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远在苏南的交锋

A+A-

    “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会唐突吗?”

    余晓丽想起了她第一次见陈婷的时候。

    她第一次见陈婷并不是和聂子航从图书馆出来的那天晚上,而是初到苏南时,在县城里由苏钢厂的女职工告诉她,那个是红星食品厂厂长的女儿,陈婷同志。

    那确实是一个走路张扬,浑身鲜艳的女同志。

    但一向观人入微的余晓丽,很快从职工微微笑讽的语气中察觉到一丝异样。

    这位女职工似乎对陈婷有所不满。

    当时的余晓丽并不清楚其中的缘由。

    直到后来,身在苏南钢铁厂的她得知了聂子航与陈婷的风闻,那是她刚刚与聂子航认识不久,委托后者帮忙翻译稿件。

    在聂子航岔路口碰见陈婷的那晚,余晓丽很快借口脱身。

    毕竟俗话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更别这么复杂的纠葛了。

    后来她就没怎么见过陈婷了。

    苏南县虽然,十个苏南恐怕都比不上燕京广阔,但苏钢厂与红星食品厂位处县区两端,如果不特意出门走动,很难有所交集。

    特别是聂子航考上燕大之后,余晓丽除了偶尔看望一番爱红,和她讨论一回关于韩少平的故事,她基本不怎么出技术宿舍。

    望着眼前模样大改的陈婷,余晓丽的心里有着充足的好奇。

    “这要取决于你问什么了,陈婷同志。”

    陈婷若有所思地道:“余技术员,其实我很羡慕你。”

    余晓丽微微一笑:“羡慕我什么呢?”

    “嗯羡慕你能够在燕京出生,能够独当一面,还能做支援地区的技术员。”

    “陈婷同志,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境遇已经比很多人要好了。

    据我所知,红星食品厂的陈厂长因为一些缘故,从就很优容你,不是吗?”

    陈婷的声音变了:“我知道的,我的父母亲从就对我很好,我当然也听过一些闲言碎语,比如陈厂长的女儿有点儿娇纵啦

    如果是在去年这个时候,我肯定会因为这种话生气,然后在家里哭闹一场,但又没有解决的办法。”

    ()(e)  余晓丽仍然笑道:“所以啊,陈婷,你为什么要羡慕我呢,你也很幸福的。”

    陈婷垂下了目光:“我不知道,可能是从聂子航变了的时候开始,我就和从前不太一样了。”

    余晓丽反而有了点兴趣:“他变了什么?”

    “你应该听过他的事吧?苏钢厂照顾他的人很多。从前的聂子航唯唯诺诺,根本不敢在我面前话,三句话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而现在”

    陈婷眼前闪过苏南月台的画面,登车时分的聂子航在傍晚的阳光下格外挺拔,仿佛整個人都焕发着光彩。

    而燕京,这个从前距离她极度遥远的地名,竟然有一天出现在了聂子航的身上。

    苏南高考状元燕京大学,那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名词。

    苏南的省城,已经是她去过最遥远最繁华的地方了。

    “男生的成熟也是很快的。”余晓丽笑道:“我在留洋的时候听过一句话,从男生变成男人,只需要一夜的时间。”

    她继而问道:“所以陈婷同志,你想问我什么呢,是关于子航的事情吗?”

    陈婷一咬下唇,像鼓足了勇气般问道:“你和聂子航是对象关系吗?”

    其实陈婷本来想问是不是情侣关系的,但情侣这两个字像在她舌尖上扎了根,怎么都不出口。

    而余晓丽,她的睫毛如振翅的蝴蝶般轻颤了一下,抬抹过耳边鬓角:

    “我们是好朋友,也有工作关系。”

    得到了余晓丽的亲口回复,陈婷忽然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而那句工作关系,陈婷很自然的理解成了是之前在苏钢厂的共事关系。

    “那余技术员,以后伱常来图书馆吗?如果可以的话,我能请教你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吗?”

    余晓丽忽然感觉十分烦闷,一股无名的火气在心间滋生。

    她和陈婷不过是萍水相逢,凭什么让她来管学习上的事。

    要管就该让聂子航来管,高考状元总比她一个技术员会教人!

    一连串莫名而琐碎的念头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连余晓丽也没察觉出其中原因。

    ()(e)  还好,她压制住了心头涌动的无名火:“这个,我恐怕没什么时间,最近产线上的事很忙,你们红星食品厂那边的技术员应该也不清闲。”

    陈婷点了点头,没再什么。

    另一边,燕园杂谈编辑部。

    连续几日的选稿终于有了眉目。

    选稿初定了十篇文章,其中不乏诗歌、散文,与短篇。

    中篇和长篇暂时没有来稿,这也是聂子航预料之中的。

    大量的来稿之中,也如他所料,确实有一些偏向极端的稿件,那些透露着全盘外化思想的稿件被他尽数压沉。

    另外,季老的来稿也被敲定用在开篇板块,一是出于对季老来稿的尊重;

    二是这篇春日谈十分符合选题,正好做开刊文章之用,既大气,分量又足够。

    再与印刷室那头进行对接,这次聂子航在纸张上有所留心。

    据印刷工人介绍,这里采用的纸张都是胶纸,什么是胶纸?就是在纸面压一层光,让出刊的纸张看起来更加富有光泽。

    胶纸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后世,纸张的各种名称并不代表纸的种类,而是从很多方面细分。

    例如麻纸,就是不使用木浆,而是用麻做原料的纸,麻纸压了光之后,也可以称作胶纸。

    类似的还有白卡纸,运用后世工艺将纸张加厚,使其克重到达卡纸的范围,就称为白卡纸。

    同理,一张白卡纸既可以是胶纸,也可以是原木浆纸。

    而七十年代的报刊杂志存在的问题是,使用纸张克重不够,因此杂志触感普遍偏软,尤其在浸水后容易纤维化。

    关于这一点,聂子航咨询过印刷室的工作人员,仅能得到无奈的回复:

    “目前克重较高的纸张制作偏难,因此市面上大多杂志、报纸、书籍,使用的都是木浆原纸印刷。”

    了解详细之后的聂子航点了点头,从印刷室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