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你要往船上装一百门这样的火炮?

A+A-

    李进的话深深的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大炮的作用原来不是守城的,而是用来丈量国土面积的。这种鹰派的发言,让周围的人全都是热血沸腾。身为武将的蓝玉,更是忍不住大吼一声:“好,的太好了!”“咱们就应该用大炮,让那些狗娘养的,好好长长教训!”蓝玉的一声怒吼,将朱元璋从失神中,顿时惊醒过来。瞪了一眼鲁莽的蓝玉,朱元璋随后看向李进,道:“照你的意思,你是想把这种火炮安装在船上吗?”“要不然你怎么出海倭寇?”李进点头,道:“那是当然。”“这种火炮如果安装到我们造船厂造出来的宝船上面,绝对可以横行天下。”“到时候别倭岛这个蕞尔国,就连西洋那些国家,我也要让他们尝尝咱们大明火炮的厉害。”朱元璋眉头微皱,道:“倭寇敢来侵犯咱们大明,剿灭他们理所当然。”“但是西洋那些国家,跟咱们大明一直没有交集,就没有必要再去招惹他们。”李进翻了翻白眼。他们现在没有招惹你们,不代表以后不会招惹你们。要知道现在的地球就是一个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或者国家,都是一个带枪的猎人。被别人先发现的结果,就是等到别人超越你的时候,就会直接开枪,将你消灭。这老黄肯定没读过书,连黑暗森林都不懂。不过李进也没有解释,只是耸了耸肩。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把倭寇给全部剿灭,而后乘风破浪,直抵倭岛。将倭岛彻底征服,这才是李进接下来的目标。朱元璋看李进不话,但是想起李进刚才的言语,也没有强硬的要将这个基地纳入朝廷管辖,反而道:“这个基地必须处于朝廷的监控当中,皇上一定要知道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即便这种火炮不放在武库当中,那它的使用,皇上也必须要知情。”李进不置可否,既然他把朱元璋带到这里来,自然就不怕皇上知道。他就是要让皇上知道这个基地,只有这样,他的出海大计,才能顺利进行。最近他在上沪县,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外界人员不断涌来。这些人根本就不是灾民,而是一些各种各色的人,李进最终认定这些人,都是探子。具体是哪些人的探子,李进不得而知,但是这种情况也让李进的警惕心大起。毕竟如果因为这些人影响了自己的出海计划,那他就真的哭都没地方哭了。要知道出海,征服倭岛对于李进十分重要,如果再被搁浅,李进甚至因此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李进这次带着老黄,来进行一场规模的阅兵。他就是要借老黄的嘴告诉皇上,自己完全有能力彻底解决倭寇之患。不仅如此,对于远在海外的倭岛,自己也有能力,征服那个蛮荒之地。即便他们人口百万,披甲数十万,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旁边朱元璋在听到李进打算将火炮装到大船上之后,不禁眼前一亮。当初和陈友谅在洞庭湖决战,但是朱元璋就觉得如果陈友谅那种大船,可以装载火炮,在水战中将会占据天大的优势。但是陈友谅当时并不在乎火炮,反而依仗着自己船只高大坚固,横冲直撞,想要将自己撞下湖中。结果被自己利用大船的笨重,不易掉头的缺点,大败陈友谅。如果陈友谅大船上有这种火炮,朱元璋甚至都不敢想像洞庭湖水战的后果。只怕现在自己的坟头上,草都一人深了。不,可能连坟头都没有,而是死无葬身之地。朱元璋情不自禁有些后怕,朝李进道:“你造出来的船只上面,可以装填多少这种火炮?”李进伸出一根指头,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十门?那也不少了,不错。”朱元璋犹记得当初自己船上,只能装载一门火炮的尴尬场景。现在听大明海军的船只能够装填十门这种威力的火炮,已经是不错的进步。以这种威力的火炮,对方只要挨上一下,只怕就是损失惨重。但是李进却是摇了摇头,道:“不是十门,而是一百门!”“整整一百门这种火炮,老黄,你能想象这种船只在大海上纵横的场景吗?”朱元璋人傻了,刚才他还在为十门大炮感觉到心满意足。现在李进竟然给他直接扩充了十倍,整整一百门。一百门这样的火炮,朱元璋想到一百门威力巨大的火炮,万炮齐发的场景,不禁有些头皮发麻。刚才不过才十门火炮,就能将方圆两里的动物尽数灭绝,那一百门火炮岂不就是方圆二十里?这也太恐怖了。要知道方圆二十里至少能容得下十万大军。一艘大船所携带的火炮,就能灭绝十万大军?朱元璋此刻只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乱。但是随即,朱元璋就意识到不对。一艘船怎么可能装得下这么多大炮?只是一层甲板的船只,即便再大,也不可能装得下这么多大炮。“李进,你敢骗咱?你当咱没有见过巨船吗?”“当初洞庭湖决战的时候,你子还不知道在哪呢!”“陈友谅这么大的船,都不一定能装得下一百门火炮,更别你那个船厂造出来的船。”“一层甲板的船只,根本就不可能装得下一百门火炮!”李进却是十分淡定,道:“谁我的大船只有一层甲板?”朱元璋满脸疑惑,不是一层甲板?这怎么可能,当初就算是巅峰时期的龙江船厂,也没听过造出来有双层甲板的船只啊。“双层甲板?”“不可能,当初咱曾经亲自问过,造出来两艘船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那不仅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以大明目前的船匠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咱们中国的船只龙骨都支撑不了双层甲板。”“如果你用组装形成的龙骨,建造双层甲板,根本扛不住一点风浪。”朱元璋虽然禁海,但是对船只还算有所研究。当初为了打败陈友谅强大无比的水师舰队,他专门找人谈论过各种船只的制造。其中就有这种增加甲板,让弓箭藏在第二层甲板进行射击的船只。结果当初的船匠一口否决,认为这种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大明造船使用的龙骨,根本就是拼接而成,这样可以防止漏水导致的沉船。但是这样的龙骨,建造一层甲板刚刚好,如果强制上两层甲板,就会导致船体不稳,而且十分的脆弱。根本经不起任何风浪,别海上的暴风雨,就连江上的风浪都扛不住。所以朱元璋根本不信李进的鬼话,什么两层甲板,纯属是胡扯!“老黄,打陈友谅都是什么时代的事情了?”李进满脸不屑,道:“那已经是你们老一辈的回忆了。”“洞庭湖的确很大,但是相对于大海来,终究是一个水泊。”“陈友谅使用的大船再大,也只不过是湖泊里面的霸主,在大海上什么也不是。”“如今我们船厂打造的,是能够纵横四海,无敌于天下的海军,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更不能相提并论。”李进自从那日从龙江船厂返回之后,就按照汪大海的名单,将原先船厂所有的船匠,全部召集到了上沪县。随后李进就马不停蹄的组建起上沪县龙江宝船厂,根本没有一丝停歇。在人员到齐之后,李进没有让他们按照原先宝船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改进的图纸。这种图纸不仅吸取了宝船巨大体型的优势,还吸取了西方双甲板的优势。双甲板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够大大提升船载炮的数量。在未来某段时间,华夏历史迎来屈辱的一百年,西洋国家就是通过这种船只打开了华夏的国门。两种船只最大的不同,就是船只龙骨的不同。以往大明造船使用的龙骨都是拼接而成,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拼接的龙骨,能够建立水密隔舱。在福船的底层能够建立多个船舱,并且每个船舱都会进行水密性处理。如果底层的某个船舱不幸撞到礁石漏水,也不会影响其他的船舱,从而使船只不会彻底沉没。这是华夏历史船只的巅峰之作,作为商船,绝对配得上天下绝顶。因为福船船舱巨多,载货量很大,而且因为吃水深,能够载有更多的物品,是当世最发达的气密性船只。做成这样的龙骨第二个原因,就是大明现在没有特别巨大的树木,来制作龙骨。中原地区经过华夏百姓这么多年的繁衍,早就化作良田,而没有了原始森林。可没有原始森林,也就意味着没有优良的造船原料,对材料要求极为严格的龙骨,自然更是找不到。福船虽然能够将就使用作为大明的战船。但是用于海战,李进有些不满意它的船速不是很高。在李进的计划中,大明海军的船只,就应该载有大量的火炮,无论是对海上还是陆地,都能展开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如此,作为战船还要有足够的航速,让只要发现敌人,那就必须要追上敌人,统统消灭掉。如此火力充足,而又速度惊人的战舰,才是大明海军的希望,也将是倭寇们的噩梦。于是,李进就掏出了后世经过改装后的福船。这种船虽然与福船类似,但是结构却是完全不同,李进更喜欢叫它盖伦船。这种船只是西方比较出名而且经过考验的战船,有着出色的航速,以及双层甲板。每层甲板都可以单独使用,至于在甲板上固定火炮,更是轻而易举。李进给汪大海的图纸,就是这种船只。汪大海拿到图纸之后,就迅速在实验水槽中进行模型实验。实验的结果,自然是振奋人心,经过龙江船厂众多船匠的努力,这种图纸上的船只在造出模型后,经过各种数据模拟,效果十分出众。现在龙江宝船厂日夜兼工,就是在造这种船只。只要这些船只制造完成之后,再加上士兵们进行海上训练完成,那么剿灭倭寇的计划,就可以开始了。朱元璋在听到李进竟然真的造出了双甲板的大船,感到震惊无比。“这怎么可能,当初他们龙江船厂的负责人,亲口告诉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在你这里就可以实现?”“你刚才,大明缺少制造大船龙骨的材料,难道你李进就有这种木材?”李进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那是当然!”“在我坐上这个上沪县县令的时候,我就一直留意这种巨大的木材,为的就是这么一天。”“既然上沪县的位置,如此得天独厚,那就肯定不能浪费。”“大海肯定是要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国土,即便皇上没有看到大海能给大明带来的利润,终有一天,我也会皇上看到大海的重要性。”“在我孜孜不倦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让我遇到了贵州来的商人。”“如今的大明,如果还有哪些地方,能够找到造船用的木材,那就肯定在西南地区。”“果然,这个商人一听我需要这种木材,终于是不负所望的搞来了几十棵参天巨树,足够建造出海的舰队了。”“就是木材的价格有些贵了。”朱元璋闻言,皱眉询问道:“多少钱?”“一万两银子,一棵!”李进脸上露出肉痛的神色,当初他中可没有这么宽裕,但是他还是咬着牙,买下了这么多的木材。为的就是这么一天,能够用这些木材,制作出国之重器,给大洋彼岸的岛国,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朱元璋沉默了,如果这样算下来,李进花在造船上的银子,已经将近两百万两白银。难道真的像李进的,要为大明剿灭倭寇之患?以至于要灭掉整座倭岛?朱元璋觉得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他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看不到李进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