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演员
今天周日,吃完晚饭,刘思诗就要返回学校。
她洗完澡,回到房间,吹干头发,开始收拾东西,东西并不多,无非就是日用品、衣物和书籍。
书籍就一本中国历史常识,这是她最近在看的书,她习惯看一本带一本,看完就放置在家里。
这本书趣味性不强,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知识、典故,很专业,而且很多字她都不认识,看起来费词典。
不过,枯燥乏味也有好处,了解历史的同时,有助于睡眠,入睡特别快。
她看书的速度不快,快则一个月,慢则二个月,活着她啃了二个月。
她有点记不起为啥要看这些费脑的书了。
大概是崇拜和内心不服气吧。
她挺崇拜友大叔的,写科幻故事信拈来,而且见识渊博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不服气,大概就是老被她没文化。
于是不知不觉间,书桌上多了十几本读完的课外书籍,都是大叔推荐给她的。
京城已经入冬,这次回去她得多带了一些防寒保暖的衣物。
好在离家不远,往返都方便。
收拾了几分钟,忽然听到里传来了一声短信动静。
拿起来一看,是大叔。
“丫头,我到京城了,出来吃饭吗?”
wt?
刘思诗纳闷,大叔不是回上海了吗?
“大叔,没骗我?你真的来京城了?”
“对!”
“你在哪里?”
“正在去着老地方。”
“好,你等我。”
刘思诗有点惊喜,加快了中的动作。
等她收拾完,梳妆打扮穿好衣服,提着箱子,走出房间,她就愣住了。
因为,老妈正在厨房忙碌着她的晚餐。
完了!
怎么忘记这茬了。
当她与老妈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心里又咯噔了一下。
我该怎么办!
用一个词来形容刘思诗的此时的心情,就是:六神无主!
“思诗,你跟你爸先看一会电视,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
刘妈瞄了一眼女儿,也没在意。
刘爸正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央视一套,新闻联播还没开始。
“爸,妈,那个那個同学突然约我,我回学校吃饭。”
刘思诗硬着头皮开口,一边一边赶紧往门外走去。
闻言,刘爸诧异地望着女儿,不一会,刘妈也从厨房跑了出来。
“刘思诗,你个死丫头玩我呢,菜都快做好了,你怎么不早?”
刘妈满脸狐疑地看着女儿,怎么突然又不在家里吃饭了呢?
“就是啊,思诗,先吃完,一会爸送你过去。”刘爸也站了起来,了一句。
“哎呀爸,妈,我回学校吃就行,你们不用管我。”
刘思诗眼神闪烁,勉强解释道。
“那我送你吧。”刘爸闻言,开口道。天气冷了,还是开车送女儿回去。
闻言,刘思诗闪过一丝慌乱,赶紧拒绝。
“爸,不用麻烦了,我自己坐车去就行。”
要是让老爸发现她去见友,那还得了。
完,打开门快步溜了出去。
留下刘爸和刘妈在家,面面相觑。
-----------------
6点40分。
南君策注意到了快步向他这边走来的刘思诗,身穿一身黑色羽绒服,扎着高马尾,里还拖着一个箱子。
刘思诗似乎有所感应,向他站立的方向看了过来,看到他时,明显面色一喜。
“你这是搬家呢?还是准备夜不归宿?”
他接过她的箱子,笑着问道。
刘思诗今天下身紧身牛仔裤,羽绒服内搭白色高毛领,鹅蛋脸,脸蛋圆润,不施粉黛很是素雅,还很青涩稚嫩。
她的五官会让人觉得有些淡,不管是五官大,还是整体的立体度都不是非常强。
()(e) 都她的长相并不是一眼吸睛的那种。
南君策深以为然。
刘思诗本来就不是一眼看上去的惊艳大美女,而是五官柔和清冷的邻家美女类型,属于越看越有味道。
看着丫头青春活力的样子,倒时差的困意,好像也消散了一些。
“我要回学校啊!”
“想吃什么?”
“大叔,你专门为了请我吃饭,来京城?”
刘思诗笑着问道,她笑起来的样子很是好看。
“丫头,伱想多了!去吃烤鱼怎么样?”
南君策打量了一下周边,看到附近楼上刚好有一家烤鱼店的照片,于是提议道。
“都行。”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
这家烤鱼店,环境还不错,两个人,也没找包间,找了一个靠窗位置,视野开阔,繁华夜景尽收眼底,窗下人来人往,满是人间烟火气。
“大叔,你刚才的电影是在京城拍吗,我可以去看吗?”
“不是,上海拍。”南君策笑着看了一眼刘思诗。
“哦,还以为在京城拍呢,那算了。”
看着闷头吃鱼的丫头,南君策张了张嘴,想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提。
配角挺多,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角色。
但
电影大屏幕尤为看重演技,别眼前的刘思诗,就是万倩和胡戈,与真正的电影咖比起来,都还稚嫩的很。
胜在便宜罢了。
丫头,再过两年吧。
“嗯,喜欢演戏?”
刘思诗抬起头来,嘴里嚼着鱼肉,嘴巴鼓鼓的,咽下去后抿着嘴,似乎在思索。
最后她放下筷子,眉间满是好奇,问道:“也不是,就听师父了几次演戏的事情,这不,就好奇拍戏是什么样子,演戏难不难。”
闻言,南君策停了下来,抽出一张纸巾,给她递了过去,才道:
“演戏简单也简单,有人天生就吃这一碗饭,比如周讯、姜闻,但难吧,也很难,比如刘德骅,拍了那么多戏,还是会被人吐槽演技不行。
所以演员很吃天赋,又不吃天赋。
周讯就是典型的靠天赋吃饭的,很有灵气,虽然不是北电、中戏、上戏学表演出身,却演什么都入木三分。
刘德骅则是刻苦努力训练出来的,无线训练班培训,后面一部戏一部戏的积累,不断进步。
就跟你学芭蕾舞一样,日复一日,不断重复训练。
如果你想了解学习演技,平常周末就多去看看话剧,等你什么时候北舞不用上学了,再去中戏报个进修班,系统学习声台形表方面的基本功,还有一些专业知识。
嗯,大概就这样。对了,书还有坚持在看吧?”
刘思诗听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回道:“啊,有在看啊,你不是二十四史我看不懂嘛,就买了你的中国历史常识在读。”
“嗯,演员读书也挺重要的,有人过,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比如我请你演戏,给剧本你,你读不懂,或者理解不透彻,那就很吃亏。
远的不,就上次问你“沮丧”,你读成“且丧”一样,就要闹笑话了。”
或许是丫头的问题,引起了南君策好为人师的属性,就哔哩吧啦地就是一阵输出。
“哦知道了。”刘思诗想起上次的尴尬场景,默默低头吃饭。
“好啦,又不是笑话你,新华词典买了吧?”
“买了,学校一本,家里一本。”
自从暑假被笑话后,刘思诗现在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都主动查字典,而不是感觉不影响阅读,就带过去。
“那就行,好奇演戏什么样子,就去看看话剧,等我拍戏时,你有时间可以来上海看看,如何?”
其他问题南君策也没,在他看来,丫头最致命的不是其他,而是眼睛,眼睛很清澈,但有点不够灵动。
“眼技”有多重要有人挤眉弄眼让人出戏,有人一个眼神足以封神。
()(e) 眼神代表了某种情绪,会让观众更好的共鸣,“眼”技不好真的是无法拯救的。
朱瑛饰演的紫霞仙子眨眼的那一幕,就被很多友封神,真正地做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前世大唐诗仙中刘艺妃演“姑姑”的时候,因为气质符合,所以不会显得呆板,但是别的角色就不一样了,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同样眼前这位也是相似路数,按正常发展,“眼技”也是令人堪忧。
绿大暗的前妻就不了。
娱乐圈中眼神无光的演员,不仅是这几个,尤其是她们长得很漂亮,剧中的扮相也很漂亮,但偏偏就是眼神无光。
最终,演技不到位,就只能演一些符合自己气质的,一旦演别的形象,就会因为眼神不到位而显得不伦不类。
作为一个演员,磨练好演技是应该做的。
不过,现在还有点远,慢慢来吧。
刘思诗没想那么多,甜甜一笑:“好啊”
“你得能请假才行。”
“嗯,学校请假太难了,不过可以周末过去。”
“也是,你几点要回学校?”
“都行。”
“”
吃完饭,陪着丫头在王府井逛了一会,就把她送回学校。
实在提着一个行李箱太累赘了。
-----------------
次日。
又去了一趟姜闻家里,如愿见到了传中的赵斐。
听姜闻的意思,对方是基本同意了,不过要和他见一面。
让南君策很是惊喜。
“赵老师,您好,我是南君策。”
“南,你好,恭喜你好莱坞电影大卖。”
“谢谢赵老师。”
“你这部剧本我看了,是个好本子,今天叫你过来,就想跟你先交流一下,你对这部影片有什么要求?”
闻言,南君策从背包里取出了分镜头,给赵斐递了过去。
半年时间过去了,一代宗师这部电影,他准备更加充分。
虽然还没有正式立项,但他准备现在就开始邀约一些重要人员加入他的剧组。
起码先达成意向,不至于到时候临急临忙,仓促开。
“赵老师,这是我做的分镜头,您看看。影片时间背景跨越民国、抗战、内战,我希望影片视觉要呈现出融汇时间的沧桑、武功的奇绝、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这一切都要通过光与影来展现,您擅长用光,我想呈现一段史诗般的武侠。
比如这个分镜头,用光拍摄人像时,我期望叶问和宫二脸上的光照强度相较于其他人是最大的,而且每一排人物脸上亮度也要有所不同,通过明暗对比,层层虚化,来直接凸显了主体人物”
姜闻看着一旁款款而谈的南君策,意外了一下。
“所以,赵老师,我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怎么将影片人与景的冲突与融合,形成画面内部的张力,需要您帮忙。”
“嗯。”
赵斐很专业,随后对着分镜头,跟南君策一一沟通着想法和建议。
姜闻也会不时参与进来,提出他的想法。
三人一聊就是一个上午,姜闻着着就想出演,南君策想了想,也没拒绝。
最后也不知道南君策被姜闻框了进去,还是他框了姜闻。
“我下半年拍一部成本青春校园电影,姜导也友情客串一下?”
南君策笑着发出邀请。
“剧本呢?”
南君策又从行囊中,把电影剧本递了过去。
中午在姜闻家吃完饭,南君策告辞离去,启程回上海。
这一次京城之行,可谓收获颇丰。
他挺疑惑的,赵斐作为北电摄影系的大牛,竟然不认识摄影系学生宁昊。