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乱套了
恋上你看书,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帝都入秋之后,天气就越来越凉了,街上的行人也都穿上了褂子。
不过,这清凉的秋意,并没有挡住文学界的热情。
这阵子,大唐诗豪传彻底卖疯了。
买到书的读者,立马就开始研读了起来。
没错!就是研读!
你要是看的太快,压根捋不清大唐诗豪传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甚至,读者们最为关心的诗词文章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慢慢的品读。毕竟,这本书本质上是,并不是专门解析诗词的诗词集。里面的作品,也都是随着情节的递进展现给读者的,这就导致,书里很少有关于诗词解析的内容。即便是有,也是通过其他人的评价展现出来的。
所以,这就需要读者在欣赏诗词文章的时候,通过前文刘禹锡所处的环境,来自己琢磨刘禹锡的这首诗、这首词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实话,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大部分人来,都是极为新奇的。
这就像是眼前有一座金山,你明明已经看到了,但却需要自己寻早上山的路,这种互动感绝对是其他诗词集中体会不到的。
甚至,同样的一首诗词,在不同人的眼中,表达的意思很有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起初的时候,上关于大唐诗豪传内容本身的讨论并不多,基本都是抱怨自己没抢到书,又或者是抢到书的读者在炫耀。
毕竟这本书足足两百万字,加上是传记体,没有分章节,更没有目录。大家想知道这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就只能一点点去看。
以至于出前期待值爆棚的大唐诗豪传,这会竟然消停了下来。
但,这只是狂风暴雨前的宁静。
安静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有读者晒出了自己的读后感。
这还是文学圈一个有名气的博主,名叫“阿伟品诗”,他发了一段长文,“和朋友借了一本叶落老师的大唐诗豪传,快速了的看了一下里面的诗词,大家知道,我对是不感兴趣的,所以今天我们不讨论本身的情节,只里面的诗词。”
“首先,我开始以为古文协会已经在宣传的时候,把这书里面极为上品的诗词都已经放出来了。像是之前上公布的开头中的诗词,我不是写的不好,只是和秋词相比如何?和酬乐天相比如何?相必大家心中都有数。”
“但是,事实证明是我格局了。这书里的经典诗词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还没有仔细品读,可即便是这样,里面也有太多的诗词惊艳到了我。在这,我先给大家推荐几首必读诗词。望洞庭、西塞山怀古、酬乐天咏老示见,不论你喜不喜欢,这几首诗都是你不容错过的精品!接下来我就一一给大家解析一番,当然,先好,这些都是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图一乐就行,的不对请多担待”
这是一个专门讲解诗词的博主,他发的文章很长,后边还有一些关于他所喜欢的诗词的讲解品读。
虽然这博主在读书的没怎么注重中的情节,但不得不,他挑选的这些诗词,的确都算得上是刘禹锡的代表作。
()(e) 下面友们的评论也很多。
“阿伟看书这么快的么?两百多万字啊,你都翻完了?”
“人家阿伟是跳着看的,他只看诗词好不好!我还没读到他的这几首诗呢,但是刚才看了一下,真是写的太好了!尤其是这首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要秋词是写秋意的神作,那这首望洞庭就是写秋景的巅峰!”
“是巅峰有点夸张了,古代诗人写秋景的大作多得是,写的比这好的也有。但你要这是今人写秋景的巅峰,我是赞同的。”
“我喜欢酬乐天咏老示见里的这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唉,上年纪了啊,我要是到了刘禹锡那个岁数,还能有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该多好啊。”
“我刚才看了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不太懂王谢是什么典故,但大概意思也能明白,感觉刘禹锡的好多诗词都挺有哲理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了讨论。有的人已经粗略的看完一遍了,有的人虽然没有读完全本,都前面的内容却看了不少。
大家纷纷在上晒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道:“这本大唐诗豪传虽是,但实际上更像是一本诗词集,一本有头有尾、有血有肉的诗词集!”
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是啊,我就是冲着这些诗词来的。”
“刘禹锡是诗豪嘛,这书就是个披着外衣的刘禹锡诗集!”
“这可比看诗集有意思多了。”
但很快,这样的观点就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批判。
“诗词集?你搞笑呢吧?你读了么?是!这书里的诗词的确很多,但人家文章写的很多好不好?”
“我去!什么诗词文章的,那是重点么?你们就不能仔细看看?”
“就是,一看你们就没好好读啊。”
“这书虽然叫诗豪传,你们不会真以为刘禹锡就是个写诗词文章的文人吧?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吧你大爷!老子就他么烦这句话!你就能好好话?”
“实话,盯着那几篇诗词文章看的人,格局都太了。叶落老师写这本书的初衷,绝对不是为了写这些诗词文章!文学方面的东西,都是这书里的道!如果你们仔细读就会发现,叶落老师这书想表达的,是对当时唐朝政治黑暗的不满,以及刘禹锡个人上的优秀品格。”
“格局?老子就喜欢看诗词不行吗?还格局下,就他么你格局大!人家古文协会都刘禹锡写的诗词好,你比人家古文协会都懂呗?懂王是吧!”
“呵呵,诗词的那些人你们还别不服,这书里的诗词白了就是个点缀,是为了衬托人家刘禹锡人格魅力的!人家这是,你们盯着那几篇诗词看,不是搞笑呢么?”
“去你大爷的!那是几篇诗词?你逗我呢?你把八百多首诗词叫几篇诗词?”
最开始上读者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书里的诗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读完了全作,这种讨论诗词的读者,就被后来这些读者打上了不入流的标签。
()(e) 这样一来,读者之间的矛盾一下就爆发了出来。
有人认为刘禹锡就是大文豪,他写的诗词就是好,叶落老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了这些诗词创作的!甚至,他们还搬出了古文协会,古文协会开始就是这么宣传的!
而另一波人则是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他们人为叶落老师把这本书定名为大唐诗豪传,这只是一个切入点而已。实际上,这书侧重描写的根本不是这些诗词文章,而是通过各种诗词文章,甚至是各种世间,来展现主角刘禹锡的乐观心态以及个人魅力!
支持哪种观点的人都有很多!
明明都是一本书的粉丝,可这会愣是分出来了两大阵营。
一拨人叫嚣着大唐诗豪传突出的就是个诗词文章,刘禹锡的个人经历、甚至是整本书的历史背景、政治关系,都是为了这些诗词文章服务的!
而另一拨人,则是在猛烈地抨击这些“文学论”的观点,他们认为大唐诗豪传真正精彩的地方,恰恰是刘禹锡本人,他的心态乐观、情操高尚,这些东西才是叶落老师想要表达的。哪些诗词文章,则是为了展现刘禹锡个人魅力的陪衬品。
这两拨人在上吵得是不可开交。
简直比当时喷新文协会的时候还要夸张!
甚至,没多长时间,这两大阵营的内部竟然又出现了分裂。
支持文学论的读者,有人认为刘禹锡的诗词是最精彩的,但也有人认为刘禹锡的文章辞赋才是他最高的文学成就!
他们一边和“主角论”的读者争辩,又一边和自己人对喷。
而这还不算完,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各种观点纷纷涌现。
文学论?
主角论?
都不对!
你们的都不对劲!
这本真正想要展示的东西,是批判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以及展示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甚至,更有极端的读者,喊出了这是在“借古讽今”的口号!
甚至,就连书中的各大配角都出现了大量的粉丝团体。
韩愈!
柳宗元!
柳公权!
白居易!
他们之间互相攻讦,虽然书中没有出现过这些人的诗词文章,但书中却有不少地方,都提及了这些人的各种成就,包括文学、书法方面的。
这些配角粉之间也是争论不休。
柳宗元厉害?
放屁!柳宗元在厉害有韩愈厉害?
韩愈是个啥?我白居易白乐天才是最猛的好不好!
乱了!
彻底乱了!
明明是一本书的粉丝,可这会大家在上都已经喷红眼了。
ps:这是补昨天的更新。昨天太晚了,白天又遇上了一些很不好的事,心很乱,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