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养鱼
公共茅房,其建筑成本,其实并不大。
因为啥呢?
在大清朝,只要官府愿意管饭,就有数之不尽的壮劳力,乐意为海保效力。
换句话,劳动力的价值极低!
这且罢了,以海保的权限,他还可以下令局部征发徭役。
自古以来,徭役都是令老百姓谈虎色变的存在。
因为,徭役这玩意,不仅需要服役的老百姓自己带干粮和铺盖,还不限距离的远近。
试想一下,若是京城之人,被安排去千里之外干活,瞬间就被折腾得倾家荡产了。
所以呢,老百姓其实不太怕税赋过重,而异常恐惧于服徭役。
只是,修建公共茅房的最大难题,却是土地私有化。
在大清朝,城里的宅地,都归私人所有,还没有房地产税。
如果要占用私人的宅地修建公共茅房,那就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智者所不取也。
除了公共茅房之外,还有木制的垃圾车和捞龙须沟的木船。
既然康熙不肯拨款,海保也懒得再问他了,索性自己集资,自己干。
反正吧,只要事后经得起查帐,海保也不怕啥了。
“爷,成栋被晾了一整天后,好象得了高人的指点。今儿一早,他就离开了签押房,坐到了差役房里,和大家亲热的拉家常。”吴四宝声禀报了成栋的最新动态。
海保点点头,笑眯眯的:“你只管盯着便可,不需要有任何动作。”
越是大衙门里,新老交替的时候,站队的问题也就越发的重要。
以海保的衙门经验,只要成栋舍得放软身段,下边的胥吏和差役,总会有人投靠于他的麾下。
没办法,海保也是刚刚到任不久,在察院衙门里,也远没到只遮天的程度。
再了,成栋的阿玛,是当今太子的奶公,索额图也还没有垮台,难免有人会看走了眼。
要看成栋想干啥,只须听其言观其行即可,暂时没必要干预。
但是,察院三个御史的分工,也就被海保刻意忽略了。
既然,成栋想玩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海保完全不介意,让他玩个够。
()(e) 吃过午饭后,海保找来了中西坊和中东坊的两个坊长,打算和他们商议摊派之事。
在京城的外城之中,共分为五城十坊,中西和中东二坊,正好归中城察院管辖。
二个坊长,下面有三十五铺,每铺一位总甲。
按照惯例,察院衙门里的摊牌任务,一律都会分配到三十五名总甲的头上。
完成了摊牌任务,万事大吉。
完不成任务,海保可以选择打屁股,打背,抽鞭子,甚至是泡水牢都令人敬畏的各种段。
一言以蔽之,任尔民心如铁,也须畏惧官法如炉!
海保坐在公案后,端起茶盏,啜了一口,却没话。
两個坊长,别看在老百姓那里,威风凛凛的不可一世。然而,他们再厉害,也是无官无爵无功名的草民。
草民到了海保的跟前,就必须跪着话。
胆敢不跪,就是对老爷不敬,海保可以随便打屁股收拾他们。
“都起来话吧。”海保喝了三口茶,故意给足了下马威后,这才命两个坊长起身。
“多谢大老爷的恩典。”两个坊长很知趣的叩了头,这才双撑地的爬起了身子。
海保瞥了眼恭顺的两名坊长,淡淡的问他们:“照老例,衙门里要动大工程,应当如何处置?”
这其实是明知故问了。
一直以来,海保有个好习惯,那就是特别喜欢看旧档案。
文件就是规矩。
客观的,在人治的大清,旧档老例可以在长官意志之下,被故意忽略。
但是,谁都不敢,旧档就是一张废纸。
有律遵律,无律循例,这可是大清的规矩。
旧档案是不是废纸一张,就要看怎么运用了。
中西坊长李得贵,眼珠子一转,随即哈下腰,奴颜婢膝的:“回海老爷的话,照以前的老例,辖境内的所有商铺,按照大中的分类,应收若干。”
海保瞥了眼李得贵,心,这家伙不仅心黑,而且胆子也很大。
应收若干,其实是官面上吃黑钱的代名词了。
若干是多少,海保可以了算,李得贵也可以利用衙门出的文书,上下其,趁大捞好处。
()(e) 海保没理李得贵,扭头看向中东坊的坊长高楚平。
高楚平略微迟疑了一下,哈着腰,声:“回海老爷,以草民之见,与其命他们出银子,不如命他们包办差事。”
海保深深的看了眼高楚平,不动声色的问他:“如何包办差事?”
高楚平把腰哈得更低,声解释:“就以海爷您所言的公共茅房而言,干脆命他们自己请人修好了,然后捐给衙门管理。这么一来,即使有人想非议,也无计可施。”
海保点点头,盯着高楚平,问他:“不恨寡,只恨不均,汝知之乎?”
如果是捐银子的话,只需要按照商铺的分类,进行定额摊牌即可。
现在,按照高楚平的建议,由各个商铺承担公共茅房的建设工程,难免会出现开销的大问题。
高楚平低着头,沉声道:“谁敢到处乱嚼舌头根子,难道不怕咱们查他的税么?”
海保秒懂了。
这年头的商税并不高。
然而,因为征收段严重落伍的问题,朝廷定的税则异常粗疏,给了地方官充分的自由决定权。
换句话,只要是开商铺的店家,就没有不偷税漏税的,一查一个准,不可能有漏之鱼。
但是呢,衙门钱够花的时候,故意不仔细查税。
这种行为,懂行的有个称呼:放水养鱼!
若是衙门紧了,只需要按照背景和势力的大,捡软柿子狠狠的一捏,油水也就源源不断的流入了衙门里。
这便是收捕鱼了!
实话,高楚平的建议,颇具有可行性。
所以呢,很自然的,海保要高看他一眼了。
海保三言两语的就打发了李得贵,却把高楚平单独留了下来。
“高兄,坐吧。来人,看茶。”海保对有真本事的人,一向都很看重。
在大清,精通各种潜规则的人才,极为难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