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只要坚守,就有希望

A+A-

    其实,早在大军突入西海的时候,张掖郡就已经按兵不动了。



    他们曾经组织过援军,但在信使回报,西郡叛乱,太守赵爽率军阻住驿道后,他们就偃旗息鼓了。



    毫无疑问,他们是有忠心的,但不多。



    如果西郡没反,或许张掖援军已经开往武威了,但西郡反了,路不通,那就怪不了我们了,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张掖西边的酒泉、晋昌二郡一般无二。



    他们没有特别强烈的救援武威的想法。能救就救,不能救就算了,指望这三军集结重兵与西郡死磕那是想多了。



    另外,敦煌郡直接易帜,归顺大梁。



    这个郡位于西睡边鄙之处,但却是个大郡,在雍秦流民大举涌入之前,甚至比武威人口还多。



    凉州有名的豪族,大多聚集于此处。



    如龙勒索氏、广至盖氏、渊泉张氏(张氏在晋昌有分支,亦宗党旺盛)、效谷宋氏、曹氏、令狐氏、敦煌汇氏、马氏(马氏在酒泉有分支)、阴氏(阴氏在武威有分支)、段氏、侯氏、尹氏等。



    其中,尤以索、张、阴、宋四姓为最,在凉州幕府中占据了大多数职位。



    可以这么,凉州幕府一半以上的将吏是敦煌人,由此可见敦煌郡在凉州十二郡三营中的重要地位。



    敦煌郡举义归正,其实是诸大族支持的,但他们一个都没出面,反正太守辛凭一意孤行



    要归顺大梁,大家也没法阻止是不是?



    他们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保证身在武威做官的族人的安全。



    能去那边当官的,肯定是族中比较出色的子弟或地位不俗的长者,你把他们坑了,像话吗?



    新设没多久的高昌郡太守杨宣是张骏心腹,敦煌一举义,立刻断了其入援通道。



    杨宣中兵不多,除了戊己校尉府的赵贞残兵外,就只有当初张骏留给他的两千武威兵,其人收到消息后,立刻准备救援,并且移玉门营,后者不应。



    于是事情就消停下来了。



    西域长史李柏深受张轨大恩,又得张骏信重,在杨宣偃旗息鼓后,他去信一封,破口大骂,打算单独出兵救援武威,并且传令鄯善、龟兹等国,令其各派两千骑来会,但被下文武将官劝阻了。



    西域长史府位于楼兰,非常依赖中原。



    别看他们去年会同高昌太守杨宣一起,征讨鄯善等国,威风不可一世。但到底只有几千兵而已,西域城邦国家再,真怕你这三五千人?



    人家怕的是中原朝廷震怒,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表示顺服,给个面子而已。



    西域长史府和高昌郡(原戊己校尉府)一样,面临着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他们需要寻求中原朝廷的支持。



    一旦凉州张骏被击败,而他们的立场又站在张骏一边,事后被清算时必然惨不可言。



    退一万步讲,人家没清算你,但也不支持你了,你还怎么号令西域诸国。



    白了,他们需要扯中原朝廷的虎皮,无论这虎皮是汉、魏、晋还是梁,你总得有一张。



    他们没资格参与中原混战,静观其变,等待大军头们决出胜负即可。



    如此七算八算,凉州局势基本明晰了:



    金正统率的南路军与靳准统率的东路军已经会师于姑臧城下,岭南三郡一起造反,武威、武兴二郡外围势力基本被清扫一空一一以金城太守窦涛、将军宋毅、董广败亡为标志。



    北路军在五月初抵达西海,一击即破。



    西海太守张肃率军南下,病倒于途。



    军士们仿徨无依,已决定投降。



    武威以西诸郡要么投降,要么按兵不动,要么想救援却被劝阻或道路不通。



    总之,张骏就剩一座姑臧城了。



    ******



    五月初三,就在北路军袭取塞上翁城之时,姑臧东侧、北侧的城已被攻破。



    东城是金正驱赶胡兵攻破的。



    此城名曰讲武场。



    周长不过千余步,部分区域植有园果,另有讲武场可供操练,内驻数百兵。



    卢水胡首领沮渠遮带着本部丁壮,以及部分鲜卑人,顶着姑臧城头的箭矢,三面围攻,在付出了两千多人伤亡的代价后,拔除此城。



    黑稍右营也攻了一次,以积攒战斗经验这支部队虽然训练几年了,但上战场的会较少。



    攻灭匈奴时,在上郡攻打过一些堡寨。



    前番洪池岭大战,他们也列阵参与了,但从头到尾都没实际接战,只感受了下大规模战列野战的气氛。



    此番攻武威东城,督军赵玮亲自擂鼓,数千人分批攻打,表现还不错。



    金正可不惯着谁,但凡归他指挥,都要上阵厮杀,不是禁军就可以避战的。



    北城被秃发氏、乞伏氏的人联合攻下,死伤与东城差不多。



    此城名叫玄武圃,内植园果、药材,有一座非常的宅院,是张骏的行宫。



    胡兵涌入城中后,将能抢的东西都抢光了。



    武器、粮食、布匹、牲畜等等,一扫而空,可惜还是所得甚少,难以弥补亏空。



    讲武场、玄武圃攻克后,西侧、南侧的近千守军直接降了,被勒令开出城池,羁押了起来。



    自四月二十六日主力大军抵达姑臧后,总计七八天的时间,除开前几天是整顿来此的各种部伍,打制攻城器械外,后面几天便是围攻乃至攻城战了。



    今四面城已破,再不用担心侧翼遭袭,大规模攻城的时已经成熟。



    城内守军的兵力已经探查清楚了。



    精锐可战之兵不超过六千,另有差不多一万五千丁壮。



    



    丁壮并非毫无战斗力。



    凉州情势特殊,即便是民壮也富有战争经验,野战都能打一打,别守城了。



    粮草、军资据信还算充足,守个半年不成问题。



    真要强攻的话,损失会非常巨大。



    金正固然不在乎军士的性命,甚至连自己的命都不是特别在乎,但他也知道,你要是真整出死伤几万人的惨重代价,把带过来的府兵弄得伤筋动骨,即便最后拿下了姑臧,断然没好果子吃。



    所幸都这个时候了,姑臧守军士气低落,并无死守顽抗的必要,或许存在别的破城方式。



    这一天,他在城外转悠了一圈,随后便召见了武威各豪族耆老、部落酋豪,与他们共商大计。



    ******



    姑臧城内确实暗流涌动。



    自大军围城后,张骏几乎每天都要在闲豫堂内召集幕府将吏议事,今日同样不例外。



    辉煌绮丽的殿室内,张骏的脸色特别难看。



    他是个有主意的人,下定决心后就会去做,意志非常坚定。但在这种生死关头,他却犹豫了,



    失去了往日的果决,内心随着幕僚们的争论,一会倾向投降,一会又倾向死战,摇摆不定。



    支持他的主要是敦煌宋氏的人。



    这是一个武力强宗,晋朝才开始发迹,但地位低下。



    张轨治凉州后,面对遍地豪族的现实,大力提拔豪强、胡酋。



    前有氏酋窦涛,压制金城的汉人世家大族,



    后有武力强宗宋氏,拔其门第,大加任用,对冲旧族的影响力。



    张轨的立威之战就是宋配为他打的,斩首万余,迫降武威郡内的鲜卑部落十余万人。



    后来宋配又为他击败谋夺凉州刺史大位的张镇、张越兄弟,复为其击败秦州刺史裴苞,战功赫赫,数年前病逝于西平太守任上,



    前阵子在洪池岭战死的威远将军宋毅,被靳准击败的扬烈将军宋辑都是敦煌宋氏的人。



    另有宋修、宋混、宋澄兄弟及宋晏、宋矩及宋配之子宋悌,皆一时俊彦。



    年岁稍长的宋修任武兴太守,已被囚禁。



    剩下的年纪较轻,在凉州幕府及西平郡公府担任下级僚佐。



    再给宋氏二十年时间,待这些青年俊异积累了资历,武威几乎要成宋家帮了。



    他们其实是不愿看到张骏失败的。



    这会便是吃了败仗而回的宋辑在侃侃而谈:吾闻邵贼以金正为帅。此人领兵,喜勇猛精进动如脱兔,而今却是围城之战,恐非金正所长。



    其人又广集叛夫,聚众十余万,声势看似煊赫,然末将登城望远,却见金正营中每日屠宰牲畜以千计,粮草消耗无算,长此以往,诸部怨忿。



    秃发、乞伏、沮渠等部野无所掠,却在攻战时死伤人丁,必不能久持也。金正若强行驱使其攻城,定起变乱。”



    ‘届时,主公只需遣一支精兵,趁夜出城掩杀,诸胡自乱也。而诸胡一乱,邵兵亦会丧胆,皆思归去。凉州劲兵可紧其后,趁势掩杀,可获大胜。



    完,宋辑看向其他人,道:今只需坚守即可。守上一月,贼人便成疲军,守上二月,贼营便会鼓噪,坚守三月之后,贼若不解围而去,定难逃覆没之局。



    司马韩璞目光与宋辑一触,晒然失笑。



    计划是不错。



    梁军远道而来,消耗极大,若能守三个月以上,他们怎么着也该退了。但问题是,你守得了三个月么?



    七天前梁人驱赶六千洪池岭降兵至城外,极大影响了士气。



    两天前,东西南北四座城皆陷,其中两座甚至是直接投降的,还看不出来吗?



    再等几天,若西边诸郡皆降的消息传来,大伙看到只剩武威一座孤城了,会怎么想?



    守三个月?思之令人发笑。



    长史阴元看到宋辑投注过来的目光时,淡淡一笑,道:宋将军乃沙场宿将,老于兵事,所言自然是有道理的。



    抚戎将军张阆也看到了宋辑逼视过来的目光,但他资历很老,多年前曾奉张轨之令,率义兵至洛阳勤王,还当过金城、武兴、武威三郡的太守,自然不惧宋辑这种人的挑畔。



    此刻毫不退让,只道:宋将军前番率三千兵东出,后只得千人而还。败仗若此,还敢大言不惭,实乃可笑。主公若听信汝之妖言,张氏死难无子遗矣。



    膨!张骏重重拍了下案几。



    他知道,自从杀了辛韬、贾骞二人后,少府(凉州刺史府)、太府(西平郡公府)数十僚佐看他的眼神就变了。



    除以宋氏为首的少数人外,大部分都不支持他。



    今日这场议事就看出来了。



    人是到了,但不话,或者阴阳怪气,还有直接回骂的。



    这般暗流涌动,他实在不敢想将来会怎样,



    他才二十二岁,本来就很多人不服他,如今又处于这么一个大军围城的局面之下,稍有风吹草动,极可能变生肘腋。



    会不会有人暗中开城门?



    会不会有人取他头颅以献?



    闲豫堂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张骏的胡思乱想。



    片刻之后,理曹索询快步入内,禀道:主公,仆率兵巡城,见得阴治中(阴澹)亲随自长安回返,携书信一封。



    罢,将信件呈递而上。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封信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