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岭南岭北

A+A-

    沃干岭,也称阿干岭,即东胡语系中哥哥的意思,



    即便到了后世,兰州依然有许多以阿干为前缀的地名,如阿干谷、阿干镇、阿干水。



    阿干水后世叫雷坛河,是兰州的重要水源之一。



    从交通方面来,阿干河谷又是连绵山川之中一条相对容易通行的道路,汉魏以来皆开辟驿道,方便行人,同时也利于军队调动。



    窦涛就是循阿干河谷南下,然后至沃干岭,与梁军对峙。



    至于对峙之后是死战还是投降,那就看他自己选择了。



    金城大乱,失去了张家的支持,他有点力不从心,搞不好就被人报复整垮了所以,他还存着一点奢念:万一张家坚持住了呢?



    他是氏人酋长,与本地的汉人豪族素有矛盾,如果不是张轨大力扶持,他也不可能当上太守、轻车将军。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会真的为了张家而搭上一切,特别是以自家部落为赌注,那不值得。



    他只想再看一看,观望一下,局势变化应不至于那么快,几天时间而已,他还浪费得起。



    从榆中出发,一连走了两天时间,终于远远看到了横亘于前的沃干岭。



    山上隐见营寨,还有大旗飞舞,不过窦涛很快下令停止前进。



    先锋五百骑接到命令后,勒马停驻,不知何故。



    窦涛带了数十亲随上前,仔细观察着。



    时已四月,山上草木茂盛,清泉潺潺。



    大风吹起之时,松涛阵阵,蒿草随风摇曳。



    天空澄净洗练,与白云交相辉映。



    怎么看都是一个明媚的春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窦涛看着看着,仿佛在沃干岭的草木之中看到了无数伏兵。



    再一擦眼,那是真的草木,而不是兵。



    窦涛深感忧虑,难道自己心底已经恐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却不自知?



    他不定,难以抉择。



    部落贵人们纷纷看向他,有些奇怪,



    斥候都已经回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伏兵,有什么可忧虑的?而今就该加速前进,与辛岩部汇合,再做下一步行止。



    府君?有人催促道。



    等等。窦涛居然下了马,站在路边草丛之中,轻轻摩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部落贵人们面面相靓,都看得出对方眼中的一抹惊惧。



    他们不是害怕敌人,而是害怕窦涛这个样子。



    实话,即便前方有敌人,他们也不怕,大不了奋力拼杀就是了。



    或者你干脆点,直接下令撤退,那我们转道回逆水河谷(庄浪河),各个部落结寨互保。



    最怕的就是进又不进,退又不退,那是真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而就在此时,许是见他们半途停下了,对面沃干岭上下来了数骑。



    为首一人,乃幕府监军牛度,见得大军,便喊道:窦府君缘何巡不进?



    牛度?窦涛上前几步,惊讶道。



    牛度是陇西人,而牛氏又是陇西狄道县一个地方土豪,汉时就存在了,代表人物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辅。



    牛度之父牛综,曾与张轨一起求学于皇甫谧门下。因着这份交情,牛度得以进仕幕府,担任监军。



    窦府君,我闻游氏部曲已经发兵,攻入逆水河谷,你怎还在此处?家不要了?牛度又大喊道。



    窦涛身旁几个部将一听,集体哗然声。窦涛呵斥了他们一声,道:真假未知,却为人一言摇动心魄,



    这般心志,以后还敢带你们出来打仗?



    众人欲言又止。



    话不是这么的,若此刻他们被人包围了,也敢亡命搏杀,但部落老弱妇孺为人挟持、攻杀,却没那股心气了,都急着回去。



    更重要的是,牛度这话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早就急着撤兵了。



    敢问辛将军何在?窦涛问道。



    正在营中接待朝廷使者。牛度也不避讳,直接道。



    窦涛久久无语。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的?



    正待下令之时,却见后军有信使奔来,大声道:府君,氏一一



    啪!窦涛一马鞭砸了下去,把信使打懵了。



    窦涛静静看着他,目光凶狠。



    使者悟了,上前几步,低声禀报道:氏一部两千余骑见着后军,不问情由,就是一通猛打。我等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声音虽低,但还是有很多人听到了。



    当场就有人绷不住,惊怒道:我等没得罪氏,为何动?要动也是游氏啊。



    



    这话不还好,一更多人陷入了惊慌。



    昔年游楷为金城太守,依附司马,参与围攻秦州刺史皇甫重之事,结果死伤惨重。张轨趁打压,扶持窦涛当太守,氏人势力趁扩张,夺走了游氏控制的逆水河谷。



    这是游氏最重要的农耕区域,一旦丢失,损失极大,而这也是原本并驾齐驱的、游两家渐渐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



    他们就不恨?



    这么一想,真没人想再为张家卖命了,纷纷叫着回家。



    窦涛沉思许久,叹息道:撤军!



    事已至此,什么投都没意义了,而今最紧要之事,还是撤兵回返,保住家业。



    命令一下,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数千人心事重重,沿着来路仓皇后撤但走着走着,前方溃兵越来越多,窦涛惊怒不已。



    氏不盯着游氏,非得来干他们,简直有病!



    而在他们走后,辛岩亦率军北上,进入阿干河谷。



    他们队伍里多了一支从陇西过来的军兵,约五百人,领头者是一个少年郎,



    名叫桓温,似乎正要经历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战争。



    ******



    另外一边,辛晏长子辛宣率三千骑昼夜兼程。



    过晋兴郡左南县时,又移诸县乡,收拢了两千余人,全军于四月初五渡过左南津,抵达黄河北岸。



    辛宣部没有如其他人猜想的那样前往榆中,而是在金城西境掠过,从相熟部落内取得部分补给、更换部分马匹之后,沿着逆水(庄浪河)河谷北上,两天疾驰两百余里。



    途中挑了两个挡在路上的氏羌部落,皆为窦氏附属。



    这帮人十分凶残,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所过之处,火光冲天。



    张氏还有威信之时,他们自不好互相攻杀,但现在一个个都反了,往日恩怨纷纷涌上心头,自然百无禁忌。



    好在他们还知道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月初九,大军抵达广武郡城枝阳。



    枝阳县来不及征调兵马,直接被一鼓而破,复又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降永登县,再抢占令居县。



    枝阳、永登、令居都是广武郡辖县。



    张是秉政之时在汉代故邑基础上设立,其作用主要是安置雍秦流民。



    其中,枝阳在永登南苦水镇一带,永登县就在今县附近,令居则在古浪西。



    晋兴、普昌、武兴三郡类似,都是张家用来安置流民的,其作用和南朝的侨郡差不多。



    辛宣出得令居,武威郡已近在眼前。



    但他们也没法更进一步了,盖因洪池附近有董广部驻军,闻得辛晏反叛,大惊失色,立刻谨守营垒,并飞骑报往姑臧。



    这个时候,逆水河谷内的几座军城也反应了过来。



    这些城池不大,如允街城、阳非亭、清塞城等等,各自只有数百至千余兵不等,多为来自广武、金城各县的胡汉成兵。



    辛宣部一人两马,驱策奔驰,跑得实在太快了,他们根本没反应过来,不知道这三千骑是奉命调动呢,还是干脆造反了。



    待得到各县传来的消息,以及被屠的部落老弱哭告时,他们终于反应了过来,这是造反啊!



    他们大怒之下,也就怒了一怒,盖因初十这天,又有三千余骑自允街城(原允吾县,已罢废)方向而来,气势汹汹,一路举着梁字大旗,另有河州刺史辛的将旗,让人目瞪口呆。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辛晏反了,且带着岭南三郡(金城、晋兴、西平)的兵马大肆杀来。



    而这个消息自然很快传到了武威。



    数年以来,姑臧第一次白天关闭城门,武威全郡大震。



    张骏第一时间召集幕僚议事。



    几乎是在同一天,大梁护匈奴中郎将靳准率部自鹑阴渡河,抵达西岸。



    一场短促激烈的战斗后,击溃了前来阻滞他们的卢水胡一部。



    当天傍晚,卢水胡沮渠部大人沮渠遮率子侄入靳准营,降之。



    从整个战局来看,大体可分为岭南、岭北两大区域,



    岭南(焉支山以南)几乎已经完全变色,金城窦涛因为受过张家太多恩惠,



    且仇家太多,未能及时投降,被氏偷袭了一次后军,然后自家部落又被过路的辛宣躁了一番,游氏之兵紧随其后,进入逆水河谷,试图击破窦氏氏羌,恢复自家往日的农庄。



    不出意外的话,氏酋窦涛很可能会被游氏、氏联做掉,虽然这并非大梁朝廷的本意,无奈人家内斗太厉害。



    简单来,岭南和张骏没关系了,即便还有心向他们的将官,大势裹挟之下身不由己,只能跟着辛、游、翰这几家一起反。



    梁秦州刺史温娇令桓温率五百骑前往金城,自督五千胡兵继之。



    金正快马赶到了狄道,频频调兵遣将,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排山倒海般压向黄河。



    岭北稍好一些。



    但辛氏已联络敦煌,令太守辛凭找准会归正大梁。



    护匈奴中郎将靳准大举渡河之后,卢水胡匈奴已不成阻碍。接下来他们会沿着焉支山北麓的绿洲农田、草原地带一路西行,直奔姑臧,配合自逆水河谷北上的辛晏、辛宣父子。



    如此一来,张骏南、东两个方向皆面临敌军,形势已经极为恶劣。



    而如果军事上已经十分险恶的话,凉州幕府人心的动荡可能更加可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