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A+A-

    十几岁时,方尘曾盼望着赶快长大,以为长大就可以离开父母的管束、丢下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琐事,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认识很多的人,结识更多的朋友,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方尘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的日子过得如此平淡如水、如此愁苦不安

    依然还在父母的管束之下

    依然做着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

    依然沉浸在无聊的琐事之中

    依然还在原生家庭附近

    过着三点两线-------自己家——单位——父母家-------的单调日子

    自己想去的地方,一个也没去过;

    自己认识的人,只有家人、同学、同事;

    自己感受到的生活方式,除了自己的生活,其他的就只有电视里演的那样;

    自己的天地,就那么一点,与井底之蛙好有一比

    原来每天忙忙碌碌地深陷其中,还不知不觉;

    如今,虽然还是重复做着那些事,但心灵却从繁杂的事务中跳脱出来,突然沉静了下来,刚开始,还有些日淡云闲、岁月静好的感觉

    ()(e)  渐渐地,便感受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乏味与欠缺

    这一天,又是0级提招班的课。

    方尘正在给第一组的半成品素描习作做分析、讲评。

    几张画一溜排开,摆在静物台旁边。

    对比着静物,每张画的不足之处都一目了然

    从构图、透视、轮廓结构、比例关系到明暗关系

    从排线的组织到虚实关系的处理

    方尘一一分别指出每张画的不足之处,然后很自然地给出每张画儿的进一步深入刻画的方法、方向

    “老师,为什么您就能看出我的画的毛病,我自己却看不出来呢?”王旭很困惑地问道。

    王旭就是在提前招生班的第一节美术课上向方尘发难的那个站起来的瘦高个男生。最初的几次课,王旭总是有些别别扭扭的,时不时地捣捣乱,所以方尘对他印象很深。随着课程的深入,王旭的好学生本质慢慢地呈现了出来。方尘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很聪明的,在画画儿方面也很有灵气。

    “因为你离自己的画儿太近了,这么近的距离会使你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全貌。所以,大家画画儿时,要经常停下来,退后两步看一看,这样,就能帮助你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方尘答道。

    ()(e)  第一组讲评完,大家取回画儿,继续画。

    方尘接着给第二组讲评。

    又一次强调在画画儿中要经常停下来,退后两步看一看,要抓住画面的整体效果。

    “,不必等老师叫停讲评,每个同学都随时可以把画儿拿到静物台旁边去,自己对比看一看,相当于跳出你与画的那个圈子,远距离地、客观地看,你很容易就看出问题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做其他事,也是这个道理。”莫名其妙的,方尘又补了一句。

    言毕,意犹未尽地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确实如此啊!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自己的生活,从旁观者的角度、距离、高度去审视

    发现了不足,再想办法去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