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银子不能乱挖,要不然会通货膨胀
几千名骑兵汹涌朝石见城奔来,让原本震惊的倭人全都有些畏惧,不明白大明又要搞什么幺蛾子。可是就连李进都有些纳闷,原本不是只有两项军事演习吗?怎么又出来一项?难道是有什么意外之喜?李进下意识的看向城下的蓝玉,但是蓝玉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什么情况?反而是神色有些凝重的下令大明海军戒严,防止被人袭击。好在没过多久,蓝玉就看清楚前方领兵之人,正是汤和还有太子朱标。蓝玉赶忙让下解除警备,省的擦枪走火,出现什么意外。原来,朱标在下船之后,就乘坐马匹,马不停蹄的朝石见城这边赶来,想要尽快见到李进,然后去看看那个所谓的石见银山。李进也看清了来人,心中了然,这就是徐达昨日所的援军。不过汤和是援军将领,那么老黄的儿子,那就是特使了。不得不,老黄一家的确是勋戚显贵,居然能得朱元璋如此赏识。李进知道了前因后果,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再和田上次郎虚与委蛇下去,直接道:“这是我们大明的精锐骑兵,田上君不必惊慌。”“既然如今的军演已经结束,田上君就尽快回返吧,我们皇帝陛下还在等着贵天皇的答复。”“希望咱们下一次见面,仍旧还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要知道我们大明对待朋友,就好似春天一般温暖,但是对于敌人,我们就会像是冬天一般寒冷。”“田上君也不希望吃上我们大明火铳的枪子吧?”李进带着半微笑半威胁的话,让田上次郎汗流浃背,连连点头承诺,绝不敢成为大明的敌人。见状,李进心满意足的放过了田上次郎,让他先回去劝醍醐天皇,至于醍醐天皇到底会不会答应,李进却是并不担心。毕竟如今刀子在李进中,即便醍醐天皇不答应,还有一个备胎足利家。自己中可是还有两名足利家的家臣握在中,想要联络足利家,简直是易如反掌。等到田上次郎离开之后,李进就走下城墙,迈步来到了蓝玉面前,此时汤和和朱标已经下马,相互之间兴奋的交谈着。“诸位从大明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李进来到几人面前,直接开口道:“这里不是话的地方,不如移步城主府,咱们再好好交谈?”“正有此意。”朱标眸中精光闪烁,而后道:“永昌侯,身后的这些骑兵请帮忙妥善安顿好。”“港口处还是有七千士卒,也请永昌候帮忙安顿。”“殿特使放心,此事交给我就行。”蓝玉拍了拍胸脯,一口应下。随后朱标和汤和跟着李进,缓缓朝城中的城主府走去。汤和再次见到李进,只觉得李进好似变得更加精瘦干练,气质也越发的锋锐,好似一把完全出鞘的长刀,锐不可当。看样子这些时日,李进在军中打磨的时间比较长,要不然不会有如此浓郁的兵锋之气。怪不得李进能出海干出好大一番事业,汤和心中暗暗想到,此人虽然年轻,但是却不容窥。朱标见到李进则是显得十分高兴,在朱标心中,李进一直都是一个能臣干将。不仅能治民,还能治军,实在是不可多得文武全才。所有朱标从来都不惮于表达对李进的欣赏,周围的人基本上也全都知道。不仅仅是朱元璋,就连马皇后以及一些朱标的近臣都能从朱标口中,竟然提到李进。如今在异国他乡见到李进,朱标心中有许多的疑惑,想要请教李进。不过在路上不是话的时候,朱标只能憋在肚子里,等到城主府,再行询问。三人随即交谈,很快就从城门口来到了石见城的城主府。徐达则是早就在门口等候,看样子有人提前通知了徐达。“见过钦差大人。”徐达微微躬身,表达对朱标的尊重。朱标则是赶忙上前,扶起徐达,而后感慨的道:“远渡重洋,征剿倭岛,征服石见城,魏国公实乃劳苦功高。”“不敢。”徐达微微拱。等到走进城主府,来到客厅,朱标则从袖筒中拿出一张圣旨,大声道:“李进,徐达听旨。”李进和徐达精神一振,而后赶忙拜下领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岛不服王化,派遣武士冒充倭寇,侵略我大明。”“今徐李二人,亲帅海军征伐不服,大胜倭贼,实慰朕心。”“即刻增加徐达魏国公食邑一千户,晋李进为松江府知府。”“望尔等同心协力,再接再厉,不负朕望,钦此!”徐达一脸平静,毕竟他的爵位早就已经达到顶峰。魏国公,已经是封无可封,增加些食邑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但是李进却不一样,熬了这么多年,终于从上沪县县令变成了松江府知府。这可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县令不过是区区七品,见谁都要点头哈腰。而知府则是正四品大员,可谓是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上沪县发展已经饱和,如今松江府都成为自己的管辖区域,那自己终于可以放开脚大力开发松江府了。二人接过圣旨之后,分宾主而坐,开始谈起了正事。“这次皇上让我前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朱标理所应当的坐在诸位,起了此行的目的所在。“第一件事,自然就是确认石见银山是否真有这么大的储量。”“我从工部借来了三百名经验丰富的探查矿工,他们绝对可以将这座巨大的银矿,查清储量。”话音刚落,李进和徐达都点了点头,此事无可厚非,毕竟石见银山牵涉重大。朱元璋再心谨慎,也不为过。“此事理所应当,待会我就带你们前往石见银山,好好探查一下银矿储量。”朱标见李进如此,微微颔首,然后徐徐起了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就是皇上认为每月只开采十万两白银,实在太少。”“想要将产量扩充到三十万两白银,因此特地命我前来,询问李大人的想法。”“三十万两?”李进眉头直接皱起,而一旁的汤和却是满眼放光的看向李进。若是真的一个月产量三十万两白银,那么他汤和就能分到三万两一个月。以大明如今的物价,那真的是每天大鱼大肉,锦衣玉食都花不完。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每个月三十万白银的产量,这座银矿也能挖掘两百年。想想都让汤和兴奋不已。但是李进下一句,却让汤和如坠冰窟:“我觉得不行,三十万两白银的月产出,可能会将大明的物价抬升。”“这对于百姓来,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是异常灾难。”听闻此言,不仅是汤和,就连朱标还有徐达都有些震惊,不明所以的看向徐达:“此话何解?”李进有些为难,这涉及到经济学,对于现在的他们,有些难以解释。不过李进思忖片刻,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给几人好好讲解讲解。毕竟此时的银子就是后世的货币,货币超发的结果,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会造成货币贬值,而后物价飙升,这对于大明百姓来,绝对是灭顶之灾。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