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东钱湖,王门起

A+A-

    “东钱书院?”

    “这不是宁波府东钱湖旁边那个书院吗?”

    “我还收到过他们的邀请。”大儒钱德洪挠了挠头,颇有些疑惑地道:

    “但是我看了看,也就一个唐寅在那里讲学,还不是专精儒道的,虽然近些年因为他的加入多少有了些许名声,但终究只是一个书院。”

    “还不如我这中天阁呢,于是就没有去。”

    “我也是。”

    旁边一个在当地颇有名声的学者也道。

    “我也一样”

    几人面面厮觑。

    出了浙江省,怕是没人听过这东钱书院的名号。

    这么一个学院,竟然能够凭借仅仅一封书信,就可以请动阳明先生?

    回想起当初他们七十四人拜府,诚恳请求,才请出的阳明先生,这态度简直天壤之别。

    至交?

    能够靠着区区一份书信就让这位心学大家甘愿南下,可以看出这个人在阳明先生心中的分量,这绝对不是托词。

    要是他们知道,真正让王守仁动摇的,不是这封书信,而是仅仅一块的印章,那还不知道要惊讶成什么样子呢!

    “阳明先生如今门生众多,去任何天下任何一个书院,那里的讲师都要扫榻相迎。这样的名声,去这东钱书院,绝对是屈身。”

    有人道,话语间满是疑惑:

    “如果是阳明先生的至友,也当是一代大儒,为何,为何会名声不显?”

    “也罢。”钱德洪摇头,他们在这里猜测也没有意义。

    于是他道:

    “各位,何不南下,共同一观?”

    几人相视,点了点头。

    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也难怪他们好奇,要知道王守仁早在其龙场悟道的时候,就已经设立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在大明士林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许多人不惜跋涉千里,也要听他讲课,而如今他南下东钱,定然又会引得天下士子侧目。

    要知道以阳明先生这偌大的名声,他自己随便挑一个破房子讲学,前来听讲的弟子就可以直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书院讲堂,而普天之下不知道多少书院都对他发出过邀请,但是都被他婉拒,到目前也只有钱德洪因为阳明先生在此守孝才得以请到。

    ()(e)  就是这样,钱德洪也是率领余姚当地几乎所有的儒学名家,还请来几位王守仁的弟子打头阵,才成功将王守仁请上的中天阁。

    而如今,根据那守门的老人透露,王守仁是在收到一封书信之后,才决定的前往东钱,这更令他们内心充满了惊讶。

    阳明先生的不畏权贵,那是出了名的,当年宁王叛乱之时,他就敢于在宁王的宴席上当众与他作对,王都不怕,那自然不会是冲着越国公府的名头。

    这东钱书院到底是有何方神圣,竟然能靠着一封书信,请动阳明先生?

    总之,王阳明南下,无意间将儒生们的目光引了过去,他们第一次抛开了宁波府的那个公侯世家,以单纯读书人的目光,认识了这个书院。

    里面那丰厚的条件,也为人所知。

    仅就一项,那东钱书院有着一座巨大的书阁,里面收录了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书籍,愿意无偿开放给前来求学的士子们,这一点就令许多读书人眼馋无比。

    有些孤本市面上根本不流通,只有在那些大儒的收藏里才看得到,现在,他们也有会通过东钱书院一睹。

    更何况还有王阳明这样的大家坐镇,那书院瞬间便成为了一块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香饽饽。

    于是众多士子南来。

    他们来到了风光无限好的东钱湖畔,在那里听阳明先生讲经,在朝阳的映照下背诵着功课,在微风中体会着天地的至理。

    王守仁在此地讲学,长达四年。

    在东钱湖旁边的那座书院里,王门正式形成了。众多弟子汇聚在这里,听着王守仁讲学,并在离开之后将这样的思想传播到大明的千山万水。

    虽然他们对于心学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以此延伸出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学派,但是无论心学之花在大明的何处绽放,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起源,自己的根在哪里。

    东钱湖畔,王门始焉。

    而东钱书院,也伴着心学的崛起而愈发的昌盛。

    作为一个“俗人”的严昆鹏见此情形,简直要笑开了花。

    ()(e)  曾经那等待的岁月里,他还在想祖会用什么办法,服哪位大儒前来坐镇。他没有怀疑过祖是不是算错了,因为从跟随在祖身边的他,早就已经坚定了一点——祖是仙人,他绝对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的。

    他唯一的疑惑只是,会是哪位儒者呢?

    他也自己推测过,想要猜出是哪位大儒,就好像孩子总是猜测大人的意思,以此来表现自己,搏得大人的赞许。

    然而他终究还是失算了,来的是他做梦都不会去想的,阳明先生,王守仁!

    他本来以为,或许是哪一位可以用金钱亦或是地位收买的大儒,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阳明先生。对方名气太大了,尤其是这讲学的三年里,他的名声已经进一步的远扬,而这位的淡泊名利更是出了名的。

    他实在想不出,他们家族有什么办法,可以动这位大家。

    但是祖就是做到了,据,只用了一封书信?

    难道是用了仙家段?

    他的内心,对神通广大的祖更加充满了崇敬。

    而同时,他的心中,也浮现出了这样的念头:

    祖已经施展了这样的段,我绝对不能辜负他的信任与帮助!

    他当即下令,家族那遍布全国的茶馆与书人,尽全力在当地宣扬此事,让这消息如同风一般传遍大江南北,与那得传理念而归乡的王门学子相结合,简直是干柴遇上烈火,掀起的反应岂止是一加一那么简单!

    心学大昌,而东钱书院作为公认的王门“祖地”,更是在士林中炽可热。

    看到现在眼前的这一切,严昆鹏的内心也是十分的满意。

    左右士林舆论,发展祖的各种思想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