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寇谦之三
(一)吸取佛教轮回报应思想。寇谦之宣扬修持者前世之善恶,影响今身修行之成效;今世之善恶,又影响来世。寇谦之认为,只靠炼形养生不一定就能成仙,还必须造善“业”、积功德才能保证成仙。(二)模仿佛教戒律和教仪。寇谦之在佛教的影响下,为道教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教仪,主要包括:奉道受戒仪、求愿时所行仪、为死亡人请祈仪、为消除疾病祈请仪、为宥过祈请仪、三会仪式等等。(三)借鉴佛教神灵观念。寇谦之吸收了佛教的劫运观念来充实道教教义,认为在“末劫垂及”的时代,地上生民只有立坛宇朝夕礼拜神灵,功德及于上世,并能修身炼药,学长生之术,才可羽化成仙。寇谦之还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拉入道教三十六天的诸神谱系中,“经云:佛者,昔于西胡得道,在三十二天为延真宫主,勇猛苦教,故其弟子皆髡形染衣,断绝人道。(四)佛教医药天算之学对寇谦之的影响。立“新天师道”、拜成公兴为师的寇谦之自然免不了在医药天算之学方面与佛教的干系。寇谦之、殷绍从成公兴、释昙影、法穆受周髀算术,即从佛教受天竺输入的新盖天。寇谦之家世旧传的天算之学,为旧盖天,所以累年算七曜、周髀不合。
著述
著作有托太上老君降授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该书是现今所能见到的关于道教经韵音乐最早的文字记载,原书已佚失,即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的残本。近人汤用彤先生等则认为,现存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太上经戒三洞法服科戒文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女鬼青律等书,亦为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中的内容。一般认为正统道藏所收老君音诵戒经一卷,是后人对原书二十卷的节抄。
另有托名老子玄孙李谱文降授的录图真经。
轶事典故
天师之位
寇谦之自称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5年)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口诀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三张指张陵、张衡与张鲁),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寇谦之亦依之对道教进行清整。
()(e) 北天师道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他又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与金丹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次年(公元424)寇谦之亲赴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帝赐于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太平真君
太延(公元435-440年)末,太武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后帝又亲至道坛受箓,成为道士皇帝,并封寇谦之为国师。北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黄赤之道
北魏寇谦之以改革五斗米道而著名。魏书释老志记载,神瑞二年太上老君显灵,授予寇谦之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寇谦之在该经中借老君之口,肯定张道陵的黄赤之道,张道陵的黄赤之道有20法,留下了经文,但无人可解。寇谦之张道陵的黄赤之道本是好的,而且有经典流传下来,不好的是当时民间的黄赤之道。于是老君命令寇谦之“断发黄赤”,更修清异之法。寇谦之清整道教,确实割断了与民间天师道的组织联系,抛弃了其经济制度。但对于合气之术,他却也打张道陵的旗号,偷偷地继承了当时民间黄赤之道。故隋书经籍志曰:“(太上老君)又使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这虽是神话,但却透露出寇谦之的黄赤之道大概有师传。
人物评价
虔诚修道
寇谦之(365~44),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师道的改革者。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东汉雍奴侯寇恂之十三世孙。其父修之,苻坚东莱太守,赠秦州刺史,冯翊哀公;兄寇赞,南雍州刺史。
寇谦之“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张陵之后,常被农民用作组织和发动起义的旗帜,统治阶级对它怀有戒心,也深为当时士大夫所不满,寇谦之趁北魏太武帝崇道抑佛之,对天师道进行改造和整顿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早在北魏神瑞二年(45),他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其服气导引之法;令其宣此“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e) 天师道教
泰常八年(423),又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临嵩岳,再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及劾召鬼神与金丹诸秘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领“人鬼之政”。始光元年(424),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最初,太武帝对谦之献书之举漠然处之,“令谦之止于张矅之所,供其食物”。左光禄大夫崔浩以其“辞旨深妙”上疏盛赞。
繁盛顶点
“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翌年,于平城南立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尊其新经之制,集道士一百二十人,每日祈祷六次。太延六年(440),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复降,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帝遂改元为太平真君。又二年,亲至道坛受箓,封寇谦之为国师。至此,天师道乃大盛。终北魏之世,崇信不衰。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太平真君九年(44)寇谦之逝世,享年3岁。
好道发展
寇谦之夙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跟随仙人成公兴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后出山入世,整理改革已不大合时宜的天师道旧制度及科范礼仪、道官教义等,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世称寇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