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数河北人

A+A-

    “我听,元朝初年,就打过一次日本,但没有登陆成功。他们这次是吸取了什么经验么?日本的港口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海军大公约翰佩迪卡斯看起来对这些技术问题很感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经验。”赵亮老老实实地:“我有亲戚当时跟着从军,据他,日本人的港口防御很普通,认真点都能打下来。之前打不下来,其实就是没上心而已。”

    “这样么”佩迪卡斯看起来有些失望。

    “确实如此。”史恪回答:“我们这边还有元朝时的记录,能看出当时的情况。回头我让文书给贵部调去一册,看一看就知道了。”

    “好的,谢谢。”佩迪卡斯还是有些疑惑,不过依然应了下来。

    “你拿到书,数一数每次军事行动,出动了多少河北人,就知道元朝中央对此的重视程度了。”郭康见此,提醒道:“当然,这个仅限元朝前期。后期你得数河南人。”

    这也是郭康自己确认过的经验。

    中书省辖地内,也就是当时广义上的“河北人”,是元朝的核心力量。这里有多少人参战,直接表现了元朝对该战场投入力量的多少。

    “我举个例子吧。”他想了想,:“元朝第一次进攻日本时,以蒙古人忻都为征东元帅,河北人刘复亨为左副元帅,高丽人洪茶丘为右副元帅,率领蒙汉军队一万多人。另外还有将领金方庆带领的五千多高丽军跟随。”

    “这个刘复亨,是中书省东平路人,名臣耶律楚才的门生。他曾经跟着忽必烈征讨阿里不哥,一路打到和林,有战功履历。”

    “你看,这样一数就知道,看起来罗列这么多,其实就这一个是正经去打仗的。”他总结道。

    “这明元朝对此不重视么?”有人问。

    “可能有那么一点重视吧。”郭康犹豫道:“但也不是完全重视”

    “战争前期进展很顺利,元军虽然有效兵力不多,但还是粉碎了当地人的抵抗,成功登陆。”他尽量用方便大家理解的方式道:“日本苏丹,调集附近的埃米尔们支援。结果,双方交战的时候,刘复亨为了方便指挥,过于靠近前线,被一个马穆鲁克射伤了。战后,就只能回到船上养伤。”

    ()(e)  “本来就他一個人在认真打,他受伤之后,其他人更无战意。忻都等人既没有接替指挥,也没有安排追击。看到刘复亨回船上修整,他们也趁回船上,然后直接宣布撤军回家了。战争也就这么结束了。”

    “这么草率么?”帕帕多普洛斯惊讶地。

    “本来就不认真。”郭康摊摊:“过了几年,世祖忽必烈派的使者,被日本苏丹杀死了。忽必烈很气愤,这才又想起来再打一次。”

    “当然,这个时候,不止日本哈里发,其实日本苏丹也被架空了。掌权的,是日本的阿塔伯克北条氏。”

    “这很正常。”佩迪卡斯指出:“和波斯文官不同,军阀们一贯不擅长外交,什么事儿都能搞砸。请继续讲吧,我们可以理解。这次派出主力军队了么?”

    “没有。”郭康:“因为这个时候,出现了蒙古人掀起的大叛乱。西北的窝阔台后代海都,漠北的蒙哥之子昔里吉,辽西的皇后家族弘吉剌部等等,都造反了。”

    他指了指地图,道:“从辽阳行省到别失八里,整个大元北境遭到了攻击。”

    “所以,当时已经抽调不出兵力了?”帕帕多普洛斯问。

    “是的。当时灭宋战争还没结束,元朝两头作战,自顾不暇。”郭康继续解释道:“还闲着的汉军诸卫,全都北上镇压蒙古人去了。忽必烈甚至要紧急从南方前线,抽调人回来,哪还有多余的兵力管日本那种地方。”

    “这大汗,怎么天天去镇压蒙古人”奥特里福斯嘀咕道。

    “总之,第二次讨伐日本,就是这么仓促开始的。”郭康无视了他的疑问,继续介绍道:“主持军队的将领还是上次那几个,但刘复亨所部,这个时候在淮西镇守。那地方比日本重要太多了,抽不开身,所以这次一个主将级别的河北人都没有了。”

    “这不是更糟糕了么。”佩迪卡斯问:“没有一支可靠的骨干部队,他们准备怎么登陆?”

    “有倒是有。忽必烈给他们配属了水军万户张禧所部近万人,这些算是河北兵。不过其他部队的素质更差。”郭康:“北路军里,忻都下的蒙古兵,之前跑路回家时遭到风暴,损失应该也不算太大,但导致大家直接散伙了。所以这次,只能临时征召一万多名刑徒从军。”

    ()(e)  “高丽人也增加了不少兵力,带来至少一万士兵。但这些人实话是降低全军平均战斗力的。”

    “作为补偿,忽必烈让南宋降将范文虎,招募张世杰溃军和自愿参军的江南人,组成南路军。这支部队在宁波集结,准备渡过东海,和之前那支北路军直接会和。”

    “这支军队战斗力怎么样?”佩迪卡斯问。

    “跟波斯人差不多。”李玄英嘀咕道。

    郭康连忙示意他别乱插话,继续道:“南宋的士兵训练和军备水平,是非常堪忧的。这也是南宋朝廷一直以来的国策。”

    “南宋早期,执政的秦桧就开始有意降低军队战斗力,任用将领时,故意挑选驽钝的人,鼓励大家不治兵而治财。军营里充满行商坐贾,没人进行训练。”

    “到后来,南宋朝廷派人考察军队,发现两万人编制的军中,能穿的动铠甲的只有六百多人。纸面的铠甲数量,已经失去意义了。到这一步,算是完成了目标。”

    “这是什么奇怪的思路”搞水利工程的老学究博尔詹,表示不能理解。

    “南宋的立国基础,是和金国对立共存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对南宋的统治者是最有利的。”郭康解释道:“如果军队战斗力太强,会打破这个秩序,所以要削弱一点。”

    “当然,太弱也不行。好在金国的战斗力也就那样,压力其实不算很大。”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总之,对朝廷来,打赢了、打输了,都是很尴尬的事。所以不如给岁币,直接不打最好。”

    “这种国家也不知道怎么维持的。”博尔詹很是无语。

    “你看,这不就完蛋了么。”郭康也不想纠结,赶紧结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