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建宁居民,道学院立

A+A-

    从一阶筑基开始,周清都没有保留的一直详细解到了四阶融法之境,尤其是到了三阶应灵后,他不止是讲法,里时不时的展现出种种异像,也是将己身的道法演示给众人观察了解。

    可以周清都是没有半点的保留。

    就连构思完成,却还未破入的五阶,六阶,乃至是此界无人跨入的七阶,都一一介绍完成。

    可以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李白和杜甫两人才后知后觉,原来筑基大成的他们,寿命就已经达到了人体的自然极限。

    在这个年平均年纪不过四五十岁就已经的老人的时代,能够活到人体极限,简直就好像是天方夜谭一样,可是对李杜二人来,这已经是完成的事情了。

    甚至迈入二阶超凡,他们的修为战力不但可以提升许多,最关键的是可以寿二百。

    这简直就是古书当中才有的寿命了。

    在周清都一个個介绍,一直到四阶突兀的直接跃迁到了寿八百后,就连一直未曾动容的颜氏兄弟两人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对于这个世界来,三阶应灵寿三百还算是不离谱的话,四阶融法寿八百简直就是神话故事了。

    传闻之中只有上古时候,真人之时,才能寿八百。

    最后一位寿八百的彭祖,也是多少年前的记录了,是否真实也至今有人疑问。

    可周清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他们,只要迈入四阶,就可以寿八百,这种诱惑力,简直超越了凡人的想象。

    每个人都如饥似渴的感悟着周清都传授的东西,对于每个境界的详细解释,尤其是各种体会,更是不断的拼命的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唯恐记错了一个字。

    听着听着,高适更是忍不住热泪满眶。

    他和李杜二人的踌躇还不同,他的门第其实已经没落有段时间了,为了求学也是受尽了冷眼。

    如今竟然能够遇到周清都这样毫无保留,将自己全部感悟都传授出来的老师,就算是看着年纪不大,那也是真正的达者为师,尤其是他传授的可不止是一些修行的境界,更是将许多体会的思想,思路都一一了清楚。

    ()(e)  这才是真正的传道!

    要是他早间就能遇到这么一位老师,何至于蹉跎到现在这个年纪,依旧还是一个无人在意的白丁?

    岑参也有类似的感觉,他从中可不止是得到了一些相关于修行的奥妙,对于个人的探索,甚至是未来方向的把握,他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家学渊源的颜氏兄弟二人,更是好像对自己所学的家中的那些东西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

    可以周清都不止是在传授自己的修行之道,更是在将自己的道展现给他们看,让他们拥有一个参考,可以修正自己的未来之路。

    这对于他们每个人来无异于都是再造之恩。

    实际上周清都会选择给他们传道,也是精心挑选过后,做出的决定。

    传法周清都实际上早已经做到了,五禽锻体法和月炼之法流传在整个长安,如今已经蔓延到了东都和太原两地,几乎成为了上到权贵下到平民都在学的东西。

    尤其是五禽锻体法,简单有效,又容易掌握,很快就让一大批人学会了其中的动作。

    而这一法门,关键其实就在动作之中,只要坚持锻炼,迈入二阶超凡绝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届时身体和各方面都有了变化,要出人头地也简单许多。

    甚至周清都还将蕴藏了新仙道前三境奥妙的‘导引初解’也送到了李隆基的上,什么时候这位大唐天子真正能明白这一份初解的价值,什么时候他的道统自然就会传行天下。

    所以他要找的不是学了新仙道法门的人,而是一些能够有希望成为他的道友,能够与他切磋的存在。

    恰好现在的这几个资质极为出彩的同时,他们的心性也都还颇为不俗,这就让周清都动了传道的心思。33

    至于他们到底能走多远,那就不是周清都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他只是传道而已,又不是当他们的保姆。

    江南道,长沙郡,建宁县城。

    自从湘江水旁边,多了一群自称‘太平道’的流民,如今已然在那里建起了一个乡镇,不过短短的时间,每天都有巨大的变化。

    ()(e)  也有挑郎去那边做过买卖,最近两天提起那边的时候,已经是一脸震惊,因为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镇,光是房屋和道路,看起来就已经比建宁县城都要好了。

    还利用了湘江水,做了一个镇内的水循环通路,大部分的日常用水都可以在其中完成。

    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最麻烦的残留物搜集,他们也早有打算,找了一个天然的洼地,先是确定了和地下水脉没有什么联系后,就又挖深了一点,做了一个粪池。

    不但可以用作沤肥使用,而且还能搜集到一部分的沼气用来生火煮水。

    可以要是不知情的人到了这里,走过太平道建起来的镇子,再去一趟建宁县城,都不一定能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建宁了。

    这也引起了不少建宁当地居民的好奇。

    只不过太平道那边的人经过了一路上的磨砺,同样也不是好招惹的样子,本地人本身就比较悍勇好斗。

    两边也经常因为口音问题不到一起去,只能还在互相磨合阶段。

    倒是两边人的孩子能玩到一起去,不过太平道这边的孩子常常要被自己的父母抓回去学堂上课,对这一点颇为羡慕的建宁当地孩子,回家后就与父母提起了此事。

    尤其在得知了,他们那边只要是孩子都要进学堂,不需要交钱,只是要多挤出一点粮食给老师做工钱后。

    很多建宁的百姓也都心动了,要知道在这个年月,能够识字都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是能够教孩子们读书学习,只需要付出一点粮食,对于在建宁的不少居民来,不算是什么难事。

    而在太平镇内,刘诚正在板板正正的写着几个大字。

    ‘道学堂教册’!

    看着自己写完的,最关键的是里面所藏的诸多理念,这位如今的太平道道帅也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感慨。

    “师者离开之时,赐的那个‘学’字果然是别有深意!”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