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雅逸不俗
在早集上跟一群疯狂的灾民抢烂菜叶,对孟氏而言,无疑是她这辈子经历的最窘迫的事。
他们一家三口离开客栈,住在城边一个破庙里。
本以为已经惨到底了,没想到雪上加霜。
李掌柜花钱找了几个街边混混,给陈老爹和陈三郎套了麻袋,痛揍一顿之后,又断了陈三郎一只。
父子俩身上的伤更重了,连夜发了高烧,神志不清,孟氏把最后剩的一点碎银子拿去买药,总算把两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命是救回来的,但三人口袋里空空如洗,连最便宜的吃食也买不起。
孟氏当了仅有的银簪和一对玉镯子,勉强能维持一段日子。
*
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孟氏就来到早集上。
她上拎着一个破布袋子,在拥挤的人群中来回游走穿梭,像一个悲怆可怜的母亲那样,脚步匆忙又蹒跚。
她偶尔停留在新鲜嫩绿的菜摊和弥漫血腥气的肉摊前,看着买家跟商贩讨价还价,露出一副凄凉又难过的神情,以此来博得别人的同情。
跟那些眼冒贪婪凶光的灾民相比,孟氏显得淳朴一些,尤其是她时而露出落寞的眼神,会让人心生怜悯。
所以,她这一招是管用的,每天或多或少能从早集上弄一些食物。
有两个员外家的仆人来早集采买,对孟氏格外照顾,把一些不要的东西,专门放在一个竹篮里,施舍给她。
比如长相难看的白菜,不够新鲜的蘑菇,腥味很大的猪下水,剔净肉的大棒骨。
运气好的话,能得满满一篮子,拿回去省着点吃,也够一家人吃两三天。
2.
回去的路总是不平静的,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肉的灾民,还有捧空碗的乞丐,他们捡不到吃食,就围在集市边上,等待着猎物。
看见孟氏拖着沉重的竹篮走出来,他们眼冒绿光,一个个像是张着大嘴流着口水的豺狼。
每当这个时候,孟氏都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化身决然狠辣的凶悍婆子。
她不顾地上的泥泞和肮脏,直接坐到地上蹬腿撒泼。
嘴里一边骂着难听的话,一边哭天喊地,从玉皇大帝到佛祖菩萨,都在她的召唤和诅咒中牵扯一遍。
孟氏完全是一个市井泼妇骂街的做派,能骂出一百句不重复的怼人心肝的恶毒脏话。
()(e) 再配上她的大嗓门和声情并茂的哭嚎,所有人都会被她震住。
更让人觉得不一般的是,孟氏能随时随处坐到地上。
哪怕脚边是一滩混杂着碎肉和血迹的浑水,她也丝毫不犹豫地坐就坐,似乎一点都不在乎。
总之,孟氏浑身上下透着一副不好惹的气息,胆的人碰到她,忍不住就想绕路走。
遇上这样执着强悍又不管不顾的女人,即便是食不果腹的灾民,都不敢再打她菜篮子的主意。
那些街边等着宰肥羊的乞丐,也只能偃旗息鼓。
3
孟氏来过早集几次,就渐渐喜欢上这个地方。
这里熙熙攘攘,充斥着满满的烟火气,商贩们拌嘴吵架,采买的客人抱怨菜不新鲜,鸡蛋不够大。
偶尔还会遇上揩油占便宜的糙汉,在女人的腰臀部位抹上一把。
被她斥责痛骂一顿,那汉子满脸涨红,缩着脖子钻进人群溜走。
虽然是糟心事,但孟氏第一次觉得,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这样的日子是鲜活的,不像以前待在客栈里,哪里也不敢去,熬着一个个时辰,从天亮守到天黑,也不知道守些什么。
现在她每天早上在集市转一圈,回到破庙里,发丝和裙角上还沾着各种混杂的气息,鞋上踩了污泥,她也不觉得脏。
*
孟氏的心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有时她在早集上骂人骂爽快了,回来时唇角还勾着得意的笑容,好像带了战利品回来一样。
跟她的风风火火相比,陈老爹的心情就阴沉多了。
他身上的伤没好,只能待在破庙里,面对断命根子又断的陈三郎,心里有火也发不出来。
父子俩互相责怪对方,相看两厌。
而陈三郎的状况更不好,有时哀声抱怨,有时痛哭流涕,有时沉默发呆,像个死人一样。
陈老爹烦心不已。
4
破庙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还有几个孤身逃难的老人。
他们年纪大,身体弱,不愿去灾民集中的棚屋区,因为在那里他们抢不过年轻人,只能等着饿死。
靠着孟氏的努力,陈家三口每顿能吃上一口饭,破庙里其他人就眼巴巴看着。
有时等到了,他们能喝上几口剩菜汤。
虽然陈老爹和孟氏不愿意让他们占便宜,但陈三郎不在意这些。
()(e) 他经常因心情抑郁吃不下,就把破碗中的剩饭菜给坐在角落里的一个老人。
老人以前是个书生,浑身古板迂腐的老儒气息,所以得了个诨号“老书叟”。
老书叟志向高远,不博得功名誓不回头,他一辈子耽于考业,可穷困潦倒大半生也没捞到功名。
除了执迷科举,他还自视甚高,每天日常是跟古圣人神交,自诩是孔孟圣人的传代弟子,是古圣人的知音。
但他除了读书念诗什么也不会,肩不能扛不能提,所有谋生和照管家务的事都压在妻子身上。
老书叟是不屑于谈钱的,他足下无尘,目中无人,绝不肯纡尊降贵踩那些俗人踏过的地方。
直到家乡遭灾,妻子儿女为了让他活下去,接连饿死了,老书叟才不得不逃难出来。
途中他跟人抱怨自己的遭遇,总会被人斥责几句。
有人责备他身为男子,不能养家糊口,不能照顾妻儿,就是一个人见人嫌的废物。
不配读圣贤书!
老书叟觉得很委屈,只恨世风日下,偌大的天地难容他一个绝世之才。
而这些俗人根本不懂他。
*
但遇到陈三郎,老书叟有一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知音的感觉,既激动又欣慰。
陈三郎跟他一样,不在乎金钱,肚子很饿但心情不好时,可以一天不吃不喝地熬着,只为给心底那一丝怨气找个宣泄出口。
这是文气,也是骨气!
虽然陈三郎是商户之家出身,没想过读圣贤书考科举,但他的气质和做派比许多文人还清高,完全超脱那些俗人的境界。
*
老书叟对陈三郎很欣赏,两人没事就坐在破庙门口,看着来来往往不停留的行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这种雅逸不俗、高人一等的姿态,让两人都觉得神清气爽。
肚子饿得咕咕响,他们就深呼吸一口空气,瞬间就有种饱胀感和满足感。
也是这个时候,陈三郎对知音了自己的遭遇,还提到平芸和王巧儿。
老书叟惊讶过后,觉得不能袖旁观。
凭着自己饱读诗书,腹有谋略的本事,他为陈三郎出了一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