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天父三经
对于他们表演神迹的方式,狄奥多拉看起来有点意外。不过他们天天整的活,实话已经让大家麻木了,所以其实也就是意外一下而已。
“那你们还准备了别的么?”她问。
“我昨天刚想起来个别的,就是不太好演示。”王大喇嘛:“文献,凯瑟琳修道院也负责纪念‘燃烧的灌木丛’事件。大概是把人放灌木丛里烧,然后没事儿,这种神迹吧。”
“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表演神迹的方式,不过需要专业法,提前对场地进行安排。”他颇有些自得地介绍起来:“老汉我对这个技巧,还是有些了解的。按我的步骤来,很快就能打出‘烧不死的让娜’的名声了。”
“那个燃烧的灌木丛,不是烧人的。”大让娜指出:“那个典故是,摩西经过西奈山的时候,天父感召他,让他来到一片灌木丛前。这时,灌木丛燃烧起来,从里面传出了天父的声音,告诉他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要求他采取行动,应对埃及法老的压迫。”
“等他接受完指令,发现着火的灌木丛却没有被烧毁。因此,大家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神迹。后来,东罗马在旁边兴建了圣凯瑟琳的修道院,就把据是当年的那丛灌木,移植到了院子里,供信徒参拜。”
“修道院的灌木丛就是这么来的,不是凯瑟琳在里面被烧过”
“哎?”王大喇嘛惊讶道:“经书里头还有这段么?”
“这是旧约里头的。估计被你们顺一起删了吧。”大让娜耸耸肩:“不过你不是大牧首么?删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么?”
“不是王师傅删的,这个是好久之前,张牧首删的。”郭康解释道:“而且也不是看不到,在他编纂的里头,就有这个故事。”
“为什么是谬误啊?”让娜奇怪地问。
“因为这段子我们太熟悉了。”脱欢一摊,直接背道:“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e) “伱知道这个‘丛’,是什么意思么?”
“摩西没找人学狐狸叫,差了一着。”郭康评论道:“啊不对,埃及的话应该学胡狼叫?”
“胡狼是阿努比斯吧。感觉不太适合。”王大喇嘛虽然对教会经文了解不多,这些冷门学问倒是挺清楚:“我听埃及人崇拜的是猫,所以,应该让人学猫叫才对吧。”
“好像也是”
眼看众人开始认真讨论起来,让娜女侠都有些傻眼。她看了看狄奥多拉,发现对方只是摊摊;又看了看让娜,结果让娜也表示无能为力。
“塞里斯的历史太长了,什么都能找个差不多的。”她苦笑道:“不止我们,你看,天方教关于法蒂玛的法,他们也不信。”
“不是不信,我是觉得那些波斯人讲的更有道理。”郭康纠正道:“主要是忧愤而死这种事,在先秦两汉,都已经成了规则了。你们知道‘隐诛’么?”
让娜女侠只好再摇摇头,感觉自己今天特别无知的样子。
“汉朝处决上层人物的时候,一般会给他们面子,不公开进行宣判和处刑,而是要求他们自杀——当然,有些人也需要一点帮助就是了。”郭康:“对外,一般都是‘忧郁而死’,或者‘愤恨自尽’,而不实际上是被处决的。”
“所以,有些人莫名其妙就突然忧愤死亡,实际上很可能就是被杀,或者被迫自杀了。不管是后宫还是朝廷,都有这种例子。”
“现在,一个历史人物突然去世,有人是忧郁死亡,有人是涉及权力斗争被袭杀。我作为一个从看塞里斯历史的人,你我会觉得哪个更有真实性?”
“啊那你跟那些马穆鲁克们,是怎么的?”让娜女侠疑惑地问。
“那是信仰的问题,是另一回事了。”郭康倒是不怎么在意:“信仰归信仰,历史归历史么。”
“但那部分旧约的问题是,已经在信仰方面,和现在的教会冲突了。”他指出:“上面,因为埃及人迫害犹太人,所以天父要惩罚他们。但现在,迫害犹太人最积极的,就是西欧地区的公教势力,那天父应该站在谁那边呢?”
()(e) “这个问题仔细考虑下去,就没个结论了,而且也和教义的核心冲突了。所以我们认为,不如把这个删掉。”
“那教义的核心是什么呢?”让娜好奇地问。
“当然是忠义、仁孝、和睦了。”王大喇嘛:“摩西等人的祖先,在埃及就当官了,他本人也被王族收养,是受过皇恩的人。结果,却不顾君主的权威,借用天父的名义挑衅,导致无辜的同族跟着受苦;也不顾养母的恩德,不把他们当家人和睦相处,反而伺作妖术陷害他们。这种行为太不端正,不值得进入经书,让信徒效仿。”
“如果对君主不满,可以劝谏;劝谏不成,可以出奔。哪怕君主如同桀纣一般残暴,也应该号召天下,结束他们的统治,让更贤明的人来取代。这才是天父尊重德行、令天命周转的道理。”
“但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埃及的百姓、犹太的百姓在受苦。下令杀人的君主,没有受到惩罚;无辜的人,却莫名其妙的遭灾。那些灾害还极为邪恶,完全不符合天父仁爱世人的作风,就算是真的,也是邪魔用妖术冒充天父所为。”
“真正让天父喜悦的,是尧、舜这样的圣王,是老聃、庄周这样的哲人。他们的道德和智慧,让天父荣耀,于是天父也祝福于他们,使他们的言语流传,使他们的名字尊荣。相比这里记录上古故事的旧约,显然还是这些上古作品,更合乎神意,适合教会的需求。”
“所以,我们现在教授的,是、和,三者合称,也叫。”他:“这些,才是我们教会官方承认,并勘定印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