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水车

A+A-

    几天后,此时已经快要到月底了,刘衍这一天没有到军屯上去,而是留在墩内,在肥皂工坊里指导陈江氏优化肥皂的包装等。

    现在肥皂工坊的产量已经大幅提升,刘衍视察了一下,估计四月的产量可以达到三千六百块以上。王炆镇那边收购的话,刘衍四月底就可以入账一千多两银子,下个月的支出便可以宽松些了。

    刘衍也想继续扩大产量,只是现在墩内人力有限,肥皂工坊也只能用一些年老妇人,或是老人在这里熬制肥皂,其余的壮妇都被刘衍调到军屯上去了,整个肥皂工坊内也只剩下陈江氏和两、三个壮妇而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有的牛皮纸都要裁剪得体,不但要大一致,而且不能有毛边。”

    “甲长放心吧,我都记得,一定做好。”

    陈江氏笑着陪同刘衍审视了一番,然后刘衍便让陈江氏等人继续忙着,自己则出了肥皂工坊,迎面便撞见了急匆匆赶来的陈勋。

    “甲长!”

    刘衍问道:“怎么了,军屯上出事了?”

    陈勋明显是刚刚从军屯上赶回来的,此时大汗淋漓,一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不、不是。”

    刘衍笑着问道:“那你这是怎么了,大中午的跑回来做什么?”

    陈勋喘匀了气,道:“我刚才军屯上回来,今天各处都开始浇地了,可是咱们打的五口竖井出水不多,不够用啊,很多军户到现在都没能打到水。”

    刘衍微微一愣,这种情况还真是自己没想到的,原以为五口竖井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现在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走,去军屯上看看。”

    刘衍和陈勋冒着大中午的太阳赶到了军屯上,只见不远处的几口竖井旁边,已经排了许多人,正在轮流打水。

    刘衍眉头紧锁,道:“水渠那边什么情况,引来的水过不来吗?”

    陈勋道:“属下过去看过,水渠的地势较高,现在天气炎热,南河的水位又下降了许多,所以河水流不进水渠之中,现在西通渠已经没水了,这边只能靠竖井取水。”

    “现在军屯这边有好几十人在劳作,又有二十多头耕牛,墩内的用水也全都指望着这五口竖井,所以这用水便供不上了。”

    刘衍点了点头,道:“那就想办法将水渠的水引过来,另外还得在墩内打口井才行。”

    陈勋道:“咱们这边一般是使用龙骨水车引水,要不然我去一趟王家庄,找些工匠来打造一些?”

    此时陈勋很是焦急,现在春耕已经晚了一步,如果浇地的水源供应不上,那今年的收成可就真的没有多少了,明年怎么办?

    这种龙骨水车刘衍的知道的,后世也见过许多图片和实物。不过对于刘衍来,这龙骨水车一是需要每日使用专门人力,二是引来的水太少,功率太浅,现在刘衍需要的是一种高效率、省人力的引水工具。

    所以刘衍直接否定了修建龙骨水车的建议,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刘衍想到了后世的大水车,就是江南水乡常见的那种引水水车。

    这种水车不需要人力畜力,用水流带动便可,而且引水功率极大,每日引水灌田可达三百余亩。当然,有利有弊,这种水车好是好,怕就是造价太高,而且王家庄肯定没有懂得修建这种水车的工匠,只能去夏河寨前千户所,甚至是灵山卫去请工匠才行。

    ()(e)  刘衍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想法了出来,然后让陈勋立即到各地寻觅工匠,一定要快。

    在水车建成之前,刘衍只好抽调了五名青壮,让自己下一名叫汪博的墩军带领,每日去南河挑水,以弥补这边用水的缺口。

    同时陈勋不在这几天,刘衍让下一名叫张义的墩军顶上去,督促着军屯各处,有事情及时禀报自己。

    这汪博和张义都是墩内老人,原本就是陈勋下的墩军,可靠踏实,为人又足够灵,是两个可塑之才,所以刘衍才将二人顶上来使用,准备将来有会了提拔一下。

    三天后,陈勋带着十几名从夏河寨前千户所雇来的工匠回到大盘墩,领头的工匠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长得很是消瘦,但是精神头却非常好,一双满是老茧的大,一看就知道是经年的艺人。

    “大人,您的江南大水车无非是筒车的一种,此物唐时便己出现,现在南面也多有建造,老朽曾在徐州那边就见过实物,也参与打造过,此物不稀奇也不难造,只是耗费钱粮多些罢了。”

    听了工匠头人的话,刘衍有些惊讶此时大明民间科技的发达程度,他问了一声:“估计要耗费钱粮多少?”

    工匠头人盘算了一会儿,道:“若是用于灌井的水车,一架费银不过十余两。只是这种筒车体型庞大,用料甚多,估计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造一轮水车怕要近百两银子。”

    听要近百两银子,刘衍不由犹豫了一下,不过有了肥皂积财的路子后,刘衍对于银子的花费己不会那么吝啬,他一咬牙道:“好,就依你,你要什么花费只管与我,不过有言在先,若是水车出了问题,我可是不给钱的。”

    工匠头人傲然道:“大人只管放心,若是水车出了问题,老汉等分文不取。”

    刘衍见状也不禁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开始干吧,钱粮不是问题,只要修建的好,将来我这大盘墩有的是修建活计,到时候都是你们的。”

    那伙工匠闻言喜出望外,工匠头人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四天之后便可以将大水车打造出来。

    经过刘衍的拍板决定后,这帮工匠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设计图纸,准备材料。

    刘衍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材料与人力,特别是那制做水车转轴的木料,所需要一种粗长耐磨的硬木,刘衍最后还是通过王炆镇,从王家庄那边买了几根粗长的老木料,花了他不少银子。

    有了这种硬木,又要开始制做水车轮叶,同样需要大批的人力材料,刘衍调动了大盘墩的男女,只是提供给工匠头人支配,那些工匠也是全部上阵,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那工匠头人在制做水车的同时,同时派出了几个年轻的工匠,到西通渠连接南河的交汇处去,以便选取安装水车的位置。同时沿着水车靠河一带,还需要用石料砌出一个深深的水槽,这些,仅靠那几个工匠是忙不过来的,刘衍都是提供人力帮忙。

    在忙着建江南大水车的同时,刘衍同时要求工匠头人抽出匠工,为自己开始造那种灌井使用的水车,暂时造五架左右。这灌井当然不可能用人力提水,必需建水车引水,而且还需要使用畜力,到时刘衍又要去买几头骡子了。

    这种灌井水车的难度比大水车得多,只用了两天时间,那五架灌井水车也是造好了。

    ()(e)  刘衍看过这种灌井水车,其实算是一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造价在十余两,引水后最大极限可以灌田二十余亩。

    刘衍其实心中有一种更高效率的引水水车,那便是后世的管链水车,又称“解放式水车”,由架、锥形齿轮、链轮、链条、圆皮钱、水管和牵引杆等组成,同样由畜力带动。

    不过这种水车技术含量大,那齿轮、链轮、链条几部分就非常难造,而且需要铁料多,耗费大,还是用这种大明灌井水车慢慢引吧。

    随后刘衍便想起了墩内水井之事,于是便让工匠头人再派人去大盘墩内,看看能不能打一口水井。

    经过两名工匠的勘查,最终在大盘墩外面,大门东侧十几步的一处洼地定了下来,随后便开始取土打井。

    为保护水井,刘衍不但要求全井以砖井所砌,还要在上面建井亭以蔽风雨,又在井旁设辘轳以便提水。那些工匠都是一一答应下来。

    其实论起灌溉,最好的办法还是修渠建池。在大明太平年节,北地一些村庄,除了水渠外,几乎每村每堡都有一个到二个水池,用于解决人畜日常用水,甚至是生活用水。

    不过建渠修池用费多,工程大,就算开凿一个村庄用水的水池,有时甚至要修造几年,耗资几千两银子才能完成,而且每年的清淤淘池都不是笔数目。

    一想到这里,刘衍便什么心思都没了,还是井灌投资,收益大,慢慢挖井建水车吧。

    经过努力,四天后,这架江南大水车终于造好,体型庞大,高达十余米,竖立在河槽边显得非常的壮观。

    当这天水车开动时,河边可是人山人海,不但大盘墩的军户们倾巢出动,就是附近的火路墩、屯堡,甚至是王家庄的军民都是闻风赶来观看。

    在众人的屏气敛息中,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立时水车的篾织轮叶在河水的冲击下慢慢转动起来,庞大的水车越转越快,哗哗的声响,轮叶上的竹筒不断将水倒入岸边的西通渠中,河水便不断向前流去。

    一片欢呼中,以工匠头人为首的一帮工匠都是感慨,有几人还双目含满泪花。或许这架江南大水车是他们这辈子最出色的作品了。

    此后,这架大水车便成为大盘墩的一个奇观,往后人谈到大盘墩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架大水车。

    紧接着又过了两天,大盘墩外的水井也打成了,这种速度已经是非常快了,当然也跟刘衍洒下银子有关,所有的用砖都是直接采买,而不是就地烧制,这就省去了一大半的时间。

    该井深约十余丈,井水较浅水质较好,井底铺以细沙,井壁用青石修砌,外面围以碎石。当第一桶水拉上来时,一时间周边围观的军户们欢声雷动,再品尝一下,井水清洌甘甜,远远甲于他堡。

    众军户们喜笑颜开,特别是一些加入军户的外地流民们,很多人曾一辈子困于饮水之苦,见到这么好的水,许多人都是流下泪来。

    人群中,刘衍自然是非常高兴,在回到大盘墩后,他慷慨地支付了那帮工匠们的工钱

    就在这时刘衍接到王炆镇派人来的紧急通知,防守官章海林大人,今日将来大盘墩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