都选择无条件的服从,此时他虽然心有不甘且内心焦急,但却依然低着头默默退了下去。

    书房的门被轻轻地关上,常之山长叹一口气,他目光显得极为阴沉,又充满了疲惫。昨夜,他曾经的部下捎了个口信过来,公孙错奉诏入长安。当他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他便全都了解了,当他想到那个白白胖胖、多跑几步便会气喘吁吁的曾经的下属时,他就对唐帝的心思一清二楚了。今日他去营中巡视一番,交代了一些事情便回来了,像是在进行离任前的最后布置。

    圣上到底还是防着自己啊!

    常之山讽刺地一笑,可他又十分不解,圣上如此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与徐家的联姻?还是怕自己军权太大?还是因为英平母亲的事?他这些年不管在哪儿他都如履薄冰,就是因为他太了解这位圣上——哪怕他们曾经一同出生入死。

    ()(e)  唐帝大限将至,而英平在朝中可以是毫无根基,难道他害怕什么不成?就算要将自己的权利收回,为何偏偏选择公孙错?自己与公孙错的关系朝中无人不知,若是在平日提拔他倒还好,此时这样此消彼长提一贬一,到底是为了什么咱这位圣上好就好在想得多、想得全,坏也坏在想得太多、想得太全

    算了,不去想了,明天就知道结果了常之山摇摇头,用双指揉了揉双眼,转身向椅子上走去。

    第二日。

    今日早朝时,陈进爵宣布了两道震惊朝野的御旨,一是常之山玩忽职守、疏于看管,使神策营兵符被盗落于贼人之,此等无视君命、有负君恩之为犹如不尊圣命、置王城安危于不顾,是为不忠,故特降此旨免去常之山神策大将军一职,但天子宽宏,念其有功于朝廷,命其任枢密院副使,忘以此为戒,好自为之、莫负天恩;至于第二道御旨,则是宣布了新一任神策大将军的人选——

    这人便是大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常之山旧部公孙错!

    两道圣旨像是连着的两声惊雷,一道更比一道响!就算数日前吴泽被罢免、左公明接任都不如这两道指令来得震撼,更有趣的是近日早朝唐帝甚至没有出现,待百官到来后由陈进爵直接宣读,宣读完后便退朝。

    待百官跪安后,常之山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殿,剩下的官员则闹哄哄地议论起来,他们有的围着王延庆打探消息,有的拉着军方的其他将领想问个究竟,到底为何常将军会突然失宠,这新神策大将军的人选也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常之山向来不待见此人,免去常之山而任命此人——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定然是圣上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吴泽被罢也就算了,连常大将军都被罢免,这这文武百官还有不心慌的?

    一时间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人自危。

    御书房门口,一位胖胖的将军站在外面,若不是看他的打扮衣着,定然以为这是哪来的地方官员。

    这人如此之胖别是什么酒囊饭袋吧?

    路过的宫女、太监皆斜眼偷瞄着这位胖乎乎的将军,这个白胖子与那些军队里的将士比起来他自然算胖的,可与酒楼、青楼的那些肥头大耳比起来他又显得十分结实,就像肉铺里的五花肉一样肥一层瘦一层,厚厚的脂肪下是结实的精肉,或许是第一次来此处有些紧张,也可能是方才跑所致,这位胖胖的将军额头上不停地渗出一粒粒的汗珠,而他则不停地举起衣袖来擦拭。

    就在胖将军刚刚将汗液擦拭干净,陈进爵忽然从书房里出来,他笑着对胖官员道:“公孙将军,圣上已经醒了,您进去吧——”

    “呵呵,有劳陈公公传话。”胖官员的笑容十分憨厚,看似人畜无害。

    “将军客气了,快进去吧,莫让圣上等久了。”陈进爵同样回礼道,面对这位新贵,他自然不会太高傲。

    “呵呵,好”

    胖将军笑着走进去接受圣命,陈进爵则乖乖地站在书房外安静地等待。

    与其他将军不同,随和得不像一位将军,反倒更像弥勒佛——这是公孙错给陈进爵的第一印象,也不知此人有何等能耐入了圣上的眼界,竟顶替了常大将军

    唉!圣心难测、圣心难测啊——

    方才候在御书房外的便是新一任的神策大将军——公孙错。

    其实公孙错顶替常之山出任神策大将军一职可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神策大将军虽官品与大将军无异,但却是军方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神策大将军兼任枢密院‘在京房’主事,替天子掌管新唐军队,此职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意料之外’,指的是圣上会在常之山壮年之际将其军权剥夺;而‘意料之中’则是朝野上下皆认为若是常之山功成身退,能接任常之山位置的怕是只有公孙错一人。

    ()(e)  公孙错其实先前是常之山的下属,且是常之山麾下一员大将,莫看他肥肥胖胖跑两步都上气不接下气,可带起兵打起仗来却是一等一的好,六王之乱的时候带着区区不足五千的人马就将晋王的数万大军牢牢挡在庸城之外,未让晋王的大军与其他军队形成合围之势,大大缓解了长安的压力。

    徐有年善攻、公孙错善守,这不光是大唐军中人人知晓,就连中原其他国家都知道这一道理。徐、常、公孙三人,徐有年年纪最大,常之山次之,公孙错的年纪最,只比常天大一轮,所以将来常之山引退之后,定然是由公孙错接任。

    可老天总是喜欢捉弄人,公孙错原本是常之山的心腹大将,可就在‘六王之乱’将平息之际,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彼时六王之中已有五王被勤王之军攻破,仅剩宁王的叛军负隅顽抗,当时常之山的关内军一路杀的宁王的军队四处窜逃,原本唐帝是本着‘王爷叛乱、属军无罪’的原则一路接纳叛军,毕竟打来打去是皇家兄弟相残,与这些军士无关,可偏偏宁王的账下有位叫郭续的将军誓死不降,这位郭续的将军也是位能带兵的干将,其他军队几番来回都无法攻破郭续的阵营,到了最后是公孙错领兵才将其冲破。破敌时时近黄昏,公孙错一番冲杀后杀得郭续的军队片甲不留,甚至连公孙错亲刃了郭续的头颅挂在腰间都不知。当大家清理战场时一直找不到郭续的尸首,直到最后才发现郭续的头颅挂在公孙错的腰间。正是因为这事改变了公孙错未来的命运——

    因为这郭续不是别人,他是常之山亲姐姐的儿子——换句话也就是常大将军的亲外甥。

    常之山的姐姐死得早,郭续是常将军带在身边养大的,当真如亲儿子一般,当他得知外甥死于乱战后,常之山当这众将的面默默地转身哭了好一会儿。公孙错得知此事后连忙跑到帐前跪下赔罪,可常之山却:‘郭续虽是我外甥,但他始终是国贼,你杀贼有功,我奖赏你还来不及,又何须赔罪?’。

    于是,常之山非但没有责怪公孙错,反而重重赏了公孙错一笔以安其心。

    可当众人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的时候,接二连三的‘怪事’就降临在公孙错的身上,先是平叛有功的众将皆得到或大或的封赏,独独公孙错却没有,之后还因为一件事将公孙错杖责一顿,并将其发配至边疆带兵。

    公孙错虽嘴上一直不敢什么只道是自己失职应该领罚,但众人都知道,这是常之山因为郭续被杀之事公报私仇所致。

    原本是前途光明的将领却因此落魄,怎叫人不唏嘘?而今时今日唐帝直接让公孙错顶替常之山之职二人的身份来了个直接互换,又怎叫人不感叹命运弄人、天意难测?

    如此一来,恐怕常将军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