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影响

A+A-

    会试中式,考生便由举人晋升为贡士,那么中了贡士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呢?肯定不是通宵达旦地宴饮庆祝。毕竟还有一科殿试未考,虽殿试基本不影响进士功名的获取,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被黜落的可能。当然,也不是立即闭门苦读准备殿试,就这几天的功夫,谁也读不出个花来。对于这些新科贡士来,中了贡士后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先去拜谒正副主考和举荐自己的同考官,正式确立座师与门生的关系。拜谒后,若能得到对方认可,写下门生帖子,自此就可以门生自居了。会试主考官一般是龙图阁大学士,副主考一般也是翰林院中学士一级的官员。一个官场新人要是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平步青云什么的绝不只是而已。这也是官场上师生关系如此受重视的原因所在。像卫辰当初会试时,虽然与主考官徐穆有些龌龊,没认这个座师,可还是第一时间拜见了副主考刘廷锡。入了翰林院以后,卫辰也因为与刘廷锡的亲密关系受益匪浅,例如首辅韩章,就是琼林宴上刘廷锡代卫辰引见的。而今陈韶和廖时雨中了贡士之后,不先去巴结位高权重的座师,却是先来了卫辰府上拜见,由此也可以看出卫辰在他们心中有着何等举足轻重的分量。当然,以卫辰如今的地位,虽比不得会试主考,但也不在副主考之下,勉强算得上一条大粗腿,总不会让陈韶他们吃亏了就是。得了元安的通报没多久,卫辰就与顾廷烨来到了会客的前厅,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两位弟子。听闻他们一个中了前十,一个更是中了会元,卫辰心中倍感欣慰,一连道了三个“好”字。陈韶与廖时雨上前叩拜道:“饮水思源,依木思荫。弟子能有今日,全赖恩师悉心栽培。恩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卫辰点了点头,先是看向陈韶:“子纯,此番你会试夺魁,殿试之上少也能跻身二甲前五,但能否取中三鼎甲乃至状元,就要看你的运道了。为师在此预祝你连试连魁,前程似锦!”接着又看向廖时雨:“安道,你的文章成色如何,为师心里最是清楚。会试有失又如何,待到殿试之时,重振旗鼓,再接再厉即可,为师相信你!”“就是就是。”顾廷烨在一旁笑嘻嘻道:“最好你们两个一个考中状元,一个考中榜眼,三鼎甲独占其二。到时候别你们老师脸上有光,就是师伯我以后遇到人也有的吹嘘了!”见卫辰面色不善地盯着自己,顾廷烨赶紧讪讪地改口道:“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我就这么一嘛”话虽如此,陈韶和廖时雨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真的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卫辰见此不禁有些无奈,不过他倒也没有出言阻止,毕竟有个美好的愿景总是好的,尽管希望有些渺茫就是了。卫辰让元安端来茶点,请陈韶和廖时雨就座,师徒三人在厅中叙谈良久。朝堂上,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同年、同乡、师生,能用的上的力量都要用上,如此才能无往不利。其中,卫辰最看重的还是培养弟子,因为只有传承了自己理念的弟子,才算得上真正的志同道合者。至于其他人,顶多也只能充当一段时间内的合作者而已,转眼就可能分道扬镳,乃至走向互相的对立面。而且,当今世风之下,弟子是永远不可以背叛自己的老师的,否则就会受千夫所指,在朝堂上再也无法立足。这也是原因之一。殿试在即,卫辰着重提点了陈韶和廖时雨几句殿试时的注意事项。顾廷烨也收起了混不吝的性子,不再嬉皮笑脸地插科打诨,在一旁听得格外认真。眼看天色不早,陈韶和廖时雨才向卫辰拜别,卫辰起身相送。到了卫府门口,卫辰这才发现,门外竟是候着三名士子,不禁有些诧异,当即唤来元安相询。元安恭声回禀道:“这些都是前来拜见的新科贡士,前前后后足有两三百人递了帖子,的知道少爷您素来不喜张扬,已经想办法送走了大半,这才只剩下这三人。”“做的好。”卫辰问清楚情况后,立马赞了元安一句,心里却是有些后怕。会试之后拜谒座师,确立师生关系,这条途径光明正大,受到世人公认,并且朝廷对此也是持肯定态度。可自己又不是考官,一个两个也就罢了,眼下足足数百名新科贡士上门拜谒哪怕他们是先拜见过会试主副考官之后,才来的卫辰这里,也实在是太惹眼了。还好元安够灵,及时把人给驱散了,只留下了这三人,没有搞出太大的动静来。不然,卫辰这个侍讲学士只怕还没正式上任,就又要挨御史的弹劾了。话间,门外的新科贡士们已是注意到了卫辰,纷纷上前揖拜。“若非知州大人,我等乡试便已落榜,何谈今日南宫中式?知州大人待我等恩重如山,请受我等一拜!”知州大人?卫辰微微一愣,当下举目望向面前这三名士子,果然觉得有些面熟,正是以郭进为首的禹州士子。卫辰看了眼身旁的元安,顿时明白了他为何独独留下了这三人。卫辰在禹州一任三年,期间讲学不缀,和禹州出身的士子之间自是有一段香火之情,与旁人不同。卫辰这时也大概猜到了,为什么会有数百人前来拜见。肯定是那本谈文录带来的副作用。会试之前,乡试时创造了禹州奇迹的谈文录就已经在汴京流传开来,考生们借此精进了文章,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自然要来拜谢卫辰这个作者。其中又以禹州士子受益最多。科举之中,乡试是最残酷、淘汰率最高的一关。往年禹州一科都难出一个举人,今科却是靠着一本谈文录,一口气出了十六个。举人多了,中贡士的概率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加上郭进,禹州今科一共三人中式,已经是创造了禹州科举的历史。至于别的地方的士子,接触到谈文录的时候,乡试都已经结束了,效果自然不会那么明显。毕竟谈文录是卫辰针对乡试所作,目的就是提高禹州的举人数量。到了会试的时候,谈文录虽然仍有一定作用,但已经不是那么的明显,还是考生自己的天资悟性更为重要。想到这里,卫辰不由有些庆幸,幸好谈文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神书,对会试成绩效果有限。否则的话,恐怕不止数百人,而是一半的新科贡士都要到卫府来拜谢,那才是真正将卫辰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还是太心急了卫辰这回也算是长了记性。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