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升职加税】
陈矩思虑良久才慎重回道:“臣以为,可以试试。”
朱翊钧已经闭上眼,看似睡着了一般,半晌,才开口:“他既是你的人,就依你吧。另外,朕记得他还只是个奉御?给他升升。”
陈矩应道:“是,臣记下了。”
“你让文书房拟旨,就不下阁了,发中旨”朱翊钧想了想,又道,“对了,还有,明年的花税提到二十万两。”
陈矩微微一惊,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
————
三日之后,
即墨县城,府馆。
魏进忠正忙着与贾氏兄弟商量哪里去召船匠以及购置船料之事,却忽听前院传来一阵喧嚣,不久,就有下人急匆匆跑来,口中不停呼着‘喜事,喜事’!跑到跟前对他:“魏爷,宫里来了两位传旨太监”
魏进忠一听心中猛跳,稍顿之后,面上便渐渐显出狂喜之情。
贾氏兄弟互看一眼,心中顿时明白,随即恭喜道:“魏爷您要得高升了,恭喜恭喜啊!”
魏进忠来不及理会,赶忙披上一件貂皮大氅,就急急慌慌出了书房,往前院赶去。
两位面白者早已在前院正堂里等待,一位年长,一位稍稍年轻,身上皆着纻丝的内官常服,胸前缀斗牛补子、麒麟补子,外套一件羊绒衣服,随纻丝一起穿用,腰间再束光素玉带。这俩人的打扮除了表明是乾清宫出来的太监,不做他想。
魏进忠急匆匆来到门外,早有下人为他撩起厚厚的门帘,他旋即跨进屋子,立马就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屋里烧着易州产的红箩炭,耐烧且炭气轻,本就是十不选一的炭中珍品,宫里也只有少数人能用。
“哎呀,的进忠来晚了来晚了,让二位爷爷久等,真是罪该万死”魏进忠一进屋来,先连声着‘罪该万死’的话,然后一抖身上的貂皮大氅,任其落在地上,再三步并两步走到两位传旨太监前,欲试跪下磕头。
两个内侍怎好让这位陛下的宠臣行如此大礼,年长者就欲伸扶他,可魏进忠执拗着要磕了头才肯起来,两方一番拉扯,实在拗不过,还是让他做足礼数才起身。
这两位之前没见过魏进忠,只听人提起过,今日虽是公事公办,但这态度让他俩还是颇为受用。
身穿斗牛补的内侍笑呵呵道:“进忠啊,咱家今日来是奉了万岁爷之命,客套的话先不,把事办了再其他?”
“是是是,的已命人备好香案,二位爷爷稍待片刻,的准备一下。”
稍后不久,魏进忠准备妥当,跪在案前,斗牛内侍便取出圣旨展开来,宣读:“升魏进忠为司礼监少监敕少监魏进忠往山东巡视军民利病,绥靖地方,修理赈济,措备兵粮,不得干预钱粮、词讼等地方庶政另着总督山东海防道,并筹备蓬莱船厂事宜。事关船务无巨细务必关白,如有未尽之事尽管奏来”
魏进忠低头向地,无人看到之处,早就嘴角上扬,仿佛心中开了花。圣谕宣毕,又换成另一种表情,面带感恩地双接过圣旨,向北磕头,行过大礼之后方才起身。稍后又将圣旨请进正屋,供于案桌之上。
()(e) 斗牛内侍这时亦笑着向他祝贺:“恭喜魏少监,想必今后在山东行事就方便多了。”
魏进忠满面春风,明白内侍话语所指,这巡视军民利病什么的,相当于镇守一职了。也就是从今往后,他就与山东巡抚黄克缵平起平坐,连布政使都要比他低一点,所以他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别人谁也管不了。
两位内侍急着回去复命,并未久待,魏进忠也不好强留,只是临走时每人都塞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里面不是什么银锭子,而是金锭子。内侍接过一捏,旋即塞入怀中,随后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不少。
“魏少监随咱家出来,陈司礼还有话托咱家交待于你。”
魏进忠立马应道:“是,正好的也送送两位爷爷。”
将近半个时辰才返回府馆,进了府馆大门,魏进忠脚步生风直往后院书房去。进了书房,见一众兄弟都在,于是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之前就在商量的事。不过谁都看得出来,他眼下心情甚佳,那种欣喜得意掩都掩饰不住。
“来来来,继续,方才到哪了?”
贾艾笑着道:“方才到哪里去召船匠,之前还想着真要造艘大船出来怕是还得等,不过嘛,魏爷这么一升官,估计很快就能开造了。”
“是啊,正好下有个兄弟才从港口回来,他在那里他认识一个福建船主,从泉州府来的。据他,他们泉州府的同安、晋江、惠安、厦门都是造船业的兴旺之地,那里的船匠之多,而且都世代以造船为业,像他的船就是在惠安西坊乡的船厂所造。”
“他的船是什么船?”
“我看过那人的船,是双桅的过洋船。”
魏进忠沉吟,又:“要不这样,你让你兄弟把这船主叫到县城来,俺要好生问问。”
“好,我这就让兄弟伙去把那人找来。”贾艾应道。
“嗯,你这会就去吧,”魏进忠,“另外,去之前,先找找徐上海,找到让他来俺这里,俺还有事请教他。”
贾艾得命很快离开,到了晚间又返回了府馆。
书房里,魏进忠瞅着贾艾,以及他带来的那人,一个精瘦且皮肤黝黑的汉子,衣衫单薄,似乎觉不出冷一样。
贾艾一进屋,便抖去一身风霜,先:“孙老板,这就是咱们魏总爷,将来蓬莱船厂就是他主持。今日特地找你也是想打听一些船厂的事情,你只需好生回答便是。”
“是,”黝黑汉子爽快回道,又像是经过世面的人,丝毫不显拘束,他先恭恭敬敬行一大礼:“草民孙吴叩见魏总爷。”
魏进忠点点头:“嗯,起来吧。来,看座,上茶。”
“多谢魏总爷。”孙吴起身,随后坐在靠门的下首位。
“孙老板啊,你们福建来山东这里,还是挺远的吧?怎么想到来这的?”魏进忠问道。
孙吴立即回道:“回爷的话,这来话长,因为的家乡是福清,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田少人多,民少恒产,要是自己不出来打拼,不要养家,连自己都养不活。出来了总能混口饭吃,总比在家里强。”
()(e) “嗯,也对,”魏进忠又问,“听你们那里出船匠,将来要是蓬莱船厂招船工、船匠,你们愿意来吗?”
“只要能混口饭吃,到哪不是做?”
“好,”魏进忠脸上露出几分满意,“那你,你们那里的船匠都能造什么船?”
孙吴笑着道:“回爷的话,福船多了,好比同安,有种物产就是渔船,俗称钓艚,长六丈,宽二丈,吃水六尺,船员可载20人。还有一种商船,比现在的军船都要轻快,晋江造船也多,当然还有厦门,尤其是贩洋船,基本都是厦门造的。而且厦门本身就是港口,商人从此出洋贸易,一趟便能获利数倍至数十倍,故有许多人是不惜倾产来造船,厦门的船厂也因此兴旺,那些土木金银铜铁诸工皆自外来,船工亦是大盛。”
“哦?依你看,造一艘船要花多少银子?”
“那得看造多大的,一般造船只需十数两银子,但远洋的船却费可达千余金,大者七八千金,者亦有二三千金。”
魏进忠一听,竟是睁大了眼睛:“七八千金?这么贵?”
“是,”孙吴点点头,“造一艘上海县的那种沙船亦是这个价,所以很多人都是倾产来造船呢,更巨者一桅就能费千余金。而在东南沿海,像的现在这种二桅船算是船了,多的是三桅,甚至五桅大船都有。”
魏进忠心里默算了一下:七八千至二三千,就取个中间数,按照五千金一艘,按十艘算,就是五万两,刨去官出的三成一万五千,他自己需出到三万五千,就单指船价,还不包括船上的船员之费
“那一艘过洋船载重几何?”
“就拿沙船来,最大者可载三千石,者也能载千五六百石,像的二桅船,载一二千石轻轻松松。另外,还有就是修建船厂,最好多建一些泥船坞,因为港口将来船只会越来越多,船坞可以自己经营,也可出租出去。”
“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哪里的船坞最好?”
“自然是黄埔的船坞,很坚硬,可容巨舶。而且黄埔也很多能造船坞的世家,只要钱合适,想来他们也是愿意跨越南方来此谋生理的。”
魏进忠点点头,心中又盘算开来:建船厂也要投入不少银子,不仅登州要建船厂,青岛那里也要修建船坞,除了船坞、厂房起码要一百多间,还有物料,木材、油、钉、棕蓬等等。
“木材,你们一般取自哪里?”
“福建本就出杉木料,当然就地取材,登州这里往后也可从福建运木料来,再不济,辽东不还有木市吗?至于铁钉铁锚,其余物料,措备应该也不难。”
魏进忠盘算了一阵,他若真要组建船队,想必花销不下七八万两,差不多要掏空他所有的家当。一想到此,就不禁有些肉痛。七八万两啊,他还没捂热就又要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