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6章 各执所词各怀心思

A+A-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话音刚一落地,翰林学士刘三吾闻听朱元璋此言,心中猛然一惊,当即跪拜在地,出言反驳。

    前几日他为陛下密召,入后园商讨立储事宜,当时他便表明观点,立皇孙为储君。

    回去之后,刘三吾仔细盘算,心中愈发笃定,哪怕是陛下更为中意燕王朱棣,他也要拼死直谏。

    其中自然有为江山社稷的考量,皇孙朱允炆,为人仁孝守礼,年虽十五,但观之已有仁君风范。

    这一点,与懿文太子朱标,十分相像,一众翰林学士,见之欣喜。

    反观燕王朱棣,常年身处北地,沙场征战,行事刚直骄狂,且杀心极重,若是让此人当了太子,等陛下百年之后,岂不又是一位铁血皇帝?

    当今陛下腕铁血狠辣,纵观数千年历史,从未有过,刘三吾人虽老迈,可心智通明,自知如今天下,需要的是一位仁君。

    故此,当陛下言称更为中意燕王时,刘三吾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不惜触怒龙颜。

    其他人并未话,即便是素来刚直的刑部尚书杨靖,此刻也保持着沉默。

    他们在等待着陛下的回应,反驳的话,有一个人出就已经足够。

    坐在上面的那位,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历来乾坤独断,喜怒不形于色,稍有风雨,便会大兴屠刀。

    既然陛下已经表明看法,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即便心中有什么想法,只出一次便也足够,不必过多重复。

    否则,身家性命恐难以保全!

    出乎意料的是,陛下神色并没有变化,依旧是那一副平淡的模样。

    面对刘三吾的反对,朱元璋只是平淡的问道:“为何?”

    “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刘三吾将之前所的话再度拿了出来,他近乎是声泪俱下,继续道:“陛下,皇长孙朱允炆仁孝宽厚,与太子殿下最为相似,由他嗣承,最为合适。”

    望草而知风动,赵勉也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正所谓大统自有正位,长幼自有定序,相传自有嫡派。顺之则公,逆之则私,还望陛下明察。”

    ()(e)  “呵呵!”

    詹徽闻言冷笑道:“两位大人言之凿凿,但似乎是忘记了些什么!”

    刘三吾一抬头,老眼微眯,道:“詹尚书有何见解,不如一并出来,何苦在此藏头露尾。”

    “不敢承见解二字,只不过刘翰林口口言称礼法,难道便忘记了,皇长孙另有其人,并非是朱允炆殿下?”

    刘三吾一听,心中顿时一咯噔,细细思索,这才想起来,论及礼法,的确有一人更有资格被称为皇长孙。

    那便是懿文太子第三子,朱允熥!

    当初懿文太子娶常遇春之女为妻,为正妃,生长子朱雄英,及朱允熥。

    而朱允炆,则是继妃吕氏所生,虽出生时间在朱允熥之前,但论及地位,远不如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

    只是正妃常氏在洪武十一年病逝,后续继妃吕氏被扶正,也是理所当然。

    再往后,长子朱雄英早夭,吕氏所生朱允炆,年龄长于朱允熥,被称为长子,也不算过分。

    但是,即便吕氏从继妃扶正为正妃,所生子嗣朱允炆,从法统上来,只能被称作是朱标的长子,而并非嫡长子!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故此詹徽才会出言讽刺刘三吾,连法统正位都未曾认清。

    如此情况,刘三吾自然有所考量,不在法统上纠缠,转而言道:“詹尚书莫要忘记,皇长孙殿下仁厚淳孝。众所皆知,太子殿下薨逝,皇长孙殿下日夜恸哭,以至于形销骨立,如此贤明仁孝,难道不能立为储君?”

    刘三吾话中虽只有对朱允炆的夸赞,并未提及朱允熥只言片语,但意思非常明显。

    太子薨逝,身为法统意义上的嫡长子朱允熥,却不见有半分事迹显出,这难道不是极大的错误?

    詹徽显然是接收到了刘三吾传递而来的信号,心中暗道这条老狗,避重就轻,光捡对朱允炆有利的地方进行叙述,唯恐其他人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且故意在陛下面前几次三番的强调此事,摆明了是要利用陛下对太子朱标的深厚感情,来一次爱屋及乌!

    人老成精,古人诚不欺我,詹徽倒也不恼,顺着刘三吾的话头,道:“刘翰林好尖利的口舌,我与你论礼法,你却和我仁孝贤明。既然如此,之前陛下所,燕王殿下为何不可立为太子?难不成刘翰林觉得,燕王殿下不够贤明?”

    ()(e)  刘三吾须发皆张,一张老脸显出浓重的怒气来,愤道:“素闻詹尚书生性险刻,今日一见,果真如此!老夫何曾过燕王不够贤明?”

    这话刘三吾的确是不能的,大庭广众,而且是在皇帝的面前谈论皇子的坏处缺点,那可真是不要命了。

    更何况,燕王朱棣镇守北平,几次三番将蒙元残部击退剿杀,可谓是战功赫赫,在诸多皇子之中,能力极为突出。

    不过,眼下话头已经展开,刘三吾也不得不继续解释,道:“微臣以为,燕王殿下虽战功赫赫,但秉性骄狂。自古以来,唯有以仁孝治天下,天下方可长治久安,望陛下明鉴。”

    詹徽立刻接了话茬,道:“陛下,微臣以为,刘翰林所言有几分道理,但皇储之位,应当长幼有序,而今嫡皇长孙为朱允熥殿下,自当立嫡皇长孙!”

    “可”

    眼看詹徽要和自己死磕嫡长之序,翰林学士刘三吾气的吹胡子瞪眼,狠狠地盯了一眼詹徽,但又难以反驳。

    刘三吾曾教导朱允熥,朱允炆及诸多皇子,深感这些皇子皇孙之中,唯有朱允炆最得懿文太子真传。

    其他皇子往后只能当个闲散王爷,自不用多,而朱允熥,生性顽劣,不思进取,每日功课也不完成。

    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刘三吾真想当头给上几棒,看能否敲醒这颗沉睡的头颅。

    正因为对比过于明显,刘三吾对朱允炆更是喜爱,此番言语,内心喜爱也占据不少因素。

    故此,詹徽这一番近似于胡搅蛮缠的论调,实在让刘三吾气愤不已,真不知朱允熥嗣承储君之位,对他有什么好处。

    想到此处,刘三吾灵光一闪,看向詹徽的目光中多出几分鄙夷。

    是了,原是如此,也难怪詹徽如此执著,哪怕搅弄浑这潭水,也坚定支持朱允熥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