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葛洪二
抱朴子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
内篇和外篇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指神仙)。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神仙后儒教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谶纬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神仙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他的神仙理论体系。
葛洪提出了神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如他:“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孝道。
葛洪著述篇目和卷数如下:抱朴子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神仙传、隐逸传、良吏传、集异传各0卷,移檄章表30卷,碑诔诗赋00卷,金匮药方00卷,抄经史百家言30卷,肘后备急方4卷;此外尚有抱朴子养生论、大丹问答、葛洪枕中记、稚川真人较正术、抱朴子神仙金沟经、葛稚川金本万灵论以及托名刘歆撰的西京杂记等。以上著作大部分已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标名葛洪的著作3种,部分为后人误题或伪托,但大多确为葛洪所撰。
()(e) 抱朴子卷数
抱朴子外篇的撰写时间与问世,均早于抱朴子内篇。
道藏将其两书刻在一处,并且在内篇之后,外篇之前,间隔一种抱朴子别旨。明人刻此书,从道藏中取出,总名为抱朴子。
据晋书葛洪传可知,抱朴子内外篇原共有6篇。今本已非完帙,亡佚40余篇。严可均在铁桥漫稿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中:“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
内篇卷前有葛洪序,称内篇20卷。隋书经籍志称内篇2卷,音卷,入“道家”。新唐书经籍志道家称内篇0卷。宋史艺文志杂家称内篇20卷。郡斋读书志称内篇20卷。历代著录以20卷为多,内篇原当为20卷。道藏所收即为20卷,卷各一篇,共20篇。
外篇卷后有葛洪自叙,称著“外篇50卷”。隋书经籍志称外篇30卷,入“杂家”。新唐书经籍志杂家称外篇20卷。
宋史艺文志杂家称外篇50卷。晁公式郡斋读书志称外篇0卷。陈振孙书录解题曰:“馆阁书目有外篇50卷,未见。”纷纭错互,法不一。道藏所收外篇为50卷,与自叙合。
内篇基本内容
葛洪因道书事多隐语,道士臆断妄者众,故著是书“粗举长生之理”。内篇以玄、道,一为宇宙本体,论证神仙之存在。备述金丹、黄白、辟谷、服药、导引、隐沦、变化、服炁、存思、召神、符箓、乘跻、诸术。是书集汉晋金丹术之大成,并杂有医药、化学等方面知识。是研究我国古代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资料。
畅玄卷第一论宇宙本体“玄”,认为“玄”为世界万物的始祖。要人“思玄道”,称得玄则长生。他的这一学与魏晋玄学互为影响。
论仙卷第二论证神仙实有,大可成仙,驳斥人们对神仙的种种怀疑。
对俗卷第三继续论证神仙实有,举出动物长寿的例子和道理加以明。还认为仙道与孝道相一致,求仙需积善去恶。该篇还著录了不少种古佚道书。
()(e) 金丹卷第四论述金丹之道,认为金丹为仙道之极。该篇详细记录了炼制金丹的方法,包括盟约、结伴、祭神、药物、经典、名山、吉日等。篇中还记载了许多现已失传的炼丹著作。
至理卷第五论有无、形神关系,强调“气”的作用。该篇阐述医理,提倡崇尚良医,反对巫术迷信,指出道士应兼修医术,并记载了服药、行气、禁咒等法。
微旨卷第六认为浅见之徒不信成仙,不足为怪。述九丹金液为众术之主,及宝精受气、守身炼形、房中等术。强调修仙必须积善,有三尸、灶神察人善恶等。
塞难卷第七论述成仙皆由命中注定,凡人可以成仙。认为儒者是易中之难,道者是难中之易。动火成仙只能对中等以上人起作用,下愚之人不会相信。并引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释滞卷第八认为佐时与轻举可以兼修,修仙不妨碍治国。并言宝精、行炁、服药为求仙之至要,不可专靠房中本。又认为对道书要加以选择。
道意卷第九论道为宇宙本体,道本无名。劝人修道而不要祭祷鬼神,斥责张角、李宽等淫祀妖邪、奸乱浅陋。
明本卷第十认为神仙先儒教后,黄老并不比尧舜周孔逊色。并且指出,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仙药卷第十一述各种仙药,包括五芝、云母、雄黄、玉、金、银、真珠、草木药、丹砂、松脂等。详述产地及采制、服用等方法,并证以神仙故事和传。
辨问卷第十二论“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认为圣人不修仙,是命中无缘,不能因圣人不为,便天下无仙。
极言卷第十三强调学仙必须求师。黄帝、老子、彭祖、安期等皆不死,均有师传。又长生必须补损,养生在于以不伤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