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京城放榜,整顿朝纲

A+A-

    赵子轩微微欠身,从容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以为,可设立专门构监管工商,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既鼓励工商发展,又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自给自足,以稳固国家根本。”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显然对赵子轩的回答颇为满意。他转而看向朱瀚与朱标,示意二人有何看法。朱瀚微微一笑,赞许道:“赵子轩之见,既务实又具远见,实乃国家所需之才。”

    朱标亦点头附和:“赵子轩之策,兼顾了农工商三方面的平衡,实为难得。儿臣以为,可重点培养此类有识之士,为国家未来储备力量。”

    随着殿试的深入,贡士们各展所长,有的侧重于法制建设,有的则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朱元璋耐心倾听,不时提出尖锐问题,考验贡士们的应变能力。

    而朱瀚与朱标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用心记录每位贡士的表现,以便后续综合评价。

    当最后一位贡士完成陈述后,朱元璋环视众人,沉声道:“今日殿试,尔等皆展现了不俗的才学与见解。然国家大计,非一人之力可成,需众人齐心协力。尔等既已通过层层考验,自当珍惜此会,日后入朝为官,务必勤勉尽责,不负朕之期望。”

    殿试持续了一整日,每位贡士都倾尽全力,展现了自己的学识与才华。

    待最后一位贡士退下后,朱元璋环视众臣,沉声道:“今日殿试,朕已心中有数。然选拔人材,非一日之功,需长久观察与考验。尔等既已入选,便当勤勉尽责,不负朕之期望。”

    朱瀚与朱标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陛下圣明,微臣(儿臣)定当谨遵圣训,不负陛下厚望。”

    殿试结束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大殿,心中满是感慨。朱瀚轻声对朱标道:“殿下,今日殿试,可见我朝人才济济,未来可期啊。”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瀚王叔所言极是。这些年轻才俊,必将成为我大明江山的坚实支柱。标儿定当虚心学习,与他们共同为大明江山贡献力量。”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已至宫门。朱瀚停下脚步,转身对朱标道:“殿下,此番殿试虽已结束,但选拔与培养人才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你我需继续携努力,为大明江山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朱标郑重地点头:“瀚王叔教诲,标儿铭记于心。标儿定当不负所托,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

    贡士们纷纷躬身行礼,表示定当不负圣恩,勤勉为国效力。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即宣布殿试结束,待成绩公布后,再行封赏。

    退出大殿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而行,心中对今日殿试的贡士们充满了期待。朱瀚轻声道:“殿下,今日殿试,诸贡士表现皆不俗,可见我大明人才济济。”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这些年轻才俊,定能为大明江山注入新的活力。只是,如何从中选出最为杰出者,还需我们仔细斟酌。”

    放榜之日,京城内外一片沸腾,百姓们纷纷涌向皇城,期待着揭晓本年度科举考试的结果。朱瀚与朱标也早早来到皇城门前,准备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阳光洒在皇城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也在为这场盛事增添几分庄重与喜庆。朱瀚身着华服,面容肃穆而庄重,眼神中却难掩一丝期待与激动。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标,只见朱标同样身着礼服,神色紧张而又坚定,显然对即将公布的榜单充满了期待。

    “瀚王叔,今日放榜,不知哪些才俊能够脱颖而出?”朱标轻声问道,语气中既有对结果的好奇,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殿下勿急,今日放榜,自有分晓。无论结果如何,皆是这些士子们多年苦读的成果。我等只需秉持公正之心,确保榜单无误即可。”

    正话间,只见皇城大门缓缓开启,一队宦官捧黄榜,步履稳健地走出。人群顿时沸腾起来,纷纷涌向前去,争相一睹榜单。朱瀚与朱标也在侍卫的护送下,缓缓靠近榜单。

    朱瀚目光如炬,迅速扫视着榜单上的名字,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些士子的学识与才华。朱标则显得更加紧张,他瞪大眼睛,仔细寻找着自己熟悉的名字,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看,那位李沐风果然名列榜首!”朱瀚指着榜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对朱标道。他的语气中既有赞许,也有几分欣慰。李沐风在殿试中的表现确实出类拔萃,他的见解独到且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朱标闻言,连忙凑上前去仔细查看,果然见到了李沐风的名字赫然在列。他脸上露出喜色,连连点头:“李沐风才华横溢,实至名归。只是不知其他才俊表现如何?”

    朱瀚继续扫视着榜单,逐一点评着上榜的士子:“那位赵子轩也不错,他的策略兼顾了农工商三方面的平衡,实为难得。还有这位王思远,文章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亦是不容觑。”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对朱瀚的点评深表赞同。

    朱瀚眼光独到,对这些士子的评价自然极为中肯。

    “瀚王叔所言极是,这些士子皆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朱标感慨道,“只是,如何从这些才俊中选拔出最适合朝廷需要的人才,还需我等细细斟酌。”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殿下所言极是。选拔人才,不仅要看其学识与才华,更要看其品德与志向。我等需综合考量,方能选出真正能为朝廷所用之人。”

    正话间,突然一阵喧闹声传来。朱瀚与朱标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一位士子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着自己的亲友。显然,这位士子成功上榜,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看,那便是成功上榜的喜悦。”朱瀚指着那位士子对朱标道,“科举之路虽艰辛,但只要心中有梦,坚持不懈,终能收获成功。”

    朱标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敬佩与向往:“瀚王叔所言极是。科举之路,便是士子们以才学换前程的独木桥,能走过这座桥的人,都是有着坚韧不拔之志的人。我们身为皇室,更当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人才资源。”

    两人正着,一位中年士子匆匆挤过人群,来到朱瀚与朱标面前,躬身行礼道:“二位殿下,微臣乃此次科举上榜士子之一,特来感谢朝廷与二位的公正选拔。”

    朱瀚微微一笑,扶起士子道:“你无需谢我二人,这是你多年苦读应得的回报。朝廷选拔人才,只看才学与品德,不问出身。你既已上榜,日后便需勤勉尽责,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士子感激涕零,连声道谢后,转身离去,继续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朱瀚望着士子离去的背影,对朱标道:“殿下,看到这些年轻才俊的朝气和热情,我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我们扶持太子,不仅仅是为了稳固皇权,更是为了这些年轻才俊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父皇常言,得人才者得天下。我们定要广开才路,不拘一格,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为大明所用。”

    两人正谈论间,一位宦官匆匆走来,躬身禀报道:“二位殿下,陛下有请,速往御书房觐见。”

    朱瀚与朱标闻言,相视一眼,随即整理衣冠,跟随宦官前往御书房。御书房内,朱元璋正襟危坐于龙案之后,神色凝重,似乎有要事相商。

    “儿臣(臣)参见父皇(陛下)。”朱瀚与朱标行礼后,恭敬地立于一旁。

    朱元璋微微抬,示意二人免礼,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他们,缓缓道:“朕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事需与你们商议。近来,朝中官员多有懈怠,政务处理不及时,民间怨声载道。朕欲整顿朝纲,重振吏治,你二人有何良策?”

    朱瀚闻言,沉吟片刻,拱道:“陛下,整顿朝纲,重振吏治,实乃当务之急。臣以为,首先应从考核与监察入,明确官员职责,设立更为严格的考核制,对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同时,加强监察力度,确保官员行为清廉,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你以为如何?”

    朱标拱答道:“父皇,瀚王叔所言极是。儿臣以为,除考核与监察外,还应注重官员的选拔与培养。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不拘泥于门第出身,唯才是举。同时,加强对官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行政能力与道德水平。”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二人所言,皆切中要害。整顿朝纲,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瀚弟,标儿,此事便交由你二人共同负责,务必尽心竭力,不得有误。”

    朱瀚与朱标齐声应诺:“臣(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朱元璋微微颔首,继续道:“另有一事,需你二人留意。朕闻朝中有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此风不可长。你二人需暗中查访,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立即上报,朕必严惩不贷。”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决心。朱瀚拱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与标儿密切合作,彻查此事,绝不让朝中乌烟瘴气,坏了大明基业。”

    朱标亦拱道:“侄儿定当尽心竭力,协助瀚王叔,共同维护朝纲清明。”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挥道:“你二人退下吧,速去办理此事。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朱瀚与朱标躬身告退,退出御书房后,二人并肩走在回廊上,神色凝重。朱瀚轻声道:“殿下,此事关乎朝纲稳定,我们需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朱标点头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我们需暗中查访,收集证据,待时成熟,再一举揭发。”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福。你我叔侄二人,定能携共克时艰,为大明江山稳固贡献力量。”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殿下,整顿朝纲之事虽急,但更需策略。我们需先从那些平日里行事张扬、民怨较多的官员入,以儆效尤。”

    朱标点头赞同,眉宇间透出一股果决:“瀚王叔所言极是。侄儿以为,可先挑选几位典型,明察暗访,收集确凿证据,再一举拿下,以彰显朝廷整肃吏治的决心。”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赞许:“殿下此计甚妙。不过,我们行事还需谨慎,务必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以免授人以柄。”

    朱标点头,语气更加坚定:“瀚王叔放心,侄儿定当谨慎行事,不让父皇失望,也不让奸佞之徒有可乘。”

    两人着,已走到了分岔路口。朱瀚停下脚步,转身对朱标道:“殿下,接下来的路,便需你我分头行动了。我负责从户部入,核查官员的账目与政绩;殿下则可从吏部着,考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是否合理。”

    朱标拱一礼:“瀚王叔放心,侄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若有进展,侄儿会及时与瀚王叔沟通。”

    朱瀚回礼,语气中满是信任与期待:“好,那我们就此别过,各自努力。待时成熟,我们再共商大计。”

    罢,两人分道扬镳,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朱瀚与朱标分别后,各自投入到紧张的调查工作中。朱瀚首先来到了户部,准备从账目入,揭开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秘密。

    户部大堂内,朱瀚端坐在主位上,面前摊开着堆积如山的账册。他面色凝重,目光如炬,逐一审视着每一笔开支与收入。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户部主事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道:“殿下,您要的这些年来的详细账目都已整理完毕,请殿下过目。”

    朱瀚微微点头,示意主事将账册递上。他接过账册,一页页仔细翻阅,不时眉头紧锁,显然对某些账目产生了怀疑。翻阅片刻后,他抬头问道:“这些年中,为何有几笔大额开支没有明确的用途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