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边界线

A+A-

    十二日,江陵城已经大体平静。



    梁军分作数股,开始清剿残敌。



    其一是大索全城,挨家挨户搜查,抓捕藏匿的溃兵及晋朝将佐;



    其二是派兵至城外搜索,抓捕溃兵:



    第三则更为紧要,西路军都督蒋恪分出一万兵马东行,尝试收取华容。



    当天午后,蒋恪在团团大军的围护下,进入了江陵。



    陶家撤退得十分匆忙,更十分果断。



    除了人之外,几乎什么都没带。案几之上,甚至摆放着几份待批阅的公函。



    蒋恪随拿起一件,原来是请求征调青壮上城成守的事情,其中甚至包括征发寺庙僧侣,看得蒋恪哑然失笑。



    据入城各部汇总,昨日总计抓获了三千多名俘虏,上午又清查出了二百余名,除了少数武昌、夏口来的成兵外,绝大部分都是湘州兵、蛮夷兵以及江陵本地人,被陶侃带走的大概也就一千五百上下。



    蒋恪估摸看,陶侃头的荆州兵大概也就一万五千人上下了,其中还包括本就留镇武昌、夏口等地的数千人。



    就这么点人,守御有余,进取不足他们也就只能依托长江、云梦泽进行防守,和东吴一般,苦苦坚持。



    不过己方的伤亡也不。



    诸部杂胡战死、病殁、造反镇压乃至逃亡者超过两万五千,-丁壮役徒战死、病殁、逃亡者也有七八千人,禁军、府兵诸部亦有数千人伤亡、病死。



    至于长途转运粮草军资的役徒们的死伤,就不在统计之列了,反正也不可能给他们发放抚恤。



    四个多月横扫大半个荆北,得襄阳、新城、上庸、竟陵、南五郡,外加半个江夏,攻取襄阳、江陵两座重镇,遍数史书,也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这一仗后,蒋恪觉得自己应该也会被天子另眼相看了。



    当然,他不奢望一步到位,那样不现实。按照流传出来的风声,南阳乐凯依然会担任荆州刺史,但沔北都督府会撤销,改由巨鹿郡王邵慎出任监襄阳等六郡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整顿新得之地。



    至于他蒋恪,大概是在新幕府中领一个职务,同时兼任南郡太守。至于带不带兵,则不好。



    南郡通力合作。



    放下中公函后,蒋恪便吩人将陶府财货清点一番,装车送往襄阳,



    统一发赏。



    江陵及周边数万百姓,无分贫富,人人都要出赎城钱,一如襄阳、



    安陆那般。收完后,同样送往襄阳,清点造册,统一分发。



    部队暂时还不会撤。他们会继续留驻半个月,然后分批撤离。



    等到三月份再走就有点危险了,北人很难适应,生病之人数量会激增,



    毕竟当年曹魏围攻江陵差不多也是耗到这时候。



    其实,从大局上来,陶侃差一点就成功了。



    如果按照他的想法,襄樊那一万多兵马撤回来,哪怕只是分兵把守,增强南边诸要成的守御,多拖延几个月还是有可能的。



    从三月份开始,天气转热,疾病滋生,即便有风土病预防,也只是比曹魏那会好一些,少病死一些人罢了,真实情况如何谁都不准。



    再加上雨水增多,原本清浅的河流水位暴涨,原本退去的湖沼开始扩张,这些都会给行军、转输带来巨大的困难,更有利于水师出击,更灵活动。



    比如甬水在冬天流量很,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没法行船,陶侃从头到尾都没通过这条河流调过兵,但在春汛时期却完全不一样。



    再比如江陵城东的湖泊,在春夏丰水期会涨到城墙附近,到了那时候,



    梁军完全没法进入这片区域,江陵城可以不受干扰地与外界进行联系,哪怕只是通过吃水浅的船。



    其至干天为运冬季枯水期是难以想象的一一别的不谈,天寒地冻的时候挖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好在东晋朝廷废物!不然如何能打得这么轻松?



    给陛下发捷报吧。蒋恪随拿起一件漂亮的青瓷,掂了掂后,道另他随放下青瓷,道:让杨宝别躲了,赶紧出来。看看江面上还有没有晋国水师,若没有,立刻遣人西行,前往巴东。别让成国大军突然打过来了,值此之际,巴东可不一定守得住。



    罢,大步出了陶府。



    这个宅子他住不了,更要避嫌。



    ******



    晋军水陆兵马主力已经离开巴陵,东下返回夏口、武昌。



    但陶侃却半途滞留在了巴陵,因为他病倒了。



    其子陶夏为巴陵令,家就安在此处,正好就近照顾,倒省了很多事。



    二月十五日傍晚,周抚、王您期二人站在陶府外,哀声叹气,愁容满面。



    



    尤其是周抚,战争中吃了不止一次败仗,火气很大,抱怨道:仗都打得差不多了,朝廷援军才到武昌,不知道这一路上都在干什么。



    道和,这是一两支援军的事情吗?王期苦笑道:便是这些人半途没被山彦林截下,按期抵达,也保不住江陵。明公得是对的,只有大江可挡八十万梁兵。东吴那么多年,不还是依托大江守御?邵贼也不傻,快三月了,再打就不合时宜了。况且他的兵也要回去种地,不然吃什么?有援军过来,至少沔阳等地可以保住了,在江北也有落脚点。



    周抚沉默片刻,道:君言甚是。



    顿了顿后,又低声问道:你可知朝廷会派谁来接荆州军政?



    丧师失地,不惩罚是不可能的。



    当然,很严重的惩罚也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怎样,荆州多半要换人了,陶氏在此经营多年赞下的人望、基业,算是被邵贼一战击破。



    还能有谁?王期笑了笑,道:无非就那三家罢了。



    哪三家?当然是琅琊王氏、琅琊诸葛氏、河内山氏了。



    站在天子的立场上,肯定不希望王氏继续扩大基业的。



    荆州虽然丢了不少地方,但江南还有不少郡县呢,江北也有半个江夏,



    而为了与邵贼对抗,不定还会把湘州并进来,以集中力量守御长江防线,



    不让贼人水师渡过夏口、武昌一一如果他们有水师的话。



    但天子话不一定算数。



    江州刺史、南中郎将镇湓口王彬多半愿意来荆州,只要王导力推,还是有相当可能走马上任的,关键是王导的态度。



    而如果王彬来不了荆州,那么山遐、诸葛恢是最有可能的人选,即二人移镇,交出芜湖和京口。



    他们愿意吗?不好。



    况且天子也未必愿意让二人离开。好不容易在建邺周围建起了两个方镇,可稍稍牵制琅琊王氏,你把他们弄走了,若被王氏占据了呢?



    总之,这事没那么简单,估计要有一番明争暗斗,最终才能决定下来。



    不过这也不关他们的事了。



    跟看陶士衡吃了败仗,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抽身而出吧。之前听口风,陶士衡似乎愿意把所有罪责都扛下,那样他们就好过多了,稍稍运作一番,脱身并不难。



    至于今后是继续留在荆州,还是入朝为官,都无所谓了,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



    今年这一场大败,真的太伤了,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如此,



    ******



    二月二十日,经历了数日战斗后,左金吾卫将军常粲攻取了华容。



    自江陵一路行来,本地豪族要么中立观望,要么遣人劳军表示顺服,唯有胡氏一族占据华容县城,举兵顽抗。



    常粲总督帐下兵马,强攻硬打,拔华容。



    至于胡家,当然是很快被剿灭了。他们的核心部曲皆丧命于华容,根本守不住家宅。



    这个时候,常收到了东路军黄彪部的消息。



    他们尝试东进攻打沔阳,不是很顺利,又撤回来了。



    随后,又分兵一部南下至监利,发现有守军,招降不果,也没打,直接撤军。



    至此,战线终于固定下来了。大致就是云梦泽西侧边缘外的江陵为西部边界,华容、竟陵、杨口一线为北部边界,沔阳、猪口为东部边界,边界之外都是云梦大泽,中间有晋人占据的部分城塞、县乡,大体和三国后期差不多。



    唯一的差别就是华容、竟陵等地慢慢被开发出来了,环境有所改善,梁军硬着头皮拿下来了,将南北朝的分界线进一步向南推,就像魏晋一步步蚕食掉石城等地一样。



    二十一日,常、黄彪都收到了撤军的命令。



    随征将士们如蒙大赦,兴高采烈地要返回北方。



    这鬼地方,谁爱来谁来,他们是不想来第二次了。就算当地豪族反悔,



    叛梁归晋,也不关他们事了,留给其他人烦恼去吧。



    而此时的邵勋,则在蔡洲岛上召集随驾官员,商讨起了撤军后的治理事宜。



    北兵是不可能久驻此地的,撑死了派少许人马镇守江陵之类关键城镇,



    其余九成以上的兵马都要班师。



    从今往后,地方豪族仍是左右当地局势的决定性力量。



    他们投靠谁,这块地就是谁的,因此还得善加笼络而笼络的方式,毫无疑问就是官职之类的利益分配了。



    (忘了定自动更新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