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鸿章筹议海防(2)

A+A-

    第一百九十三章李鸿章筹议海防(2)

    前督臣曾国藩于同治十年正月覆奏筹备海防折内,谓沿海之直隶、奉天、山东三省,江苏、浙江两省,广东、福建两省,沿江之安徽、江西、湖北三省,各应归并设防。沿海七省共练兵九万,沿江三省共练陆兵三万。统计每年需饷八百万两,因无款可筹,议遂中止。

    兹总理衙门拟以曾经制胜之洋枪队练习水战,丁日昌拟选练陆军。合天下得精兵十万人,与曾国藩前奏用意略同。惟陆军与水师用法各殊,练法亦异,水师犹可上岸击贼,陆军未便强令操舟,似不宜两用以致两误。

    臣愚以为沿海沿江各省,现有练兵枪队虽不及曾国藩丁日昌所拟十余万之多,然与其多而无用,不若少而求精,但就就现有陆军认真选汰,一律改为洋枪炮队,凡绿营额兵疲弱勇营,酌加裁减,其饷即加给新练之队;沿海防营并换用后门进子枪,于紧要口岸附近之处屯扎大枝劲旅,无事时专请操练,兼筑堡垒,有事时专备游击,不准分调。

    各海口仿照洋式修筑沙土炮台,以地步宽展椭圆坚厚为要。炮位宜间用口径八寸至十余寸者,择将择兵演习之,务在及远,愈远愈妙,务在能中,不中不发,即所谓药能对症有备无虞者矣。

    二、原奏简器一条。西国水陆战守利器,以枪炮水雷为大宗。炮有前后门、生熟铁纯钢之分,枪有前后门、滑膛、来福之异,水雷有用触物、磨物、电气发火之别。窃尝考究其图与器而得其大略。

    洋枪一项,各国改用后门。以其法灵捷、放速而及远。其旧制前门枪贱价售于中国,每为外人所轻。英俄徳法美五大强国也,其后门枪明目,英之至精者曰亨利马梯呢,其次曰士乃徳;俄曰俾尔打弩;徳曰呢而根;法曰沙士钵;美曰林明登。以利钝迟速较之,则英之精于俄,俄之精于美。美之林明登又精于英之士乃徳及徳法诸枪也。

    ()(e)  林明登、失乃徳二种,近年已运入中国。臣与沈葆桢均购存林明登数千支。上海器局亦能仿造。惟兵勇粗疏者多。士乃徳及簧较简,购价较省,修改较便,现拟令各营酌换士乃徳枪,而间以林明登,认真操习,由简而精。

    并令津沪各局先购林明登造子器,仿制子药铜卷以便接济。仍与总理衙门商购英国亨利马梯枪若干支,又与俄领事订购俾尔打弩枪千支,以备将士选锋者操用。

    至炮位一项,英徳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兵,尤为驰名。臣逐年购到克虏伯大炮五十余尊,分置大沽炮台、天津防营。其最大者两尊,口径八寸。足抵前门炮口径十一二寸之子力。然每尊价约二万元,苦于无力多购。

    或谓钢炮过大,药力过猛,用久或致损裂,故英国多用前门熟铁长弹大炮,阿姆斯特朗尤著,大者口径十一寸至十五寸,身重至八万斤以上,子弹重至六百磅,能打穿二十余寸厚之铁甲,惟起运维艰,价值尤贵,中国尚无购用者。

    陆路行仗炮,则以德国克虏伯四磅弹后门钢炮、美国格林连珠炮为精捷。臣又各定购数十尊,以备游击要需。

    目下沪宁各局,只能仿造十二磅至六十八磅之圆弹铜铁炸炮,淮军习用已久,远胜中国旧制,而不及西洋新式之精。仍拟仿照阿姆斯特朗之式,箍以熟铁,而器未备。

    外国锻造枪炮,器全副购价须数十万金,殊太昂贵。须俟中土能用洋法自开煤铁等矿,再添购大炉、汽锤、压水柜等器,仿造可期有成。若克虏伯之钢炮,系用生钢生铁铸成,该厂自有秘法,更未易学步矣。

    至水蕾一项,轰船破敌最猛。从前南北花旗之战,南兵获水蕾力居多。德法之战,法国兵舰十倍于徳,而波罗的海法舰未敢深入,全仗水蕾之功。

    ()(e)  此蕾分为两类,一为定而不动之水蕾,或连于木排之间,或用锚定其方位,使沉水中,或陆地城堡被攻时于缺口要路安置,此专为自守而设。一为能行动之水蕾,或浮水面顺风飘动,或用器自行,或于铁船之首伸出长竿置之,或专作拖带水蕾之船,此可为攻敌之用。

    近来格致之学日精,水蕾之法亦日精,用药仅五六十磅,无论何种兵船,皆可轰破其底。闻各国皆讲究此物,制存极多。其用时必于水中排列数行,每口安放数十具,使敌船疑畏不敢进。

    沪津各局现只能仿造其粗者,而电、铜丝、铁绳、橡皮等件,仍购自外洋。须访募各国造用水蕾精艺之人来华教演,庶易精进。

    至火器两项亦须要需,津局有造药器四副,日出二千余磅,已可敷用。惟枪炮多而子弹尚少。沪局仅造药器一副。日出无几。宜添购器,在苏宁推广制造。

    各省防江、防海需用洋枪炮之子药,均宜设局在内地仿造,否则事事购自洋商,殊无以备缓急。且闽沪津各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

    嗣后各省筹添制造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